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賈斯柏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賈斯柏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一場辯論會檢視三位候選人的言行是否一致

    2024.01.03 | 11:20

    2024總統大選上演三腳督大戰。(左起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   圖:民眾黨 / 提供、翻攝自賴清德臉書、張良一/攝。(新頭殼合成照)2024年的總統候選人辯論會在上月30號結束,整場辯論中,兩岸、外交國防、居住正義三大議題成為焦點,讓我們透過一句話總結三位候選人的立場: 賴清德:「堅持中華民國主權,以台灣為外交重心,同時強化國防自主能力與國際民主盟友合作。」 侯友宜:「堅持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主張兩岸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同時面對外交斷交挑戰和國防威脅,以3D戰略為基礎,透過憲法框架推動溝通與交流,以維持和平穩定。」 柯文哲:「以『兩岸一家親』作為開啟對話的善意基礎,支持蔡英文政府的外交路線,強調對等尊嚴並透過5個互相原則進行溝通並作為美中的溝通橋樑,同時深化與美日的軍事合作。」 在兩岸、外交及國防政策上雖然有一些區別,但三方同時強調國防自主的重要性。不過,中國共產黨長期對於台灣軍購政策的反感,並認為是一種「挑釁」的事實不會改變。國民黨及民眾黨是否能如其心中所想,在不犧牲我國國防發展的前提下,與對岸開啟進一步對話,還有待深思。 另方面,筆者作為一位大學生,對於居住政策相當關心,土地正義也儼然是本次大選的焦點議題。在候選人個人房地產方面,柯文哲常表示他不會口號治國,但碰上個人的農地停車場問題,卻在回覆時,以不斷咳嗽、哽咽的處理方式應對,顯然是已經沒有藉口替自己的行徑辯護, 而侯友宜的凱旋苑雖然合法出租,但房價卻高過附近租金的2至3倍,其副手趙少康更表示這是因為「是民進黨政府逼出來的」的結果,還對外嗆聲說「覺得貴就不要租」,筆者認為讓懷抱這樣思維的人上位,恐怕會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未來為「居」所困,為「錢」所苦。 至於,賴清德第一句話首先拋出「我是三組候選人裡面,唯一沒有炒地也沒有炒房的候選人。」相較於侯友宜的「凱旋苑」及柯文哲的「農地停車場」來說,賴清德以個人身家背景,為其居住政策背書,顯然比其他兩位候選人,更具說服力,也更值得選民信賴與託付。 要做一個國家領導人,言行必須一致,但整場辯論會聽下來,藍白候選人在外交國防、居住、能源等議題的論述上,時常自打嘴巴,言行前後不一,與賴清德一貫的穩健自持相比,誰比較適合領導國家繼續前行,已昭然若揭。
  • 投書 國民黨難道忘了台美斷交的歷史嗎?

    2023.12.09 | 16:47

    上週,世界各國政要對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逝世紛紛表示哀悼,我國政府也僅簡單致意,未做過多的表示。但在這次事件中,我們看見國民黨在外交政策上的明顯轉變,其更在社群媒體X上,公開對季辛吉過去的努力表示肯定。這似乎暴露了國民黨在外交政策上的前後矛盾,過去反共的國民黨已成灰燼,消逝於歷史的洪流中。 (國民黨於X上發文表示肯定季辛吉任內對於印太和平所做出的貢獻 圖:國民黨X文章 國民黨外交路線的轉變 國民黨過去長期以來堅持的反共路線,近年來逐漸向中國靠攏,展現其對中國的「逢迎」態度,儘管國民黨強調這樣的轉變是為了推動兩岸的「和平」互動及民間的「經濟」交流。但這種轉變與其過去的抗共歷史背景形成強烈對比,此次對季辛吉的哀悼和肯定,更引來了網友戲謔表示「蔣介石從墳墓裡批准了這則推文」。 當年台美斷交就連蔣經國都無法對當時的斷交決策給予完全的認同,顯示了當時決策上的困境與艱難。而如今,國民黨這種對季辛吉的讚賞,是否代表著其對當年台美斷交的一種肯定?國民黨在外交表現上的轉變,讓人們質疑其是否真心為守護「中華民國」,或只是表面功夫,在愚弄普羅大眾而已。 對中國的逢迎與對台灣的危機 每逢國慶、元旦等國家重大日子,國民黨經常呼籲民進黨政府堅守中華民國,不應竄改國名。然而,在這次對季辛吉的讚譽中,國民黨流露出一種對國際事務的無知態度。不禁令人質疑,如果明年國民黨再度執政或掌握台灣立法院的多數席次,是否會將我們國家的安全推向更危險的境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民黨或許有權要求甚至強迫政府簽訂兩岸相關的和平協議,甚至可能影響軍購採買和國家機密的保護。而這種可能性讓人不禁聯想到今年的「馬文君洩密事件」。未來一旦國民黨在國會掌握多數,馬文君們將會更加肆無忌憚,威脅國家的安全。 這次對季辛吉的哀悼事件彷彿成了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了國民黨的外交轉變,以及其對中國的逢迎態度。相對而言,民進黨似乎是目前持續堅守中華民國台灣政權的政府,其國際外交路線相對清晰,堅持捍衛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我們需要警惕選民,一旦國民黨重返執政可能導致的變化,以確保台灣的國家利益和安全能受到保障。現在的國民黨已非當年堅定抗共的國民黨,台灣人應當思考,是否還要給這樣的國民黨一個重返執政、掌握國會多數的機會。
  • 投書 不「哲」手段的政治變色龍 帶領白色力量走向政治分贓

    2023.11.20 | 11:56

    從年初至今,柯文哲的立場變化不斷引起社會的關注,特別是最近與國民黨達成的「藍白合」協議,更是讓人為之震驚,這個突如其來的合作,不僅讓人認為時機點敏感,也引發一些質疑,是否為中國在背後推動這樣的合作。 柯文哲從政至今,一直標榜自己是白色力量,主打藍綠一樣爛,並且公開表達對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厭惡,希望自己的出現能成為政壇中超越藍綠的選擇,這些主張吸引大量中間選民的支持。然而,在由NOWnews與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所共同主辦的總統大選青年論壇當中,被學生問及「為何要和國民黨合作?」卻以「更討厭民進黨」為由,選擇和過去被其稱為「蚊子蟑螂」的國民黨合作,這樣的轉變讓人懷疑他的中心思想是否存在,是否僅是為了選票而見風轉舵? 藍白合的促成,使得柯文哲的立場更加曖昧,在藍白會議協商後,馬英九對柯文哲笑著表示「沒想到有今天吧」,柯文哲也回應表示「沒想到」,這樣的對話也反映出其在政治立場上的「不可預測性」,柯文哲的變色龍性格,讓人對於他的領導產生質疑,他是否真的能夠堅守立場,並在未來領導國家時保持一致? 儘管,柯文哲事後聲稱自己仍留有一手,要支持者不要放棄,並表示自己將掌握NCC、金管會等重要監管部門的任命權。但在尚未取得政權的情況下,就已經開始在分封爵位,毫不掩飾向全體選民展現出分贓的樣貌,這是哪門子的新政治?且柯文哲為了贏得總統選舉,願意不擇手段出賣自己一手創立的民眾黨,這樣的態度,也讓人擔心他未來是否會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出賣自己國家的利益。 至於,藍白的合作,柯文哲的言行充滿矛盾,過去主張的無黨無派,卻在此時選擇與國民黨同流合污,是否代表其為了獲取政權和政治利益,可以毫無下限背叛自己的政黨與其支持者?這樣的政治操弄讓人擔心柯文哲真的有辦法為台灣社會帶來長治久安的穩定發展嗎? 柯文哲的政治轉變和藍白合作協議引發了社會對他真實立場的質疑,他的政治變色龍特質、缺乏中心思想、為了選舉不擇手段的態度,以及與國民黨的合作,讓人擔心他是否真的有資格成為一位有擔當的國家領導人,而不僅僅是政治權力的追逐者。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台灣人有必要慎重思考是否應該繼續支持柯文哲,以確保台灣的未來能夠有真正有能力、有原則的領導人,引領國家前進。
  • 投書 學歷=犯罪率?柯文哲的菁英主義與學歷歧視對社會分裂的影響

    2023.11.17 | 13:57

    「如果可以,我也想多讀點書,多受一些教育。」 柯文哲在嘉義的演講中提到「台北市國中畢業有1%的人沒有繼續升學,跟吸毒的人數一比一,這表示國中畢業沒有繼續升學的人吸毒機會是99倍。」接著,他進一步表示「沒唸高中的,我就全部列管,除非他是智障、癌症。剩下的我們就盯著他。」 柯文哲自從政以來不斷以「台大畢業、智商157」等關鍵詞做自身強調,上段言論中更凸顯出對於學歷的高度重視,將未升學的國中畢業生與吸毒者做了直接的比較,並將沒有繼續升學的人視為潛在的社會問題,這樣的論述點出對於學歷的過度重視,不僅可能使這群人在社會中面臨更多的歧視,更可能徒增這群人在社會中的生存壓力。  這段論述是否反映現實情況仍然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事實上,有很多人由於家庭經濟或其他因素而無法繼續升學,轉而進入社會就業,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是社會問題的源頭,而是可能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柯文哲的言論似乎忽略了這一點,使得這群人容易被污名化。 其次,柯文哲在言論中對於沒有唸高中的人進行「列管」的政策引起更大的爭議,直接忽略了社會中各種人才和技能的多樣性,將學歷視為評斷一個人價值和潛力的唯一標準。這樣的學歷優越主義可能對社會造成更多的不良影響,使得那些未經高等教育的人在就業市場和社會中面臨更大的困境。 雖然犯罪與教育程度之間存有相關性,但柯文哲的言論過於以偏概全,將教育程度低的人群直接與犯罪做出高度連結,忽視社會中其他的影響因素,可能導致這些族群的污名化,更使得他們難以在社會中找到被公平對待的機會。 柯文哲一直以來都強調自己的高學歷和高智商,這種學歷優越主義可能影響了選民的投票意向。然而,實際上,學歷高的人也可能受到其他不當行為的影響,如民眾黨所提名的新竹市長高虹安,擁有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博士、台大碩士、師大學士以及北一女的優秀學歷,同樣正被指控涉及貪污罪,這顯示學歷並非唯一評斷一個人品行的標準。 柯文哲的言論再度引起社會對於「學歷」的關注與討論,但他的敘述不僅可能加深了社會中不同學歷之間的分歧,更可能對那些未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和歧視,這樣的論述除了可能阻礙社會的共融,更可能阻礙社會的持續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