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國家運動受傷中心?
2023.02.20 | 15:40
體壇近來傷事頻傳,繼棒球經典賽入選國手曾仁和因傷退出國家隊後,今天又傳來亞運金牌唐嘉鴻,原定日前出國參加世界盃,在接獲通知後於上週四南下到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參加行前測驗,卻在地板項目就造成左腳阿基里斯腱斷裂,因而無法隨台灣體操隊出發至德國參加世界盃賽事,也讓一位優秀的運動員錯失了再次締造生涯國際賽佳績的機會。唐嘉鴻近年來國際賽成績出色,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時一舉拿下單槓金牌、地板銀牌,也在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奪得單槓金牌,更在2021年東京奧運男子全能賽締造台灣最佳成績,也因此他對於今年完成世大運、亞運連霸更是胸有成竹。然而唐嘉鴻在師大備賽訓練許久,已經非常習慣場地的環境構造,卻在出國前突然被安排改變場地,回到國訓中心進行行前測驗,並疑似因為在陌生的場域下進行測驗而導致受傷,也因此斷送了出國競賽機會。唐嘉鴻在臉書悲痛寫道,「我人生最後一次世大運結束了!亞錦賽、世界盃、亞運、世錦賽都結束了!」令人感到十分惋惜與不捨。依據現行的國家代表隊培訓選手及隊職員因培訓或參賽致短期失能身心障礙或死亡發給慰問金辦法,法規所適用對象及短期失能認定,針對唐嘉鴻選手應是發給慰問金新臺幣十萬元,然而這十萬元可能開刀、復健就已用罄,更無法填補其職業運動生涯的最後缺憾。在2021年3月時,因亞運柔道培訓選手自撞車禍事件導致一名女大生選手受傷,國訓中心執行長李文彬才曾說過,「選手是個人、更是國家的重要資產,一定要更為自律、謹慎」,不料才不到兩年的時間,又再次有培訓選手受傷的事件發生,而這次更是因為摸不著頭緒的行程培訓決策而導致選手受傷,讓人感到無比遺憾;而回頭再看國訓中心在其組織願景一欄所列舉的一段話-「培育優秀人才提升國際運動競爭力,成為世界先進運動訓練專責機構」,這幾個充滿朝氣與憧憬的文字,如今更顯得格外諷刺。從場地的使用、入駐中心的資格、沒辦法使用洗手間......等,自國訓中心風光啟用後至今,光怪離奇的事件層出不窮的傳出,入選國家隊本該是件值得驕傲與光榮的事,卻因為長期的行政組織僵固、決策脫離現實,導致驕傲與光榮變成了提心與吊膽,要擔憂在訓練時會不會受傷?要煩惱這次培訓能否擁有進駐的資格?當運動最高階層的訓練環境與待遇都如此坎坷了,更遑論是其他的層級。已發生的事無法重來,但能做的、該做的必須要開始行動,教育部長、新上任的體育署長及國訓中心應要藉此事件好好地徹底檢討並進行各項調整,以避免再次發生憾事。從唐嘉鴻事件來看,首要檢討項目就應為行前檢測的目的與理由是否具有正當性、符合運動科學適性?再者,國訓中心應調整成以配合選手及教練訓練排程規劃為主,以協助而非管理的角色來做為國手們的後盾,或許更能夠為國手們帶來助益。運動政策不只是傳統校園五育的一環,更需具有高專業、高科學的視野與角度來進行政策擘劃與施行,希冀相關單位能夠痛定思痛,著手開始進行國訓中心的再造換新,強化與國家運動科學中心的交互輔助管道,還給國手們應有的尊重與待遇,如此台灣的運動環境才有發展更繁盛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