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北市爆發了一起震驚社會的保母虐死孩童案件。根據警方調查,男童生前遭受到極度殘忍的虐待,包括拔指甲、燒下體等不人道行為,最終不幸喪命。這樣的暴行讓人痛心,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屏東大學學生輔導中心洪菁惠主任也是資深的諮商心理師在她的Podcast平台分享指出,從保姆的言行舉止中可以看出一些反社會型人格的特徵。根據新聞報導,案件中的施虐者被認為具有反社會型人格。她(他們)對於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悔意,反而試圖以缺乏被害人家長巴結和賺錢為藉口來合理化自己的施虐行為。這種缺乏同理心、對他人痛苦漠不關心及沒有自責的行為,與反社會型人格的特徵不謀而合。

        反社會型人格指的是一種心理結構,對人類行為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這種人格結構相對穩定,會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域下影響著個人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徵。對於這樣的心理特質,社會必須警覺,並加強對於兒童保護和家庭教育的重視,以防止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反社會型人格的表現通常不如男性明顯,更多呈現隱蔽型。這也意味著對於女性保姆的評估可能需要更為細緻的觀察和分析。在面對類似情況時,建議雇主可以通過觀察保姆的言行舉止、進行面試以及了解其居住環境等方式來評估其品格特徵。此外,也可以借助心理學專業人士的觀察來幫助評估保姆的行為,以確保兒童的安全和健康成長。
訪談影音檔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