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TEWA歐洲新聞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TEWA歐洲新聞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法高中哲學考題 台網友:感動到想哭

    新聞 法高中哲學考題 台網友:感動到想哭

    2012.06.19 | 14:20

    法國高中會考(Bac,baccalauréat)本週開始,照慣例週一早上先考共同科目哲學考題(Bac Philo),考生們有四小時作答。法國全國約有七十萬多人應考,今年最年輕考生年僅十二歲,最年長者為八十七歲。法國高中會考1808年由拿破崙創設,當時應考科目中就已包含哲學。 法國高中會考哲學科目目的在於訓練學生思考與論述,並非照本宣科回答哲學史知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與論述方式也相當重要。 以下是今年的考題: 文學組考題(三選一) -工作能讓我們獲得什麼呢 ? -所有的信仰是否都與理性處於對立面 ?(所有的信仰是否都不理性 ?) -試評論斯賓諾莎(Spinoza)作品「神學政治論」(Traité théologico-politique)片段 理組考題(三選一) -如果國家(l'Etat)不存在,我們是否會更自由 ? -我們是否必須尋求真相(la vérité) ? -試評論盧梭作品「愛彌兒」片段 經濟組(三選一) -工作的價值是否只在於「有用處」 ? -自然而生的慾望是否可能存在 ? -試評論貝克萊(George Berkeley ) 作品「被動服從」(De l'obéissance passive)片段 許多網友看到法國的哲學考題,都表示很感動,甚至「感動到想哭」。Maxens Huang表示,每年看法國的高中會考哲學考題, 都會感受到法國社會對於某些價值的重視與維護, 而那些東西讓我很感動。「我如果是考生, 拿到這樣的考題, 我會覺得我有被尊重到 :)」 林力上:「題目出得真好。」Yan Er:「很想下一代是法國公民」。Xiang Sai:「看到法國的考題,就覺得我們的考題有多填鴨 這也我支持12年國教的原因 不改革,不改變,我們的未來毫無希望。」 Jung Wei Hung:「我不相信高中生看完,背背幾篇有公平性的基本文化教材,裘冉客傳或者師說,我們的語言及漢文化教育會超越古西哲亞里士多德的深度。我們甚至連自己的原著民文化都不理解了。」 當然,也有比較 Kuso的說法,Chang Jene-Howard 便說:「關鍵是老師和官員和學生都不想太累的結果。。。。」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沈清楷曾在他的文章《少了一堂課?從法國哲學課程看台灣人文教育》寫道:「這些考題依學科性質分為文學、科學、經濟與社會、專業技術四組,每組有三題,其中兩題申論,一題是文本解釋。法國各個報章雜誌、電視廣播往往大張旗鼓地請來學者、教師,激情而理性地評論考題或提供解題服務,在社會上掀起一連串討論。」 沈清楷說,這些題目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除了比寫作技巧和理性的論證之外,再來就是競爭年輕心靈的深刻程度。在這段期間,哲學家的幽靈不斷出沒在報章雜誌上,被引用也被批判。 「這個時刻,不僅是對法國青年學子的思想考驗,也刺激著成年人的公民意識,去反思、質疑當下的處境,企圖尋找存在的最佳出口與可能性。台灣熟悉的沙特、西蒙波娃、傅柯、德勒茲、德希達、阿宏等法國哲人,在青少年時期都必須參加這個哲學會考,在他們年輕的歲月中,同樣也不停地穿梭在哲思的時光隧道中。」
  • 德媒:蔡英文是遠東的梅克爾

    新聞 德媒:蔡英文是遠東的梅克爾

    2011.05.30 | 11:49

    飽受中國要脅的台灣有可能即將出現一位民選的女總統。她務實的政策,矜持的演說,蔡英文有幾分像早期的梅克爾。 可以看出她不愛出風頭,閃爍不停的鎂光燈讓她不自在。然而她必須習慣。這位帶著無框眼鏡,髮型簡單的55歲的法律人,想要成為該國的總統。 她比較喜歡從容地陳述她對台灣的願景。她流利的英文來自美國和英國的菁英大學。她選總統的機會來自台灣的民主,這是這個小島與大陸的中國截然不同的地方。 「我們必須向世界說明,我們[跟中國]是不一樣的。我們擁有環保、人權、民主等普世價值。這些可讓台灣在國際社會中呈現它的價值。」 一如梅克爾,蔡英文以學者身份從側門進入政壇。43歲時以經濟法教授的身份入閣。梅克爾在柯爾總理的獻金醜聞爆發之際進入基民黨高層,而民進黨跌入谷底時給了蔡英文機會。 2008年總統大選民進黨慘敗。黨主席陳水扁因貪污入獄。由於蔡不屬於黨內舊勢力,被選為黨主席。作為反對黨領袖,她給民進黨帶來清新的形象,也達到顯著的成果。為了一月的勝選,她不只必須面對政敵的挑戰,還要面對保守的社會觀念,挺住來自中國的壓力,及黨內不信任者的抵制。 民進黨是在戒嚴時期由異議份子和激進份子所成立,他們的首要目的--台灣的民主化,已經達成。然而次要目的,形式上的台灣獨立,還有長遠的路要走。許多黨內大老不滿他們的黨主席採取的溫和路線。 「我們的老黨員自認為是革命者。但他們無法廣結善緣。」 然而一月的大選需要過半數的選票。台灣處於藍綠紛爭狀態:蔡的民進黨和根源於中國大陸的國民黨。後者堅持中華民國為台灣的正式名稱,與北京建立密切的經貿關係。至今他們做的與北京簽署多樣的經貿協定。一些民進黨人士警告,這將導致台灣的民主被出賣。他們要求,終止經貿協定。然而這位女黨魁有自己的看法。她不想嚇跑猶疑的中間選民。 「她很務實。一方面她表示,民進黨憂慮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過度密切。另一方面她說,她當總統也不會隨意終止經貿協定。而是必須尊重多數民意。」 然而中國這個大的鄰居並不在乎台灣的民意。民主的小島是北京的眼中釘。當今的執政黨可以被容忍,蔡的民進黨卻主張分離主義,北京直言不諱地警告台灣人民,選票不要圈錯人。但蔡英文保證,她會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 「我們很清楚,面對國際社會我們有義務,與中國保持穩定與和平的關係。我們並不想與中國完全斷絕關係,我們希望能根據國際規則與中國進行正常的貿易。」 很多人質疑,女性是否能勝任台灣的元首。年輕族群對於總統的性別並沒有偏見。然而在年長的族群,尤其女性,則未必。由此可看出台灣的社會變遷。55歲仍然單身的蔡英文被一位前黨主席要求公佈性傾向,結果遭到各界的抨擊。即使如此,台灣的選舉是以打泥巴仗著稱。若蔡英文想成為台灣的梅克爾勢必得給自己裝上一層厚厚的皮。 (翻譯來源:德國國家電台http://www.dradio.de/dlf/sendungen/einewelt/1469030/)
  • 西班牙地方大選揭曉  青年怒火灼傷執政黨

    新聞 西班牙地方大選揭曉 青年怒火灼傷執政黨

    2011.05.24 | 10:53

    西班牙五月二十二日地方大選結果揭曉,執政七年的社會黨(PSOE)遭重挫。在野的民眾黨(PP)超越首相薩巴鐵羅的社會黨十個百分點,創下後者在地方大選最糟紀錄,在西班牙各地普遍失勢。 這次地方大選舉行前,西班牙民間發起盛大的社會運動,已經佔據首都馬德里一星期。許多示威青年對社會現況不滿,唾棄西班牙目前的政治現況,要求「真實的民主」。 (翻譯來源:法國國際郵件雜誌報導) http://www.courrierinternational.com/article/2011/05/23/l-ecoeurante-propagande-du-regime
  • 法國校園霸凌報告出爐 自承落後加國30年

    新聞 法國校園霸凌報告出爐 自承落後加國30年

    2011.03.31 | 22:44

    聯合國國際教科文組織底下的「國際校園暴力觀察」小組( l’Observatoire international de la violence à l’école)週二發表一份報告,他們從2009年底至2010年底調查了一萬多名八歲至十二歲法國小學學生,樣本來自法國八個學區一百多所小學。結果顯示,11.7%的學生表示他們在校曾受到持續的肢體或言語霸凌。 根據報告,大多數受訪小學生對校園生活感到滿意或不錯,但仍有百分之十一左右的學生表明曾受欺凌。受訪者感受到的「校園暴力」包含持續不斷的輕微騷擾,可能有同儕偷拿點心,或是辱罵、威脅、毆打、勒索與性暴力行為。17%受訪學生⋯⋯表明曾受毆打,18%的受訪者則曾遭受含有性意味的騷擾行徑(偷窺、強脫衣服或強吻)。 報告也顯示,67%的校園暴力行為由男生所為,20%則是女生,12%則是女男混合的團體所為。16%的受訪者曾被同學冠上充滿惡意的綽號,25%遭辱罵,7%遭種族歧視。 調查顯示校園暴力造成學生上課無法專心、缺課與其他長期心理障礙問題。國際教科文組織報告也指出,小時候曾遭校園暴力的成人可能會對自己沒有信心,或者有抑鬱傾向。 「國際校園暴力觀察」小組主任德巴比厄(E. Debarbieux)認為,6%的法國小孩是校園重度暴力受害者,並不只是偶發的意外衝突,而是持續發生的事件。 他說,校園暴力事件不只是某些「教育優先加強區」(ZEP)學校的專利,即使是某些位於市中心「好」學區的優良學校也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報告也注意到,校園施暴者大都對自己的暴力行為毫不在意,這可能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法國教育部長夏迭勒(L.Chatel)近日宣布將成立「反校園歧視科學委員會」,由人口學專家埃航(F. Heran)主持。「國際校園暴力觀察」小組主任贊成法國教育部的作法,他認為法國在處理校園暴力事件這方面已經落後加拿大三十年,的確應該慎重處理這個問題,但不應該為未來政黨選舉考量(譯註:法國與台灣一樣,2012年舉行總統大選)。 「國際校園暴力觀察」小組德主任希望能繼續保有發言的獨立性,也期待法國媒體能加入對抗校園暴力的行列。 (法國報導總合編譯) http://www.lemonde.fr/societe/article/2011/03/29/un-enfant-sur-dix-se-dit-victime-de-violences-a-l-ecole_1499898_3224.html http://www.humanite.fr/30_03_2011-un-%C3%A9l%C3%A8ve-sur-dix-victime-de-violence-468997 http://www.lexpress.fr/actualite/societe/education/il-y-a-du-harcelement-meme-dans-les-meilleures-ecoles_977552.html
  • 日本核災引歐關切   法國擁核很尷尬

    新聞 日本核災引歐關切 法國擁核很尷尬

    2011.03.17 | 13:16

    歐盟各國環境部首長周一在布魯塞爾開會,重點擺在商討日本福島核安事故的影響,他們週二將與各國原子能事務負責官員以及相關產業會面。 根據法國世界報報導,周一會議中,奧地利環境部長Nikolaus Berlakovitch提議對歐盟境內所有核電廠進行耐震測試(stress tests),他認為這樣才能確定達到「最高核安保障」,讓奧地利與周邊國家人民安心。奧地利從三十年前就已經放棄使用核能。 法國環保部長Nathalie Kosciusko-Morizet則認為奧地利的提案還不夠完備,她表示,法國將會要求歐盟國家有一致的核安標準,她也認為日本福島核災相當嚴重。歐洲目前還沒有充足的資訊可以評斷,不過她說等相關資訊足夠時會進行評估,她也強調這是法相費雍要求她進行這類分析工作。 法國綠黨歐洲議員柯本地(Daniel Cohn-Bendit)曾建議,盡快開放核能安全討論以進行公投。法國環保部長覺得目前這麼做為時過早,她認為可以進行核安辯論,但在此時日本發生核災進行這樣的討論似有不妥。 德國很可能不延長核電廠運作時間,瑞士也暫停核能更新計畫,近來日本核災在歐盟國家引發關於核能的熱烈討論,週一的歐盟環境部會會議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 義大利1987年宣布停止使用核能,雖然考慮重新啟用,但還是存有太多疑問難以進行。比利時國內則熱烈討論是否要延長核電廠使用時間、波蘭也宣佈對國內核能計畫進行討論。法國環保部長則覺得,目前日本核災資訊尚未齊全,歐盟國家不應一頭熱反應,應該等幾天再說。 法國政府其實擔心他們的作法遭質疑,他們這幾年來因應歐洲反全球暖化政策,把核能描述成一種「低碳」能源大肆宣傳,這樣的宣傳很可能因為日本福島核災引發的恐慌而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