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4月14日的上午,中國青海省發生規模7.1級的強震,目前至少造成400人的喪生。今天蘋果日報將今年發生過規模超過7的地震列出,包括一月發生的兩起,分別在南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外海與海地大地震,二月在智利發生規模8.8的強震,造成六百多人的死亡,以及四月的三起,分別是先前美墨邊境7.2級與印尼蘇門答臘北部規模7.7的強震。

 

最近幾年來,每當超過七級的大地震發生,我們總能看到兩種不同的反應,一種是以菜籃族與電視主播為代表,認為大地震頻傳,這個地球快要癱塌了;另一種是以氣象或地質專家為代表,常認為大地震僅是正常的能量釋放,呼籲民眾做好地震的準備,但不用恐慌。對於這兩種看法,應該如何看待?或許觀察一百多年來的超強地震案例,可以窺知一二。

 

在參考了美國政府USGS(美國地質調查,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從1900年至今對規模超過8的地震統計數據,下圖可以看出一百多年來的超強地震趨勢,在這段期間內,世界共發生88次規模超過8的超大地震,且這些地震似乎在1950 – 1960發生的最密集,規模相當強大。觀察大地震發生的趨勢,似乎可以看到超強地震循環的軌跡。

 


若地震的循環模式可以參考,那麼二十一世紀初的現在正在經歷超強地震爬升的階段而接近高點,皆下來超強地震發生的機會應該會下降。根據圖表,二十世紀年半部發生的頻率與規模似乎比較小。雖然是二十世紀後半段看起來發生的機率比較高,但我們不能忘了前半段是資訊傳遞較落後的時代,實際的案例有可能比USGS統計的要高,這樣或許會讓超強地震循環趨勢更明顯。此外,這似乎也說明了地震是一種正常能量的釋放,累積一段時間後,就會開始爆發。

 

在一百多年來的超強地震中,發生最多的地方在日本與俄羅斯之間的千島群島(Kuril Islands),共發生八次,人煙稀少,造成的傷亡不多。再來是智利、印尼、日本、秘魯各發生了七次,其中包括在1960年5月22日9.5規模的地震(近百年來最大),其震央距離今年智利大地震的震央不遠,這起地震造成了1,655人死亡。印尼在2004年的9.1級大地震引發南亞大海嘯,損失最為慘重,受傷的十四個國家共帶走超過22萬條人命。日本在1933至1946年共密集地發生過三次,共帶走超過5,500條性命。另外在美國的阿拉斯加也發生過六次,包括1964年9.2級與隔年的8.7超強地震。

 

其實最有理由恐懼大地震的人應該是住在太平洋兩邊的住民,以及1940 – 1970年代的人們,他們最常經歷大地震,也應該聽過最多次這種慘劇,這樣親身的經歷,容易讓人產生一種地震將會越來越嚴重的錯覺,但1970 – 2000這段期間超強地震的次數與規模開始下降,所以當時若有人將對地震的感受訴諸極端,後來應該會發現到落差。現在隨著通訊科技的進步,世人對地震的感受透過立即的報導與畫面,更能直接感受到地震的威力與其帶來的不幸,我們應該要警惕,但若因此訴諸感受的極端,而得出世界將要滅亡的結論,這大可不必。

 

分享這個數據的目的在於,希望媒體(尤其是電視主播)在報導地震時,只要描述事實的部分即可,不必加油添醋,唯恐天下不亂,除了這應該不是事實之外,還會讓閱聽者陷入恐慌當中。畢竟,根據一百多年來的超強地震趨勢來看,地球還不至於到癱塌的地步。

 

後記:我的這個統計圖或許會有爭議,包括 Y 軸應該要用次數還是規模還是兩個的積,X 軸要用年份還是以一段時間為單位,大地震的規模要多大以上才算數,在範圍所及的權衡與測試後,我認為現在的統計圖表比較能夠看出地震能量釋放的趨勢。興趣用不同方式去分析的,可以到USGS網站去看更多資料,說不定會有不同的發現。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