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尤騰輝、黃翊琪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尤騰輝、黃翊琪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爬梯機價格高 身障者盼有租借措施

    新聞 爬梯機價格高 身障者盼有租借措施

    2014.07.22 | 18:16

    立委楊玉欣今(22)日召開記者會,肯定衛福部放寬「移動式輪椅昇降器」、「動力式病患運輸機」的鑑定內容。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宗傑表示,「對老人、障礙者來說,有爬梯機是簡單又幸福的事情。」不過,因為爬梯機價格不便宜,楊玉欣及其他團體認為,若政府能推動租借、或二手設備會更好。楊玉欣也說,爬梯機對障礙者只是片段服務,呼籲政府應重視行動不便者的總體需求,保障其行動自由的權利。 根據衛福部10日提出之《醫療器材管理辦法》預告修正,為兼顧產品安全與民眾需求,由他人協助操作的「移動式輪椅昇降器」、「動力式病患運輸機」,將醫療器材管理由第2等級放寬為第1等級,但仍須符合相關電性安全及性能安全標準要求,以確保安全。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主任秘書羅吉方表示,爬梯機不是由病友、老人在操作,而是由他人輔助,安全性和第2等級有點差別,經過討論後,可以降低它的安全性標準,但業者仍要提出符合GMP證明。所以,應該是「1.5級」,放寬業者取得許可證的規範,讓爬梯機可以合法上路。 依《藥事法》規範將部分輔具視為「醫療器材」,張宗傑認為,有將輔具病理化之嫌,醫療器材很多,都把它看作醫療是不對的,除了醫療用途外,還有生活、娛樂輔助。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漸凍人協會)理事長劉延鉅也表示,有些殘障不是病,《藥事法》通過後,病友要買蒸餾水,都需要有藥商的人才能買,制定法規時應該多聽聽弱勢者的聲音。 對此,衛福部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科長林欣慧回應,輔具是依據歐盟、美國的規範訂定醫療器材標準,好處是上市前有審查把關,管制較嚴格。儘管現在將爬梯機列為一等級醫材,但仍要求技術標準要符合ISO7176-28專屬標準,不論是歸為醫療器材管或是生活輔具都不影響審核標準。「這樣的管制比較全面,綜合其他國家的管理模式。」期盼今年8月初能正式公告。 不過,基於爬梯機價格不斐,楊玉欣說,市售爬梯機價格達20~30萬元,政府補助僅4~8萬;中華行動安全照護協會理事長郭外天則認為,希望政府能建立「租借體系」,並鼓勵善心人士更捐贈,或賣出二手輔具,在每個社區增加服務站,讓工具真正服務需要的人。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祝健芳則補充說明,法規通過後,可以進一步推動像是居家服務員、租賃服務等。地方輔具中心有能力回收、維修、清潔,推動二手輔具租賃服務,讓社區民眾不需購買。
  • 民調:逾半民眾手機上網看新聞

    新聞 民調:逾半民眾手機上網看新聞

    2014.07.21 | 15:01

    世新大學今(21)日發佈最新媒體使用行為調查結果指出,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行為是目前的趨勢,台灣民眾的上網方式以「手機(54.4%)」居冠,通訊軟體的使用則以「LINE(71.1%)」一支獨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認為,網路世代在資訊處理快速的環境中,會有「瑣碎化、快速化」的問題,觀眾的注意力容易轉移,使用行為調查不易,成為此次研究方法上的一大限制。 世新大學於今(21)日發佈「2014媒體風雲榜調查 – 跨世代媒體使用行為」調查結果,研究台灣民眾的媒體使用習慣是否改變,以及跨世代、教育程度的媒體習慣差異。 因應數位匯流時代,今年的調查增加「新媒體使用行為」等題組。調查指出,E世代(1980年後出生)和X世代(1960~1979年出生)最常使用的行動裝置為智慧型手機,分別為84.7%和69.9%,儘管戰後嬰兒潮世代(1959年前出生)目前最常使用的是傳統型手機,但已有38.3%使用智慧型手機。 調查發現,E世代的上網類型以「社群網站」(41.3%)最高。而民眾在獲得政治、社會或公共政策資訊的管道中,仍以電視(67.9%)為主,其次為網路(43.9%);不過,在發表公共意見的途徑中,最多人會在網路上留言、與他人討論,再者才是電視Call-in和遊行、抗議。 報紙方面,民眾最常閱讀的報紙分別是「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認為內容具深度的排名為「聯合報」、「自由時報」;豐富多樣的指標中,以「蘋果日報」為首,其次是「自由時報」。 以網路閱讀報紙內容成為新世代的習性,最常閱讀順序為「蘋果日報」、「聯合報」、「自由時報」。 閱報讀者中認為,「最公正客觀」的報紙排名為「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和「聯合報」,與讀者心目中「最好、最優質」的排名一致。 雜誌方面,「商業周刊」、「天下雜誌」囊括了最常閱讀、最具深度及最能提供新聞資訊、最公正客觀和最好、最優質的指標肯定,成為雜誌類別中的常勝軍。 廣播電台方面,一面倒向「中廣」、「警廣」、「飛碟聯播網」,拿下最常收聽、最具深度、豐富多樣、新聞資訊、最公正客觀和最好最優質的電台。 電視方面,民眾最常收看的戲劇類頻道為「三立臺灣台」、「東森戲劇台」、「八大戲劇台」;「公視」、「民視」、「TVBS NEWS」攻下內容最具深度、最豐富多樣等指標,而在「最公正客觀」方面,則以「公視」、「TVBS NEWS」、「三立新聞台」勝出。 對於網路使用普遍的現象,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解釋,這將會使閱聽眾閱讀新聞的過程出現「瑣碎化」、「快速化」現象,看第一則新聞正感到好奇,馬上又出現另一則新聞,這讓傳統的閱聽率調查越來越難做。因此,新趨勢是採用大數據(big data),像youtube影片旁邊的影片列表或是跳出來的廣告,就是用大數據精確分析使用者行為後產生的,但也因為大數據調查只能鎖定網路的閱聽行為,因此未來的調查方式該如何調整可以再思考。 針對調查,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局長張崇仁建議,因為新媒體科技發展,使得調查變得單向,若可再進一步詢問問題,就可增加其多面向性,如閱聽眾「是不是也是新聞的供應者?」、「有若干比例也是消息提供者?」,「消息再傳播的正確性?」。 對此,世新大學知識經濟發展研究院及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鍾岳勳補充說明,調查中其實有類似的題目,針對台灣民眾於「政治、社會或公共政策資訊」的獲得管道及發表看法管道的建議。而根據調查報告指出,大眾獲得資訊的管道,以電視(67.9%)的比例最多;對於發表政治、公共議題看法的管道,則以「網路留言(14.2%)」居冠。 本次調查由世新大學知識經濟發展研究院和新聞傳播學院主辦,並由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在今年6月20日至7月10日間,以全國15歲至74歲民眾為調查對象進行電話民調,回收總樣本數為5000份。
  • 原民網路廣播開台 APP上線隨選隨聽

    新聞 原民網路廣播開台 APP上線隨選隨聽

    2014.07.18 | 15:23

    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成立的「Aliyang原住民族網路廣播平台」今(18)天舉行記者會,宣布推出手機APP「原視TITV」,未來只要用手機、平板就可以隨時隨地接收原民資訊。 原民文化基金會表示,「Aliyang」一詞是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語的「好朋友」之意,彰顯廣播平台是所有族人共同擁有的資源、所有人的好朋友,更是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化的重要窗口。基金會董事長周惠民表示,「網路廣播電台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很多族人都有收聽廣播的習慣,關心自己原住民的事物,不可能邊下田隨扛著電視,現在手機人手一機很方便,都可以搜尋到我們精心製作的節目。」 對於日前原民部落淪為觀光所引發的文化衝突爭議,周惠民認為,這些歧視、偏見都是來自於不了解原民文化內涵,非原住民應遵守部落的傳統和規範,媒體可以提供正確的訊息,介紹真正的原民文化精神。 面對多元的台灣族群文化,如何同時顧及各族族群的需求?周惠民說,原民台新聞的族語主播共有14位,只能盡量兼顧,缺乏的族群尚在尋找當中,希望只要是有興趣的族人,都歡迎貢獻自己的族語、文化。已於7月正式開播的「Aliyang原住民族網路廣播影音平台」,為發掘更多優質的原住民廣播節目,推展語言、文化、音樂、藝術等多元原住民媒體環境,第1波網路廣播節目徵選申請目前已進入複審階段,第2波徵選活動也將於8月1日開跑,鼓勵有意從事廣播工作的原住民人才投入。 「原視TITV」APP現在於手機Andriod或iOS系統都可以下載,線上搜尋原民台「即時新聞」、「節目隨選」、「原視直播」、「Aliyang直播」等節目,藉由APP和網站收看、收聽各個原住民族節目。
  • 新點子樂展「人聲風景」 跨界合作聲音體驗

    新聞 新點子樂展「人聲風景」 跨界合作聲音體驗

    2014.07.18 | 00:29

    國家兩院廳昨(18)日舉辦2014第二屆新點子樂展的宣告記者會,為9、10月的演出揭開序幕。今年新點子樂展以「人聲風景」為題,邀請奧地利、圖瓦、蘭嶼等不同地區經驗的藝術家,描繪出即興、跨界與融合等三種篇章。 本屆新點子樂展的策展人林芳宜表示,「人的聲音」不論在東方或西方、古代或現代,都會看到人聲的表演,她認為能讓聆聽者更接近當代音樂藝術,且人聲的面貌多元,許多聲響藝術家、作曲家至今仍不斷追群,因此,以人聲出發,鋪陳一系列音樂會與觀眾分享。 「融合篇」源於身兼旅奧地利中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樂學者的林維亞,為了尋找台灣原始音樂,而投入蘭嶼達悟族文化研究,進而關心蘭嶼環境與核廢料議題。此篇章將以達悟族吟唱為樞紐,連結歐亞作曲家,並委託作曲家劉韋志與陸橒譜曲,其中劉韋志所創作的《黑色的翅膀》,以達悟古謠《祭拜飛魚》的旋律出發,展現「循環」與「衝擊」的曲風。 「即興篇」邀請到圖瓦的魔幻女聲Sainkho,林芳宜認為,她徹底瓦解音樂類型的藩籬,難以界定其風格和歸屬。與Sainkho搭配的是台灣即興鋼琴家李世揚和電音藝術家李勁松,李世揚在記者會現場即興演奏一曲,運用全身的肢體力量和姿態,時而半蹲時而站立,將古典音樂的嚴謹巧妙結合即興風格,呈現嶄新風貌。 今年「跨界篇」所採用的是文學,林芳宜取材鄒永珊作品《鐵道共乘旅遊手冊》為靈感,譜出新曲,並邀請柏林新音樂室內樂團與台灣演奏家合作,由旅德指揮家廖曉玲指揮。這樣的跨國音樂交流,不只讓國內音樂家見識外國發展,更是深化雙方的合作關係,真正落實國際化交流。 2014新點子樂展,即興篇9月30日;融合篇10月4日、5日;跨界篇10月18日,分別在實驗劇場與國家演奏廳演出,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