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周易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周易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交大圈地  徐世榮斥:知識份子沉淪

    新聞 交大圈地 徐世榮斥:知識份子沉淪

    2011.07.23 | 09:56

    《都市計畫法》開宗明義第一條規定是要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但在璞玉計劃(新竹台知園區前身)中負責規畫,且無償取得40公頃校地的交通大學,卻被質疑與新竹縣府聯手掠奪農地,「扭曲的地方發展新模式」調查報導,看在政大地政學系系主任徐世榮眼裡,不禁痛斥,知識份子已沉淪。 由資深記者陳香蘭所做的調查報導系列之一「扭曲的地方發展新模式」提到,早在89年新竹縣府和交大就就簽訂了「璞玉發展計畫協議書」,交大負責規畫,經費自籌,還可無償獲得竹北校地。土地重分配的規劃者,也是既得利益者,這讓交大扮演的角色,備受爭議,難杜攸攸之口。 「璞玉計畫幾乎是交大在主導。」徐世榮痛批,交大頂著國立大學的光環,匯集了學界菁英,雖自籌經費參與規劃,卻因此獲取校地,成了土地既得利益者,這顯然已經違背了都市計劃的倫理,且淪為政商土地炒作的機器。 他認為,地方政府進行都市規畫,不能像財團買地炒作,很重要的精神,就是要讓弱勢意見展現,回歸土地正義;但是從璞玉計劃形成的脈絡看來,顯然不是那麼一回事,學界參與規畫不再客觀中立。 不過,制度上的盲點也需要突破。徐世榮說,「土地徵收,是實現都市計劃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可以買地、可以易地。」而且,土地徵收應該是包含在都市計劃中。但台灣都市計畫和土地徵收分屬不同主管機關審理,如果都市計畫過了,土地徵收往往只做形式審查,如果徵收過程出現問題,就很難實現公共利益,這須從土徵條例的修法著手。 盡管備受爭議的璞玉計畫,讓交大面對外界質,頻喊冤,認為這是打擊學界的參與。但徐世榮認為,真正讓學者專家走不出校園的主因,是教育部的大學評鑑制度,雖然交大校內,有些學者對此提出反省批判,但學者參與社會運動沒有好處,不但耗費時間,延誤學術研究,發表文章次數銳減,影響考績,許多學者只能被迫守在學術象牙塔中,對社會發展毫無助益。大學評鑑造成的負作用,徐世榮說,「很嚴重、非常嚴重。」
  • 古道命運最後關鍵  10萬人搶救阿塱壹

    新聞 古道命運最後關鍵 10萬人搶救阿塱壹

    2011.04.11 | 23:34

    被形容為「婉如璞玉般的海岸線,著名南田石礫石灘、美麗沙丘、椰子蟹、特殊海岸珊瑚礁植被及海岸林」的阿塱壹古道,她的命運即將在六月緩衝期到臨時揭曉,但在此之前,多個民間及環保團體發起10萬人連署搶救阿塱壹的運動,因為這是全台灣唯一還沒被鋪上柏油的珍貴海岸線。 由屏東環保聯盟主要發起的這項活動,已經從3月12日起,發動全台灣各個不同團體前往阿塱壹,親自品嘗這段充滿自然雕塑的壯麗海岸線的美景。這條宛如原始荒古的海岸線,一時間多了不少人群的足跡。許多人都擔心一旦道路開發之後,就會從此失去這條美麗的海岸線。 特別的是,就在前一天的311,日本發生規模九的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爆炸,全球陷入核輻射危機的恐慌之中。而台電目前正規畫將核物廢棄場設在阿塱壹北部的起點--南田,因此環保團體更為感到焦慮,深怕這條公路毀於核汙染的威脅。 一位熟悉生態樣種的專家在參加這項活動的過程中,竟然發現不少新物種,覺得十分珍貴。 屏東環盟秘書長洪輝祥表示,阿塱壹古道的林道是經過自然演變完全未遭到破壞的生態林道,屬於物種生態極盛期,一旦26號省道開通,周圍兩百公尺的生態必然因車輛頻繁出入而遭到嚴重破壞。 阿朗壹古道遠在16世紀外來民族尚未進入台灣之前,即為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及阿美族活動其間,因過去長期軍管而仍保留古道殘基及原始風貌,成為全國唯一僅存未開海岸公路的路段,並有著未開發過的寧靜與原始。 洪輝祥說,今年初阿朗壹被屏縣府公告為自然地景保留區,可以有6個月的緩衝期。但是,由於政治力介入,緩衝期一過就面臨面臨開發,台灣最後一塊最美處女地將不保。 因此環保團體希望,在這6個月能至少有1000人以上前來阿塱壹古道,一親芳澤,然後以1當100,變成10萬人連署。洪輝祥說,這1000人也是對當地最好的消費者,示範低密度的生態旅遊模式給當地居民消費在當地的民宿、餐館、雜貨店等。如果每人消費2000元,1000人就等於200萬給當地的生態旅遊收入,一年30萬人就等於6億元。他說,這絕對不輸道路開通給地方帶來的利益。 這樣相當於交通部規劃一年495萬人*120元(估計路過遊客的消費金額)等於5.94億元的消費。換句話說,不必快來快去的公路,帶來495萬人的運量切割道路的過客消費。只要目前的道路系統,一年服務30萬人的生態旅遊模式,經濟效益就一樣,還可以讓生態環境免於浩劫。 影像說明:圖為從旭海出發的阿塱壹古道,先經過一片樹林古道之後,進入海岸線,來一場壯闊的海天遊蹤。
  • 排灣族人籲:別讓阿塱壹成核廢公路

    新聞 排灣族人籲:別讓阿塱壹成核廢公路

    2011.04.11 | 22:35

    阿塱壹古道自去年12月1日環保署在爭議中通過台26線安朔旭海路段的環評後,環保界搶救古道自然海岸呼聲四起,使得逢假日意外湧進400、500人的爆量旅客朝聖,讓當地自然生態亮起紅燈。 「2002年軍方撤除山區管制後,這裡就成了三不管地帶了。」最早在2006年就在阿塱壹古道做導覽的排灣族人阿拉拜指出,以前知道這條古道的人不多,一天大約只有30、40人,但最近增加的遊客量不下10倍以上,不僅垃圾量倍增,有人在石頭上噴漆,誇張的是,還看到遊客便溺後的衛生紙。 不僅如此,在綠觿龜產卵的沙灘處,有遊客開著吉普車狂飆,「真的有綠觿龜嗎?」雖然許多人抱持懷疑,但阿拉拜說,去年他在沙灘上看到一隻疑似遭漁網纏住致死的綠觿龜屍體。但綠觿龜很害羞,他擔心,一旦人潮多了,就更難看到綠觿龜的蹤影。 遊客爆增,生態亮紅燈 阿拉拜還提到,高繞處攀繩路徑,因踩踏的人太多,植被遭破壞,也走出一條深溝,且日益平滑,更增加了攀繩的困難和危險。 阿塱壹古道的美景在網路爆紅,從恆春旭海到台東南田,牽涉兩個縣市政府,如果再不立即出手維護,他擔心,這千年古道生態,恐怕很快就萬劫不覆。 談到高繞處的攀繩,阿拉拜自有一番見解。「這條路徑最早是我開闢的。」他說,2005年他和太太,還有位朋友3人,帶著鐮刀闢出了20公分寬的路徑,當初開闢這條路徑,並不是為了架設繩索,繩索是後來的登山客架設的,他強調,原住民走山路,不是靠攀繩,而是用「Z」字型走法,不但可降低人為破壞,也可以完整保存植被。但是現在遊客量太多,難以控制,他認為,恐怕必須用木頭棧道,取代攀繩比較安全,也可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排灣族人的「絲路」 眼看著阿塱壹古道飽受人為破壞,阿拉拜看在眼裡,比誰都心急,他強調,阿塱壹古道是排灣族的傳統領域,自古以來就是往來西部聯姻、貿易、狩獵、征戰的重要「絲路」,對原住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 阿拉拜回憶,因為曾在軍事管制範圍內,對阿塱壹古道的印象是充滿了神祕,以前聽長輩提到,早年的阿塱壹沿海沙灘,寬達上百公尺,據說還有牛車道,嫁娶抬山豬,也是走這條路,他還透露,曾在阿塱壹古道上發現石板屋遺址,年代已不可考。 自許為阿塱壹古道終身義工,阿拉拜在部落格上提到,阿塱壹古道有三條,其一是清朝時的「恆春卑南道」,即阿塱壹到牡丹灣的傳統部落聯絡道,北段也就是現今的台26線;其二是「楓港卑南道」,即阿塱壹到楓港傳統部落聯絡道,也就是台九線南迴公路前身;第三條是阿塱壹到大龜文傳統部落聯絡道,目前只有少數族人狩獵用,這三條古道最初的開路始祖都是排灣人。 為此,他理直氣壯的主張,不管哪一條道路,都是排灣人祖先最先走出來的,也是大龜文王國阿塱壹盟部(古稱)的傳統領域。 向來漢人的遊戲規則,似乎注定少數的一方處於劣勢。回到現實,也許是先天條件不足,資源較匱乏,阿塱壹古道翻紅,並沒有為此讓台東安朔、南田一帶的族人帶來太多的財富,衍生的觀光利益,多半傾斜抑注到恆春旭海,甚至延伸到懇丁,連旅行業都嗅到商機紛紛搶食這塊大餅。 執意開路未言明的真相 交通部公路總局,口口聲聲強調,貫通台26線,可以藉此強化恆春旭海到台東南田的醫療、觀光機能,從頭到尾未見完整的配套,似乎貫通台26線,就能解決兩地所有問題?吊詭的是,去年底台26線安朔旭海路段環評通過前,交通部公路總局早在2007年將這條12公里的道路開發案,切割成6個標案,陸續施工,顯見官方開路勢在必行。 正當外界聲嘶力竭,為搶救阿塱壹古道自然生態奮戰,在古道另一端盡頭台東達仁鄉安朔到南田,長約5公里標案已完工。今年三月,平整的路面,舖上嶄新的柏油。當地的居民不諱言,對開發公路,有些期待,但家門前的柏油路,原本該是小孩玩耍的空地卻被剝奪了,雖然路面還沒有完成驗收,逢假日已有不少慕名阿塱壹古道的遊客強行開車駛入,還對路面玩耍的孩子狂按喇吧。居民憂心,蓋了公路,即使省了半小時的便捷,會不會犧牲更多? 於此同時,人口數不過200、300人的南田村,也是台電設置核廢料永久貯存場的預定地,20億的核廢回饋金早已悄悄核撥到鄉公所。看在阿拉拜眼裡,早就洞悉一切,他直言,眼前這條公路,這根本就是為打造「核廢公路」而設,一語道破官方不願明說的真相。 阿拉拜說,回饋金只能用於公用設施,並不會真正交到居民手上,更何況對原住民來說,「土地就是母親。」誰願意領回饋金出賣土地?他說,台東縣人口只佔全國人口的1%,台東縣人用電量只佔全國總用電量的0.5%,未來卻可能要承受100萬桶的核廢料,讓南田村的族人情何以堪?他痛批,「與其說是發展觀光,根本是宣判南田村死刑。」 搶救阿塱壹古道,不僅要搶救生態,更不能讓她成為「核廢公路」,阿拉拜誓言,循著先人的腳步,終身捍衛阿塱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