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全國輿論立刻將焦點放在豬場查驗疏漏與地方政府責任。的確,管理不善、檢驗不周都應追究,這些錯誤不能被輕忽;然而,若僅檢討地方責任,卻忽略病毒的傳入途徑,便無法真正理解防疫失靈的全貌。

非洲豬瘟不會憑空出現。無論是使用廚餘造成病毒溫床,或是地方查驗疏忽,豬瘟發生的前提,是境外病毒成功闖入國內。這隱含了中央層級的邊境防堵非洲豬瘟已經出現破口,而地方查驗與管控,只能在這個破洞內「補網」。

根據官方的統計資料,自2018年8月至2024年5月,邊境查獲違規輸入的豬肉檢體7232件,其中有707件檢驗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陽性率高達9.8%。換言之,每十件違規郵寄肉品中,就有一件帶有病毒。這個數字的確驚人,也顯示病毒一直處於強力叩關狀態。因此,邊境防線即便再嚴密,也難保完全零風險。

此次的台中豬瘟疫調也指出,病毒株疑似來自越南或中國。無論地方防疫執行多嚴謹,倘若是病毒境外傳入途徑的防堵不完全,任何疏漏都可能導致國內豬場受害。這也是提醒我們,防疫不能只靠地方政府,中央與地方必須形成完整、跨層級的堅實防線。

目前社會輿論多著重在地方責任與廚餘管理,無疑重要,但仍需更全面檢討邊境的防堵策略。違規輸入肉品郵包中近一成帶有非洲豬瘟病毒,這是震驚社會的數據,不僅反映民眾的法治意識不足,也突顯邊境查驗與刑責制度的漏洞。很顯然,單靠宣導與行政警告,無法真正阻止病毒入侵。當務之急,是加強跨部會合作、提高違規成本、提出更精實的查驗策略,才能有效堵住病毒入境的第一道防線。科技化檢疫也是不可或缺的策略。郵包X光影像比對、AI風險分級系統、動態追蹤管理,都可提高違規物品查獲率,降低病毒透過郵寄、快遞進入的機率。同時,地方層面的教育宣導與業者通報制度也需同步強化,形成邊境、物流、以及養豬場的三層聯防陣線。

值得提醒的是,我們的防疫策略必須以科學事實為依據,避免僅靠行政指導或形式規範的做法。地方政府的防疫努力若無法與中央邊境管理協同,查驗再嚴格也只是治標不治本。長遠而言,國內非洲豬瘟的防治,必須考慮國際物流、非法進口、跨境農業合作等多層面因素,形成從源頭到養殖場的完整防護網。換言之,非洲豬瘟的威脅不純然只是地方責任,而是整個國家防疫體系的壓力測試。地方查驗、廚餘管理很重要,但病毒的入境途徑若不補強,每一次疏漏都可能讓國內養豬場成為受害者。因此,究責地方只是治標,強化邊境的防堵,才是治本。

台中豬瘟疫情,應成為全國防疫體系的警鐘。中央與地方責任不可分割,邊境的破洞若是無法即時補網,下一次病毒入侵只會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防疫不是找替罪羊,而是補上最外層的漏洞,從源頭阻斷風險,才能避免更多養豬場與社會付出代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護國內畜牧產業,維護社會公眾的健康安全。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