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一場辯論會檢視三位候選人的言行是否一致
2024.01.03 | 11:20
2024總統大選上演三腳督大戰。(左起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 圖:民眾黨 / 提供、翻攝自賴清德臉書、張良一/攝。(新頭殼合成照)2024年的總統候選人辯論會在上月30號結束,整場辯論中,兩岸、外交國防、居住正義三大議題成為焦點,讓我們透過一句話總結三位候選人的立場: 賴清德:「堅持中華民國主權,以台灣為外交重心,同時強化國防自主能力與國際民主盟友合作。」 侯友宜:「堅持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主張兩岸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同時面對外交斷交挑戰和國防威脅,以3D戰略為基礎,透過憲法框架推動溝通與交流,以維持和平穩定。」 柯文哲:「以『兩岸一家親』作為開啟對話的善意基礎,支持蔡英文政府的外交路線,強調對等尊嚴並透過5個互相原則進行溝通並作為美中的溝通橋樑,同時深化與美日的軍事合作。」 在兩岸、外交及國防政策上雖然有一些區別,但三方同時強調國防自主的重要性。不過,中國共產黨長期對於台灣軍購政策的反感,並認為是一種「挑釁」的事實不會改變。國民黨及民眾黨是否能如其心中所想,在不犧牲我國國防發展的前提下,與對岸開啟進一步對話,還有待深思。 另方面,筆者作為一位大學生,對於居住政策相當關心,土地正義也儼然是本次大選的焦點議題。在候選人個人房地產方面,柯文哲常表示他不會口號治國,但碰上個人的農地停車場問題,卻在回覆時,以不斷咳嗽、哽咽的處理方式應對,顯然是已經沒有藉口替自己的行徑辯護, 而侯友宜的凱旋苑雖然合法出租,但房價卻高過附近租金的2至3倍,其副手趙少康更表示這是因為「是民進黨政府逼出來的」的結果,還對外嗆聲說「覺得貴就不要租」,筆者認為讓懷抱這樣思維的人上位,恐怕會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未來為「居」所困,為「錢」所苦。 至於,賴清德第一句話首先拋出「我是三組候選人裡面,唯一沒有炒地也沒有炒房的候選人。」相較於侯友宜的「凱旋苑」及柯文哲的「農地停車場」來說,賴清德以個人身家背景,為其居住政策背書,顯然比其他兩位候選人,更具說服力,也更值得選民信賴與託付。 要做一個國家領導人,言行必須一致,但整場辯論會聽下來,藍白候選人在外交國防、居住、能源等議題的論述上,時常自打嘴巴,言行前後不一,與賴清德一貫的穩健自持相比,誰比較適合領導國家繼續前行,已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