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團體今天表示,勞工是受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衝擊最大族群,至今卻沒有勞工代表參與各項討論;「ECFA談判時,勞工要有充分發言權」。

勞動人權協會執行長王娟萍表示,兩岸尚未簽署ECFA,經濟部、勞委會評估ECFA對勞工的衝擊,「數字都是憑空臆測」,只有部分勞工可能因此面臨失業、減薪衝擊是真的。

王娟萍說,受到ECFA衝擊最大的其實不是產業,而是勞工,但截至目前為止,經濟部從沒邀請任何勞工團體參與如何因應ECFA衝擊的會議或座談,令人難以接受。對部分立委在立院為勞工請命,她也說「立委不足以代表勞工的聲音」。

她說,台灣產業還有轉型可能,都是靠勞工辛苦獲得的,「勞工有權力要求參與ECFA談判」。

勞工陣線聯盟秘書長孫友聯也說,勞工團體多次要求勞委會、經濟部提供ECFA衝擊相關評估報告及資料,卻都被以「事涉談判機密」為由打回票。

孫友聯以香港與大陸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香港勞團提供的經驗表示,ECFA會加速資金與專業人力快速往大陸流動,無力出走的勞工轉往服務業,造成「低薪、低技術、高流動性、高替代性」結果,「ECFA的好處,勞工看得到、吃不到」。

王娟萍、孫友聯表示,要確保勞工權益及ECFA利益不被資本家獨享,「未來ECFA談判必須納入勞工代表,並享有充分發言權」。

勞團主張,政府部門除消極的補貼外,更應該積極創造建設性的就業機會。如出資興建老人照護社區,就可創造大量中、長期工作機會,而不是放任勞工在補貼期限過後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