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在台灣的漫畫剛剛起步的那個時候,有些人說:「我們台灣的漫畫要不同於日本漫畫,日本漫畫都要走俊男美女的美形路線;所以我們台灣的漫畫就不能走俊男美女的美形路線。」這很奇怪,好像人家吃飯你就不能吃;人家睡覺你就不能睡;人家說好的事情你就要說壞;沒有這個道理。抄襲別人當然是沒什麼意思;問題是並不是人家做得好的事情,你為了要跟他不一樣所以你就要故意做壞。
--談璞《為勉創作者!》載於智庫鯨工作室編:無名的書(p.280)
「你想想看,當年花199鎂衝Action52首發的米國人,忍個10年就成了坐擁夢幻逸品的收藏家啊,這犧牲是值得的!」
--我的噗浪回應
這幾天,無論是在推特、C_Chat,乃至於K島和最新出爐的Google+,有一本新創刊的漫畫刊物受到「熱烈」的討論與幾乎是一面倒的評價,這就是註定成為天上的星星傳說的「台灣漫畫月刊」。然而諷刺的是,對於一向不看電視報紙的我,還是因為這種突如其來、狂風暴雨般的網路大炎上,方才得知這本漫畫雜誌的存在。但即使如此,我也一直到剛剛在便利商店吃完泡麵的空檔,才拜見了這本「台灣漫畫月刊」的實品。
發現時的實際狀態。顯然,排列書架的人並不認為這是一本重要的商品。 |
雖然自己常常被稱為一流酸民,不過各種辛辣的評論,網路上已經有許多非常精采的範本,許多別人已經提過的重點,在此就不再多加重複;作為曾經買過1992年第一本「龍少年」創刊號,並特意包上書套收藏至今的讀者;作為不願錯過每本「本土漫畫雜誌」創刊號,在「挑戰者」與「CCC創作集」裡終於看見一線曙光的讀者,同時也是一個懷抱著早已經破碎遠去漫畫家夢的30歲青年人,其實光是有人能夠編出一本漫畫雜誌,實際印刷出來、送上通路書架,就我個人而言已經是一件可以被視為成就的事情。尤其聽說製作者「賭上千萬房貸」在這本書上,光是拿在手上,好像就已經可以看見一疊疊鈔票燃燒、飛舞著的火苗。那種壯烈的淒絕美感,可不是天天在7-11這種地方感受得到的。
回到一開頭引用的那段文字來看。我當然不認為「台灣漫畫月刊」目前呈現的完成度狀況是「故意做壞」。如果是故意呈現成這樣,雖然讓人無法理解,但終究多少還有可以期待(不管可能性多小)的地方;如果情況是「拼了命燒爆肝」才達到目前這樣的結果的話,那麼...不堪設想。我甚至寫不出來有多不堪。
另外一個問題是宣傳策略。在創刊記者會上,滿面笑容地把分別印有美國、日本知名動漫角色(還用黑膠帶把眼睛貼住)的看板推倒在地上?這個主意不論是誰想出來的,都應該被吊起來打屁股。不需要很精確的市場調查應該也可以想見,會對本土漫畫產業有興趣、有期望的人,多半也都早已是國外動漫的愛好者。這麼做,豈不是自己無緣無故對這兩大類動漫文化愛好者宣戰嗎?這何苦呢?講得現實一點的話,這樣做根本是平白拉高自己表現的門檻;隨著這兩塊板子倒在地上,大家就開始搬板凳、買雞排:「你們既然都說了推倒美日動漫,那就賣力表現一下,推倒個什麼來給我看看吧。下次要不要踢個東亞病夫匾額呢?」
不論是在哪種文化中,把東西推倒在地上是一種極具侮辱性的舉動,在我看來,一群以創作者自居的人這麼做,事實上就跟直接對著它們的作者及愛好者比中指差不多。更糟的是這還當著媒體攝影鏡頭面前進行,於是大多數看見這一幕的人,都感覺那根中指簡直要插到自己鼻孔裡面來。然後你希望這些人在感覺受到嚴重冒犯之後,掏錢買你的雜誌?
以國族主義作為號召,在ACG產業、尤其是台灣ACG產業裡行不通早有前例。早在十幾年前,第一部號稱國人自製軟硬體的遊樂器A'Can,就已經慘敗過一次。當然,A'Can的失敗有眾多原因,但那部主機中大多明顯仿自國外遊戲架構的國產遊戲,無法比美日遊戲更好玩,必然是主因之一。現在都已經2011年了,為什麼在漫畫上還要來這一套呢?台灣漫畫很艱難,但已經沒有那麼悲情了,我們有Vofan、有陽炎少女、有CCC、有ComiComi,還有其他許多很棒的創作者與作品。台灣漫畫並不是什麼成果都沒有。我期待有這麼一天,大家會買到看來和普通版權本週刊沒什麼不同的雜誌,很開心地閱讀、欣賞其中的畫工、分鏡與劇情,等到翻到版權頁的時候,才發現「嗯?沒有授權聲明?本土作品?」,這樣的境界才是我想看到的。
「你有多久沒看台灣漫畫了呢?」
我是看了,但我也受傷了。
おまけ:
不知為何就很想貼這張圖。 |
延伸閱讀:
台灣漫畫月刊| Facebook(該刊的FB粉絲頁,也是目前唯一的官方網站)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