繼英國金融時報評論中國反彈美台軍售案恐造成反效果之後,最新1期的「經濟學人」雜誌也發表專文唱同樣的調,更批評去年11月歐巴馬訪問中國時為和緩與北京的關係,延遲與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會面,讓步實在太大,誤將原則問題變成談判籌碼。該文主張,「美國對中國的立場必須更堅定」。

這篇以「面對中國挑戰」(Facing up to China)為題的評論文章指出,根據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美國必須協助台灣自衛;然而北京從未放棄以武力「統一」台灣,並每在通過對台軍售案時對美國抗議一番。

這篇文章表示,60年後的現在,台灣在介於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處境,日益加溫的猜疑,已經到了幾乎要爆發的階段。因此,在營造一個超級強權空間的時候,如何不被誤認為是讓步,是很重要的。

「經濟學人」(Economist)是繼「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後,英國第2家重量級媒體嚴批中國抗議美軍售台灣、威脅制裁參與軍售案的美國企業。

文章指出,相較於過往,北京這次抗議美對台軍售的動作更甚以往,不僅威脅停止軍事交流,甚至威脅制裁美國企業,並退出部分國際議題的合作,「一旦這些威脅付諸實行,將嚴重損害中國自身的利益」。經濟學人並主張,歐洲國家政府應支持歐巴馬軍售台灣,一旦包括波音等公司因政治因素遭到中國制裁,不應讓歐洲公司趁機替代。

「經濟學人」認為,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目前「波濤洶湧」,一旦出了差錯,歷史學家無疑將怪罪中國挑釁的舉止,並檢視美國總統歐巴馬處理本案的方式。

文章進一步指出,與其「圍堵」中國,西方國家應讓中國負起在全球應盡的責任,中國經常以世界巨人自居要求權力,但卻不願承擔責任,宣稱自己是窮國。

「經濟學人」認為,經濟領域可能是最大危險所在,歐巴馬政府已準備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如果利用人民幣貶值賺取巨額順差的中國,再以政治藉口對美進行貿易制裁,可以預期在美國國會將掀起報復聲浪,然後引發更強烈的中國民族主義反彈。

文章最後指出,美中不僅是全球影響力的競爭對手,彼此也互相依賴,共同合作可創造雙贏,如果歧見演變為衝突,無人可以獲利。(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