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陳羽宸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陳羽宸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國家運動受傷中心?

    2023.02.20 | 15:40

    體壇近來傷事頻傳,繼棒球經典賽入選國手曾仁和因傷退出國家隊後,今天又傳來亞運金牌唐嘉鴻,原定日前出國參加世界盃,在接獲通知後於上週四南下到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參加行前測驗,卻在地板項目就造成左腳阿基里斯腱斷裂,因而無法隨台灣體操隊出發至德國參加世界盃賽事,也讓一位優秀的運動員錯失了再次締造生涯國際賽佳績的機會。唐嘉鴻近年來國際賽成績出色,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時一舉拿下單槓金牌、地板銀牌,也在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奪得單槓金牌,更在2021年東京奧運男子全能賽締造台灣最佳成績,也因此他對於今年完成世大運、亞運連霸更是胸有成竹。然而唐嘉鴻在師大備賽訓練許久,已經非常習慣場地的環境構造,卻在出國前突然被安排改變場地,回到國訓中心進行行前測驗,並疑似因為在陌生的場域下進行測驗而導致受傷,也因此斷送了出國競賽機會。唐嘉鴻在臉書悲痛寫道,「我人生最後一次世大運結束了!亞錦賽、世界盃、亞運、世錦賽都結束了!」令人感到十分惋惜與不捨。依據現行的國家代表隊培訓選手及隊職員因培訓或參賽致短期失能身心障礙或死亡發給慰問金辦法,法規所適用對象及短期失能認定,針對唐嘉鴻選手應是發給慰問金新臺幣十萬元,然而這十萬元可能開刀、復健就已用罄,更無法填補其職業運動生涯的最後缺憾。在2021年3月時,因亞運柔道培訓選手自撞車禍事件導致一名女大生選手受傷,國訓中心執行長李文彬才曾說過,「選手是個人、更是國家的重要資產,一定要更為自律、謹慎」,不料才不到兩年的時間,又再次有培訓選手受傷的事件發生,而這次更是因為摸不著頭緒的行程培訓決策而導致選手受傷,讓人感到無比遺憾;而回頭再看國訓中心在其組織願景一欄所列舉的一段話-「培育優秀人才提升國際運動競爭力,成為世界先進運動訓練專責機構」,這幾個充滿朝氣與憧憬的文字,如今更顯得格外諷刺。從場地的使用、入駐中心的資格、沒辦法使用洗手間......等,自國訓中心風光啟用後至今,光怪離奇的事件層出不窮的傳出,入選國家隊本該是件值得驕傲與光榮的事,卻因為長期的行政組織僵固、決策脫離現實,導致驕傲與光榮變成了提心與吊膽,要擔憂在訓練時會不會受傷?要煩惱這次培訓能否擁有進駐的資格?當運動最高階層的訓練環境與待遇都如此坎坷了,更遑論是其他的層級。已發生的事無法重來,但能做的、該做的必須要開始行動,教育部長、新上任的體育署長及國訓中心應要藉此事件好好地徹底檢討並進行各項調整,以避免再次發生憾事。從唐嘉鴻事件來看,首要檢討項目就應為行前檢測的目的與理由是否具有正當性、符合運動科學適性?再者,國訓中心應調整成以配合選手及教練訓練排程規劃為主,以協助而非管理的角色來做為國手們的後盾,或許更能夠為國手們帶來助益。運動政策不只是傳統校園五育的一環,更需具有高專業、高科學的視野與角度來進行政策擘劃與施行,希冀相關單位能夠痛定思痛,著手開始進行國訓中心的再造換新,強化與國家運動科學中心的交互輔助管道,還給國手們應有的尊重與待遇,如此台灣的運動環境才有發展更繁盛的一日。
  • 投書 新一代的兩岸買辦

    2023.02.16 | 18:04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近來赴中持續引發一連串熱議,甚至人在中國接連不斷的回頭對著台灣喊話,釋放各種呼籲,宋濤年初才提出將和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此話言猶在耳;而夏立言從去年八月不顧因中國軍演所造成的國人負面觀感執意赴中,再到此次高調積極的二次出訪,儼然成為新一代的兩岸買辦,好不威風。中國不斷的強調與宣示,將深入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和「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對此在現場的夏立言,卻連一句維護台灣主權都不敢吭聲,反之一再扮演中國的傳聲筒,將所有當前中國主動製造的兩岸摩擦與角力,都推拖給民進黨政府。例如夏立言在一場談話會中表示,自去年八月他訪問中國以來,就不斷呼籲兩岸政府應要逐步恢復原有的航班航點,既兩岸都已取消入境隔離,應再加速恢復的進度。但事實上,在中國疫情撲朔迷離的階段,要一次貿然恢復直航只會造成台灣的防疫挑戰增加。早先陸委會也已宣布,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日進一步放寬防疫管制措施,綜合評估後將從20日9時起恢復港澳居民來台申請,推動疫後健康的有序交流,這就是誠意的展現,但中國的誠意在哪,就像是「威力在哪兒」一樣,大家都看不到。而在討論兩岸恢復直航前,最先評估的條件正是對岸的疫情狀況與資訊透明度,就連世界衛生組織(WHO)都不斷敦促中國政府應迅速提供疫情的可靠數據,顯見台灣政府的顧慮與評估實屬有據。此外,中國早在2019年8月1日便開始禁止自由行,先前1月20日恢復20個團客出境試點名單內也未含台灣,當中國不斷要求台灣釋出善意、放下政治成見時,不如先回頭看看自己是否有對等的誠意;而夏立言既然都跑到中國了,不如直接要求中國主動釋出善意,或更能夠保存一絲尊嚴。再者,在農產運輸的部分,夏立言自吹自擂是為農民奔走,宋濤也一搭一唱的高喊中國非常重視台灣農漁民,將積極協助恢復台灣農漁產品輸入中國。然而正如同直航,中國從2021年3月開始,首先無預警的片面以疫病蟲害及農藥超標等農產品檢驗檢疫技術性貿易障礙為由,先後暫停台灣農漁產品輸入,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相關規範,更嚴重破壞兩岸正常貿易機制,從鳳梨、蓮霧、釋迦、石斑魚、午仔魚、台啤等皆成為中國刻意政治操作下的犧牲者。台灣業務主管機關多次要求中國進行溝通、務實解決,但一直都是得到已讀不回的回應,直到現在夏立言跑到了中國,才開始假意釋出善意說要協助與了解,卻隻字不提明明就是自己刻意違規打壓在先,明顯就是將經貿措施當作對台農業的統戰工具;而一臉春風,認為自己促成巨大成就的夏立言,殊不知完全失去了格調與尊嚴,躺著接受中國所設定的「兩岸同屬於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趙少康當年高喊的「中華民國要滅亡了」,此時或真成了預言。
  • 投書 包藏禍心的中國弔唁團

    2023.02.14 | 16:08

    佛光山開山祖師、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星雲法師在本月5日辭世,享耆壽97歲,星雲法師的一生充滿話題,就連辭世後的圓寂讚頌典禮也引發一連串的國內政治攻防與兩岸角力,這或許是法師萬萬沒料及的。13日於佛光山的雲居樓舉辦圓寂讚頌典禮完滿結束,然而相關的口水爭議卻還持續進行著,不外乎在於一開始國民黨搶著開記者會要求政府應開放中國人士來台弔唁、中國接續提供來台名單,而台灣政府經過審核後篩選得已入境成員,但中國在周末時又單方面取消全團來台,並指稱赴台受阻,是因台灣政府摻入政治因素,此後在野黨接續抨擊執政黨是創造機會交惡、嘆息喪失兩岸破冰契機。真的是民進黨政府在製造交惡嗎?細看執政黨起初的決議,陸委會第一時間便強調只要符合《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規定,並依程序申請,都會會同主管機關全力提供必要協助;若中國現職或曾任之官員欲來台,依據許可辦法第12條第1項規定,必須先行聯繫陸委會進行照會與商討,並透過「專案許可」來辦理,入境了也得團進團出,而這也是國台辦與陸委會有關雙方人員往來的既有聯繫機制。最終,我方共計核發了120名中國人士的入出境許可證;而由中共台辦、統戰部、中國佛教協會組成的弔唁團,共71人申請,台灣也核發58人許可、其中37位現職官員,核發24人。顯見只要依照正常程序來走,根本沒有任何我方刻意挑起矛盾的狀況,而陸委會及相關單位進行的審核行為,更是合情、合法、合理,豈有家門隨意讓人進出的道理?中國官方講得義憤填膺,卻隻字未提並非全團被否決,顯見藉機掀起波瀾的中國才是真正的在創造機會交惡。再者,依據媒體有刊載出來的弔唁團部分成員資訊,其魚目混珠之程度簡直可以說是「包藏禍心」。例如在馬政府時期被註記的中國前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他被評論為是中共迫害宗教、踐踏人權的主要幫凶,也被披露曾經宣稱共產主義要消滅階級、消滅人對神的信仰。此外,葉小文涉及宗教迫害的反人類罪,在國際法上屬於「普遍管轄權」範疇,所有國家皆有司法管轄權得將其逮捕控訴與審判。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抨擊台灣政府否決葉小文入境申請,叫做「罔顧基本的人道主義」,試論讓葉小文此類人士入境,不才是真正的罔顧基本人道?另外,弔唁團成員中包括隱匿身分以江蘇省台辦進行申請的揚州市副市長劉流、台辦副主任龍明彪及其他中共中央台辦、中央統戰部、江蘇省台辦人員,因現任中方官員身份,在沒有循正式管道向陸委會申請下,自然沒有辦法來台。品嘗包心粉圓時,經常容易被衝撞味蕾的內餡所驚艷,然而包藏禍心的中共弔唁團,卻只讓人看見中國的居心叵測,以及國民黨奮力扮演中國應聲機的滑稽。中共政府明知台灣的法規範以及行之有年的往例,卻仍故意塞必然不符規定的成員,而僅13位現任官員無法來台,就一併整團直接取消來台;前因後果如此明顯,卻在台灣社會熱議了多天,凸顯此次行宗教之名來台一事就只是個幌子,真正目的仍然是在打「議題敘事戰」:透過各種面相製造口水混亂,促使台灣內部社會的紛擾,並且借題發揮,替民進黨扣上一頂又一頂台海麻煩製造者的帽子。而明知法卻刻意無視;而曾經的「堅決反共」如今自甘淪為中共的「促統在地協力者」,只急著向中國表忠誠的國民黨,更叫人啼笑皆非,令人直搖頭。
  • 投書 新官上任三把火 體育署長要更大破大立

    2023.02.10 | 18:35

    在破紀錄的懸缺527天之後,消失的體育署長終於找到了,行政院在上周10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教育部核定體育署長一職將由國立體育大學教授鄭世忠接任。新任署長鄭世忠為英國諾丁漢大學博士,過去在校時曾任總務長、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發處國際事務中心主任等職;對外則為現任亞洲教練科學會執行委員,也擔任過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秘書長、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副秘書長等職,在當前教育部體育署組織法尚未修法的情況下,或已是擔任署長的一時之選。然而,這只是補足台灣體育發展的一小塊拼圖,許多結構上與現實面的困境與挑戰,仍然有待新任署長大刀闊斧帶來一番全面革新作為。三級單位的體育署作為掌理我國體育事務最高機關,面對越加蓬勃發展、牽涉層面更加複雜的運動產業,體育署如何在現有框架來一一應對處理,社會都在關注著,特別是在今年,甫上任的體育署長即將面對的是具有高度關注度、深具象徵性意義的幾個重要國際賽事,如棒球世界經典賽、亞運、世大運等,若仍以過去官僚處事風格來應對,張少熙前署長辭任事件殷鑑不遠,很有可能又將面臨下一個代理署長時代的開始。體育改革必須持續進行,就如同高飛球尚未落入手套前,跑壘員都要全力衝刺。以體育署組織現況而言,體育署的組織結構仍需再通盤檢討。舉例來說,競技運動組掌理事項如各項競技運動政策制度規劃執行、亞奧運單項運動協會事務等,非亞奧運單項運動協會事務則為全民運動組所掌理:「一樣是競技運動,卻分散在兩個組來擔負相關業務的推動」。全民運動組肩負國民體適能調查統計研究、各年齡層運動休閒活動規劃推廣外,還得以微小的預算經費支撐著林林總總的運動協會各項競賽補助申請,讓人疑惑難道無法併入一個組來專心作為競技運動的推廣指導單位嗎?而在去年發生的桃園雲豹大咖球星霍華德未上場引發消保爭議事件時,出面回應的單位為「競技運動組」而非掌理運動產業發展政策之規劃、執行與輔導及相關法規之研修的「運動產業及企劃組」,更讓人疑惑最初在任務編組時為何如此分工?真能夠確切發揮組織功效?此外,繼國訓中心後,《國家運動科學中心設置條例》在今年初終於完成三讀,未來將辦理國家優秀運動選手培訓、參賽所需的運科支援服務以及推廣運科成果全民運用、促進運科產業發展等任務。然而,這也意謂著我國將同時擁有運科中心及國訓中心兩個位階平行的行政法人,後續無論是在選手培訓、導入運科輔助等業務,如何進行雙向組織任務協調、避免兩機構任務疊床架屋等問題,體育署仍然需要快馬加鞭來進行討論,讓兩中心的功效能夠發揮最大化。而在和特定體育團體之間的權責關係,體育署仍然一直未能夠發揮作為體育最高主管機關的作用,輕則部份體育協會消極行事導致功能淪為消化預算用,嚴重則如過去一再上演因協會疏失而損及運動選手權益等情事。這個議題在2017年的體育改革時曾引發社會熱議,然而卻未能夠持續有更精進的變革。新任體育署長具有多年協會運作經驗,應把握機會,展現決心來進一步檢討體育署與特定體育團體間的從屬關係,擺脫體育署長年被詬病為是「各協會在朱崙街的提款機」的笑柄。過去每逢國際賽事,體育總能夠凝聚全國人民的心,而近十年來運動風氣更是越加興盛,舉凡健身、登山、潛水、慢跑、籃球、羽球、電競等,皆是國人經常從事的運動項目,連帶帶動整體運動產業的發展。以台灣體育用品產值為例,自2016年起便開始逐年增加,在2019年正式跨越500億元門檻後,連續多年創歷史新高,顯見運動產業所擁有的龐大經濟效益;而在經濟動能之外,體育也牽涉著校園教育、國民體能健康、國際外交等範疇,更凸顯了台灣體育正值發展的關鍵期。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體育署長需要更大破大立來進行台灣體育改革,期許年輕、經驗豐富的鄭署長能夠展現其遠見與視野,保持此刻接任職務的決心,以新思維、新做法來擘劃推動體育政策,讓台灣的運動大環境及產業發展得以更加完善與興盛。
  • 投書 消失500多天的體育署長

    2023.02.03 | 17:34

    在前年東京奧運時,因台灣選手出發日本舉辦國時,選手搭經濟艙、官員搭商務艙引發爭議,時任體育署長張少熙在奧運賽事告一段落後請辭以示負責,職務由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代理至今。而這一代理至今518天,也意謂著台灣沒有體育署長已逾518天,以一屆4年的執政任期來說,快超過一半的時間全台灣的體育事務最高首長為從缺狀態。近來行政院內閣改組佔盡媒體各大版面,而閣員人選也大致底定,但屬二級單位的體育署署長一職空缺卻仍未補實,作為一個國家體育政策制定、推動體育事務最重要角色的體育署長,卻遲遲僅能以非專業人才來代理,令人不免感到遺憾。過去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因錯誤的判斷而將原隸屬行政院之體育委員會降級成教育部底下的二級單位,不僅是低估了運動產業的發展潛力,更是對於台灣體育發展的輕視。在民進黨2016年完成政黨輪替後,政府循序漸進開啟了多項運動革新政策,諸如國民體育法修法、運動產業發展條例、運彩盈餘分配運用至多撥入主管機關發展體育用途......等,讓運動產業從一片荒蕪進入萌芽期,然而隨著產業的逐漸興盛,也越加凸顯體育署機關能力捉襟見肘。「過去民間不乏將體育署升格為體育部的建議,但若首長及部會行政文化未能夠一併革新,真正將運動視為產業來做整體政策擘劃,恐怕只是換湯不換藥。」從當前教育部體育署組織法第三條來看,體育署署長選任條件限制規範職務需列簡任第十三職等至第十四職等,必要時僅得比照大學校長之資格聘任;而副署長二人則規定需列簡任第十二職等。在東奧事件體育署長辭職後苦於找不到適當人選後,朝野也有多位立委不約而同對於署長選任條件進行修法,例如立委陳秀寶所提出版本便將署長選任條件增加彈性,可比照簡任第十三職等之資格聘任、立委林宜瑾的修法版本更進一步將副署長選任資格放寬為其中一人必要時得比照教授之資格聘任,目的皆是活化體育業務職掌單位最高首長的進用管道,讓選材更為彈性,也有機會延攬更適格的運動專業人才。體育署在今年112年度總預算共編列了54億多的經費,同時擁有眾多計畫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此外今年也陸續有亞運、世大運、亞帕運等重要國際賽事、2024年巴黎奧運籌備工作也迫在眉睫,作為我國運動業務最高主管機關的首長卻持續失蹤中,目前代理500多天的林騰蛟次長還要分身乏術督導教育部內部八個單位的業務,凸顯當今的體制結構以及法規缺失更極需政府的正視與面對。台灣運動產業具有龐大經濟潛力,而所牽涉涵蓋範圍非常之廣,包括像是基層體育發展、教練培訓、場館建設、國際交流、產業發展等面向,單以目前體育署編制與員額就已是沉重的負荷,遑論首長更出缺數百日,在整體施政視野、規劃能力、組織文化、行政效能上皆無法令運動政策的推動與發展更臻完善。新官上任三把火,由陳建仁院長所領導的溫暖堅韌內閣團隊已逐步開始展現新團隊新氣象,例如海洋委員會便在新任主委管碧玲督促下,率先送交出擱置已久的「海洋三法」中其一海洋產業發展條例,期許陳院長以及留任的潘部長能夠正視台灣運動產業發展、聆聽台灣運動圈的心聲,把握任期著手刻正進行修法等工程,讓懸缺已久的體育署長一職能夠早日補齊,進而繼續推動台灣的體育改革以及運動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