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陳芷儀、林良齊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陳芷儀、林良齊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紀錄片影展開跑  多面向探討教育

    新聞 紀錄片影展開跑 多面向探討教育

    2013.08.16 | 18:00

    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2013年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教育?教育!」於今(16)日舉辦票券啟售記者會,這次影展將播出國內外共45部作品,其中,有多部國際影展得獎作品。 策展人陳玲珍表示,華人的教育一直都是升學主義,透過這次影展,大家可以看見許多世界各地不同方式的教育,啓發不同的思維,也可以讓我們思考如何讓教育變得更好。 藝人Janet表示,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限,不可能經歷每一種生活,但紀錄片是一種生命的濃縮,讓可能是好幾年的故事在短短幾小時內呈現在觀眾眼前,能夠讓大家體會不同的生命經驗。 Janet提到,在整個影展中她最喜歡的2部片,分別是「成名之路」與「不如跳舞」。「成名之路」紀錄了中國戲劇學院的學員們,為了夢想而努力奮鬥的過程,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橋段,是當這群年輕人面臨理想與現實的拉扯時,如何做抉擇,因為她過去也曾經有過相似的經驗。而「不如跳舞」則是國標舞者皮耶杜蘭回到以色列,去教導處於敵對陣營的猶太與巴勒斯坦小學生攜手共舞的故事。 此次影展將分成7個系列主題,包括:「翻轉教室」、「上學大不同」、「畢業!失業?」、「親子翹翹板」、「震撼教育」、「為自己出征」、「動畫專題」,從不同面向來探討教育議題。 這次影展將於9/27~10/6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的光點台北上映,全程共有88個映演場次,也會配合舉辦深度論壇及名人講座,邀請世界各國的導演和觀眾互動。
  • 關注東部長照議題  60位老人挑戰環島千里

    新聞 關注東部長照議題 60位老人挑戰環島千里

    2013.08.15 | 15:46

    為了喚起社會大眾對東部老人照護議題的注意,門諾醫院今(15)日舉行「門諾環島轉動愛」記者會,宣傳即將在9月舉行的公益單車環島活動,並邀請民眾一同參與陪騎。 門諾醫院相關機構總執行長黃勝雄表示,這是門諾第2次舉辦這個活動,去年有36位年長者參加,年紀加起來超過2000歲,今年參加人數更高達60位,年齡總和4000歲,非常難能可貴。他表示,自己在東部服務已經20年,致力推動送餐服務、到宅沐浴等,深深體會到弱勢老人的困境,希望大家可以重視這個議題。 藝人Janet表示,自己連續2年都參加這個活動,去年參加時雖然遇到颱風,還是被老人家的熱情所感動,流下深刻印象。她說,自己是阿嬤帶大的,所以對高齡者的照護問題特別有感觸,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加入這個活動,陪老人騎車做公益。 超馬選手陳彥博說,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因為環島不應該只是年輕人的權利,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身體力行去環島。 參加活動的銀髮夫妻檔李國安、陳麗娥,分別已經高齡71、67歲,他們表示,是受到女兒的鼓勵來參加活動,不怕辛苦。他們提到,平常有在跳土風舞及爬山,但為了讓環島順利,現在每天都會一起練習騎腳踏車3到4小時。 今年63歲的林隆洲說,自己已經是第2年參加活動,平常都固定打太極拳,身體硬朗,期許自己每年都能夠參加單車環島。他表示,最難騎的部份是東部壽卡地段,只要騎過了那一段,後面什麼路都不怕。 「門諾環島轉動愛」的活動是為了東部老人照護而騎,即將於9月7日到19日舉行,從台北大佳河濱公園出發,沿途經過台灣西部繞過台灣南端後從東部北上。每騎1公里,企業就會贊助1萬元給門諾醫院。
  • 青少年1天花11.2小時  上網看電視補眠

    新聞 青少年1天花11.2小時 上網看電視補眠

    2013.08.14 | 19:03

    為了解國內青少年休閒生活現況,兒童福利聯盟針對國中生進行調查,並於今(14)日公佈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國內青少年1天有11.2小時花在網路、電視及補眠上,嚴重缺乏戶外活動。 調查顯示,青少年最常做的10大休閒活動分別為上網(72.9%)、看電視(67%)、聽音樂(53.6%)、睡覺補眠(42.4%)、球類運動(36.3%)、玩3C產品(35.8%)、打電動(32.2%)、看小說和漫畫(30.5%)、聊天聚會(29.2%)、騎單車(19.2%)。 調查也指出,有23.5%青少年最常去的休閒場所為網咖、KTV、撞球場、電子遊戲場等場所,其中更有9.3%的青少年曾經在未知告父母的情況下,進入此類場所活動。 兒童福利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表示,大部分台灣青少年常認為沒有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沒有人陪同前往及讀書壓力大,或沒有心思到戶外活動。她進一步指出,政府以青少年為主體規劃的活動場所,全台不到20處,且大多集中在都會區,顯示政府對於青少年活動不夠重視。 黃韻璇說,青少年若只會宅在家,缺乏戶外日照和運動,容易造成情緒上的負擔。根據調查,有72.3%的青少年曾經出現憂鬱情緒,其中更有高達25.9%的青少年出現中度、高度的憂鬱情緒。 中正國中國三生林秉群表示,補習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若有空才會於假日到戶外騎車、踏青。他也指出,有同學在週末睡覺,睡到星期日晚上才起床,醒來就問父母「今天星期幾?」。林秉群希望,政府可以多多設置室內場地,如運動中心等,讓大家假日時有地方可以去。 最後,兒盟表示,政府應多舉辦適合青少年特質的活動,進而推廣並鼓勵相關單位辦理;同時,呼籲父母應與孩子一同從事青少年有興趣的休閒活動,增加另一種親子溝通的管道;青少年應多多運動,增加戶外休閒活動時間,才可以讓心情保持愉悅,增加快樂情緒,降低憂鬱情緒。
  • 劇本入圍名單出爐  齊錫麟:亟需編劇人才

    新聞 劇本入圍名單出爐 齊錫麟:亟需編劇人才

    2013.08.09 | 14:38

    為提升台灣電視產業及提供劇本創作者更多被看見的機會,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於今(9)日公布102年度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入圍名單。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朱文清表示,今年徵件情形非常踴躍,是歷年之最,長、短篇作品投稿數共有236件,評選後共入圍36件。 朱文清呼籲,此次許多參賽者的表現都非常好,業界應該提供更多機會給新手,讓台灣成為電視戲劇節目的大國。 其中,短篇入圍者葉品宜的作品「浮游」,描述的是有關家庭倫理喪失的故事。她提到,自己雖然生長在一個很幸福美滿的家庭,但是因為本身喜歡看推理、黑暗小說,因此產生了這份劇本的靈感。 而長篇組的入圍者王舒煒、宋東庭的「不倫戀,全身而退…」這份劇本,則是傳達了他們認為不倫戀不可能全身而退的想法。 電視劇「犀利人妻」製作人王珮華鼓勵參賽者,入圍是很好的能量,讓自己有一次努力的機會, 但最後得獎的不一定就是最後最成功的,希望所有創作者要「想故事、想故事、談故事」。 她提到,一個人的人生不可能參與所有境遇,但只要多注意身邊的事,就會產生創作靈感。她說,當初寫的犀利人妻劇本,就是和朋友聊天時,談到的一個北京女孩的故事。 王珮華說,一個好的編劇,要會說故事。一般而言,一個好的開頭和人物會為劇本加分,若是電視劇本,則細膩的對白更為重要。 資深編劇人齊錫麟表示,自己是編劇出身,已經寫了20幾年,清楚台灣市場很缺編劇,希望能有大量的編劇人才出現。他認為,亞洲華語劇市場打開了,華語劇本被大量需要,但編劇的人才卻很缺乏。 齊錫麟說,希望這次比賽能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現在的趨勢是大家都很願意在開拍前投資劇本,因為一個好的劇本等於是一齣劇的靈魂,鼓勵大家可以盡量大量創作。 有得獎者問到如何在市場性和藝術性中取得平衡,王珮華認為,電視節目的劇本絕對不能忽略市場性,否則就沒有可執行性。應該要常常關心時事、關心社會脈動,試著讓自己的劇本和社會拉近距離,她強調,編劇可以試著練習在可執行的情形下,發揮自己創作的想像力,找到商業和藝術的平衡點。 今年徵件方式採用兩階段評選,第一階段僅需提供故事大綱、主要人物介紹及分集大綱,入圍後再進行第二階段的完整劇本的甄選。 102年度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入圍名單如下: 短篇組:入圍者可獲獎金新台幣2萬元 「我的15分鐘」,「聰明一生」,「阿良的生日願望」,「男人的祕密基地 Somewhere only we know」,「浮游南庄、悲歌、螢火蟲:日阿拐抗日事件」,「愛在福爾摩莎,哈馬星!「宇宙頑童」,「刑事女王」,「不完美家庭」,「判決人生」,「惡火追緝」,「第五道」,「綠寶石計劃」,「前面的外勞不要跑」,「寡婦中藥行」,「往光亮的路上」,「不良主婦鍋鏟俠」,「幸福家庭計劃」,「衝啦 MIT少年!」 長篇組:入圍者可獲新台幣8萬元 「我是顧家男」,「在錯過最後的擁抱以前」,「幸福不二家,「不倫戀 全身而退…」,「獨立練習曲」,「莉莉絲的考驗」,「不結婚的壞東西」,「門外豔陽-鍾鐵民的文學人生」,「心戀,「放學後的tea time」,「真情啓示錄」,「樓上的事」,「名聲大噪」,「我的青春 我的寶島」,「特價新聞pay per new$」,「枯榮裡」
  • 台灣骨鬆指引  首篇登上NGC臨床指引

    新聞 台灣骨鬆指引 首篇登上NGC臨床指引

    2013.08.08 | 18:54

    國民健康署、臺北醫學大學實證研究中心以及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將國內「骨質疏鬆臨床治療指引」翻譯為英文版,在美國時間7月15日獲得美國國家臨床指引交換中心(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刊登,成為國內第一個獲NGC登錄的臨床指引。 NGC 是美國衛生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轄下的機構,目的在提供醫療照護人員客觀的臨床指引資訊。NGC 也是目前國際上收錄最多臨床指引的網站,共收錄將近2000個世界各國發展的臨床指引。 臺北醫學大學實證醫學研究中心教授郭耿南認為,此次臨床指引之所以能夠被刊登,是因為指引裡所有的案例幾乎都有實證的背景。他也表示,能夠被刊載,代表著台灣的實證醫療已經逐漸發展成熟,達到國際水準。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則說,台灣男性髖關節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2%,女性也有15%。而此次的骨鬆指引對於醫療專業人員的知識提升非常有幫助,將來會持續推廣,針對醫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等六大醫師職類辦理教育課程,將這些知識的種子散播出去。 國民健康署2009年調查結果顯示,有7.6%的人經醫師確診為骨質疏鬆症,其中女生比率為10.5%,明顯高於男性的4.6%。而65歲以上的高齡者、停經後的女性以及體重過重或過輕,都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提醒大家,要時常注意自己的體位(BMI)是否在正常範圍內,避免骨鬆症找上自己。 邱淑媞指出,一般年輕人會認為骨鬆症離自己很遠,但其實人在30歲過後,骨本幾乎只會流失不會增加,因此最好保存骨本的時機就是年輕的時候。 邱淑媞提倡儲存骨本三大要訣,包括「高鈣、頂天、立地」。高鈣指多吃高鈣食物,包括:牛奶、起司、黑芝麻、小魚等食物;頂天為適度曬太陽,讓身體增加維他命D的製造;立地則是多多從事負重運動,以強化骨骼,例如:健走、慢跑等運動。 最後,邱淑媞在現場帶領大家做了15分鐘的健康操,提醒時常待在室內的上班族,可以利用上班前、下班後的空閒時間多運動,預防骨鬆。
  • 災民辦社會企業   用小林村梅子自救

    新聞 災民辦社會企業 用小林村梅子自救

    2013.08.07 | 12:45

    莫拉克風災將屆4年,重災區的台20、21線省道沿線包括小林村、桃園、那瑪夏等地的部落居民自主成立「2021社會企業」,並於今(7)日在台灣大學農業陳列館舉辦成立記者會。2021社會企業執行長蔡松諭說,三年半前社會企業只是一個火苗,但現在卻燃燒到整片森林,未來希望可以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2021社會企業由原為科技業老闆的簡添旭成立,當年簡添旭特地前往日本,學習如何製作好吃的老梅。居民代表和2021社會企業簽約,希望2年內創造1600萬以上盈餘的目標,並將盈餘全數投入梅子廊道基礎產業的建設,將災區用梅子串聯起來。 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指出,社會企業就是用企業的方式來解決社會問題,利用創意來創造產業,再利用產業來創造出工作機會。 行政院莫拉克重建委員會前執行長陳振川與會時表示,重建會整合各單位資源成立卜拉米專案小組、推動耀動計劃等,目的是希望能不只是給居民一個安全的家,還要照顧到他們的產業、就業、生活、文化、社造等等,讓社區可以永續發展。 勞委會副主委郭芳煜說,2021是台語「愛你、愛他」的諧音,代表小林村由愛出發,為自己的生活和部落的發展努力。將來官方、民間的資源將會慢慢退場,部落的居民已經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未來。 行政院僑委會委員長陳士魁表示,當居民都住進了永久屋,下一步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活下去,於是大家就想到了風災前小林村的最後一批梅子。居民開始思考小林村的價值,運用小林特有的青梅發展出無毒老梅,並發展週邊商品。現在只有小林村,希望未來可以推展到台20、21線各個受災區。 在場的居民們說,自己的家園要靠自己的雙手重建,期待透過社會企業的成立,將所有人力和資源整合起來,盼將小林村塑造成為台灣唯一的「老梅特色經濟圈」,並且打入國際市場。
  • 劉黎兒:台灣不廢核  每天多20顆原子彈

    新聞 劉黎兒:台灣不廢核 每天多20顆原子彈

    2013.08.06 | 12:47

    為了解核能和生活的關聯,超越基金會於今(6)日邀請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劉黎兒來說明台灣到底需不需要核能。劉黎兒指出, 台灣用過的燃料棒儲存密度非常高,這些燃料棒相當於23萬顆廣島原子彈的份量,只要一天不廢核,每天就會再產生20顆原子彈。 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的標準,1毫西弗/每年是人可以承受的輻射的最高限度,劉黎兒說,日本在災後無力維持這樣的標準,只能將標準提高20倍,讓人民暴露在癌症的威脅下。但比日本更糟的是,台灣政府連法定標準為何都說不出來。 劉黎兒指出,台灣核能發電廠的30公里逃命圈內有650萬人。而根據日本經驗顯示,若台灣若發生核災,民眾要到災區80公里外才安全,意指台北人必須要逃到新竹以南,但台灣的交通根本無法負荷那麼多人同時逃離。且日本今年檢測出福島地區有900多人甲狀腺異常,複檢後甚至發現有27個小孩得了甲狀腺癌。 劉黎兒說,當時日本發生核災後,台灣政府居然反將食品進口的標準放寬,讓日本有輻射污染的食物流進台灣。當時日本已經將食物的輻射標準從原先的100貝克/公斤提高至500貝克/公斤,但台灣卻沒有警覺,甚至一度要把標準放寬至600貝克/公斤。 劉黎兒呼籲,台灣核電廠的安全性是全世界質疑的,她曾經訪問過日本專家,專家指出台灣的核四機種是最不耐震的,如發生核災,第一時間就會有300萬人死亡。日前台灣在沒有地震發生的情形下,曾發生過核二的錨定螺栓斷裂的事件,政府甚至想要掩飾,沒有告訴民眾真相。 最後,劉黎兒表示台灣根本不缺電,核電發電也只佔台灣總發電量的10.2%。日本在發生核災後,分成了東日本、西日本、北海道,東日本已然不能住人。但台灣的面積只有日本的10分之1,根本沒有這種劃分的本錢。她也呼籲反核是不分藍綠的,台灣的公民力量已經成熟,希望大家都可以正視這個問題,不要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