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江宜樺本周一(21日)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透露,台灣官方仍在試圖說服北京政府接受其建議,在今年亞太經合會(APEC)期間舉行兩岸領導人馬英九和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首次會晤,即所謂的「馬習會」,該專訪於今(24)天下午在該網站系列登出。

江宜樺表示,台灣會提出在APEC期間舉行「馬習會」,是因為該組織是以各個經濟體而非國家所組成的,而各國領袖也是以經濟體的領袖身份參加會議。如果因為一些中國官員的傳統思維而未能使「馬習會」在APEC期間出現的話,將是一件可惜的事,因此台灣方面仍然對此抱有希望。

至於台灣方面提出這樣的建議,江宜樺強調,此舉並非是要把兩岸問題「國際化」,隨著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以正式職稱先後互訪並舉行「王張會」後,兩岸已建立了「固定的協商化機制」,下一步的工作目標就是彼此在對岸設立辦事處,使「制度化的協商更為固定」,而在經濟貿易協議方面,在「服貿協議」之後,兩岸將就「貨品貿易協議」展開談判。

江宜樺強調,雖然台灣官方在主觀上希望盡快通過「服貿協議」,但中國方面對此並沒有對台灣方面施加任何壓力,也沒有向台灣方面「指示」,要求台灣一 定要在某個時間內完成「服貿協議」,否則就如何如何。江宜樺認為,「服貿協議」未能通過,只會削弱台灣經濟上的活力,而從台灣 的安全角度來看,台灣經濟活力因為在自由化和轉型速度不夠快的情況下,將削弱競爭力,從而喪失政治談判的籌碼,這也是台灣官方最為擔心的。

不過,這是否代表台灣在經濟貿易上已經非常依賴中國?江宜樺則回應,為了台灣的安全,台灣不應在經濟貿易上過度依賴中國,並表示台灣官方已經在政策上積極努力開發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市場,而「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規劃就是要結合日本和台灣的資金和技術,來「巧妙地」對中國進行「對抗」和「市場爭奪」。

但江宜樺也承認,雖然台灣官方積極努力開拓中國以外的市場,但由於中國投資環境的一些優勢,台灣企業家最終往往還是會選擇在中國市場進行投資。因此,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官方希望盡快加入TPP體系,讓台灣與其它國家和地區進行經濟貿易往來時,能享受一些好處,從而有利於台灣企業到中國以外的地方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