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洪振傑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洪振傑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從理想到現實:「印太單一戰區」構想的困境與問題

    2025.05.24 | 16:23

    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於3月與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會談時,提出了「印太單一戰區」(one-theater)的構想。同樣的,我國外交部長林佳龍也曾於日前表示:台灣坐落於印太戰略的「第一島鏈」核心位置上,台灣應持續強化自身的防衛能力,並與鄰國和友盟建立單一戰區的防禦觀念和體系的想法。然而,「印太單一戰區」看似美好,背後卻存在著許多構想的困境與問題去面對。何謂「印太單一戰區」?據相關報導,立基於美國的印太夥伴關係下的「單一戰區」概念,日本試圖擔任起印太夥伴的領頭羊,將東海、南海、朝鮮半島及其包括菲律賓、澳洲、美國在內的周邊國家視為一個「戰區」,以應對來自中國的潛在威脅。同時,藉由單一戰區的設立,也能使日本貨又更大的軍事自主權,並且與美國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加強國防合作,為應對此戰區可能發生的緊急事態做好準備。亦即這樣由日本防衛省與自衛隊高層共同制定的構想,目的不僅是面對中國對印太地區和平穩定所構成的威脅之外,更希望以此整合印太夥伴原本分散的戰略視角,把印太地區從原本軍事合作的規模,提升至作為一個整體性的軍事同盟來應對區域安全的挑戰。然而對於這樣的概念,筆者認為當中存在著許多理想與現實層面的問題待解決與「亞洲版北約」比較:區域內的戰略與路線分歧參考現任日本首相石破茂上任之初所提出的「亞洲版北約」的前車之鑑,認為亞洲因為缺乏北約(NATO)式的集體自衛體系,可能導致戰爭爆發。因此,建立亞洲版北約對於西方盟友威懾中國至關重要。然而當日本高喊著「亞洲版北約」時,許多國家卻並未有明確的贊同立場表態。相反的,最終僅是曲高和寡,無人附議的景象。如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對亞洲北約的提議表示反對。就連同盟關係的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也都曾表示,華盛頓沒有打算建立一個「印太地區的北約」。不僅牽扯到印太地區複雜的國際關係現狀,這樣的改變更將牽扯《美日地位協定》(SOFA)等日美的軍事同盟關係。此外,不管是「印太單一戰區」或是「亞洲版北約」,都必須串連起東南亞國家才能達到嚇阻中國威脅的作用。然而現實是,作為東南亞國協(ASEAN)中成員國之一的中國,與許多成員仍然有經貿上的合作。因此對於其他成員來說,支持此舉也憂心將觸怒中國,恐怕也無意加入。因此,儘管日本力倡「亞洲版北約」,多數國家未明確表態支持,反映出區域內對此構想的猶豫與分歧。地緣政治敏感性、對中的經貿、外交關係與現有同盟安排,使得此倡議難以形成實質共識。而這樣的挑戰,也同樣是「印太單一戰區」所需面對的難題。「印太單一戰區」的構想困境與難題而「印太單一戰區」的概念,也暗示著如同歷史上戰前的陣營同盟正式成形。其以中國作為假想敵下建立的集體自衛權體系,正如同戰前盟國相互聚集形成同盟對立的架構。今日不管是「印太單一戰區」、或是「亞洲版北約」,也很可能將會升高區域情勢的緊張與對立,並將印太區域更加推向戰爭風險的邊緣。同時對中國而言,其國家安全也將遭受挑戰,因此強烈的應對是可以預見。另外,身處第一島鏈上的台灣,「印太單一戰區」否涵蓋台海地區也將是個關鍵性的決定。以「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角度,根據日本陸上自衛隊退役將領小川清史表示,納入美、韓、澳、菲、日的單一戰區構想,其核心將會是位於衝突前線的台海地區,圍堵中國的同時也能防止台海爆發衝突。然而,這問題正如同俄烏戰爭的爭端極為相似:中國顯然不樂見,也不會同意台灣加入這樣的軍事同盟。且以大國角度思考,台灣作為高度戰爭風險的國家,是否適合進入這樣的軍事同盟體系內增加和平體系的風險,同樣也都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集體安全保障建立起區域和平而若希望達成印太區域之間的和平,筆者認為,有別於建立軍事同盟可能帶來的衝突風險,建立一個區域內的集體安全保障,更能夠帶來和平與穩定:在安理會的體系外,邀集印太區域內國家,包含中國、美國,甚至是欲拉攏鄰國的台灣等,共同約定一個集體安全[1]的體系,藉由共同制定規則,並對違反規則的國家進行制裁,同時不預設假想敵,不僅可以維持現有的經貿往來與交流,對於東協國家等成員來說更具參與誘因、更可同時限制區域內戰爭衝突發生的可能—這也正是「印太單一戰區」所期待達到的最大目的。 [1] 「集體安全保障(collective security)」是指多個國家共同維護和平與安全的機制。參與國共同制定規則,並對違反規則的國家進行制裁。即使是對立國家也納入框架,將威脅內部化,並不假設「假想敵」。 
  • 投書 印巴衝突再起,台灣能學到什麼來防範「下一場戰爭」?

    2025.05.12 | 11:26

    在台灣時間5月7日的凌晨時分,近日緊張的印巴衝突,在印度政府宣布對巴基斯坦及巴控喀什米爾地區內的9處「恐怖主義基礎設施」發動攻擊後正式爆發。象徵著在這不安寧的地球上,繼俄烏戰爭、以巴衝突之後又一個軍事衝突的產生,也為全球的政經局勢在添上更多的不確定性。而印巴衝突的爆發,作為同樣位處台海危機前線的台灣而言,又有何前車之鑑能作為警惕與防範。印巴衝突的根源可追溯至1947年分治時期。當時,印度與巴基斯坦因宗教分裂自英國獨立,卻引發大規模暴力,約1500萬人流離失所,超過百萬人喪生。這段歷史在兩國留下深刻創傷,並為後續衝突埋下伏筆。而印巴對立的核心則是建立在克什米爾問題之上。儘管克什米爾人口多為穆斯林,但當地統治者選擇加入印度,引發爭議。兩國因此爆發三次戰爭,至今仍各自實控一部分克什米爾,互相聲稱擁有主權。聯合國也曾提出公投方案,卻因條件不備而無果。1971年印度介入巴基斯坦東部的內戰,促成孟加拉國獨立後,也加劇巴基斯坦對印度的不滿。爾後,隨著印巴皆擁核,全面戰爭風險提升,也讓雙方逐漸轉向使用代理人戰爭與恐怖主義。如自1989年起,克什米爾成為頻繁襲擊地點,印度方面指責巴基斯坦暗中支持恐怖組織,以及2014年在印度人民黨上台後,其對穆斯林的政策與更加重的民族主義色彩背景下,也更加引發巴基斯坦憂慮。更在印度2019年廢除克什米爾的自治地位後,雙方局勢走向更進一步惡化,也令巴方認為這是印方意圖完全吞併克什米爾的舉措。而此次印巴衝突的導火線,主要源自於2025年4月22日(周二)在Kashmir(喀什米爾)發生的恐怖襲擊,造成26名遊客死亡。印度方面指控此為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組織「虔誠軍」(Lashkar-e-Taiba)所為,還抨擊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義」,並祭出一系列針對巴基斯坦的反制措施,當中涉及水資源、邊境管控、收緊人員往來、驅逐外交官等方面。結合上述的新仇與舊恨之下,這也導致兩國關係跌至多年來最低水準,雙方更進入備戰的狀態,形成今日的衝突局面。再將焦點轉移至現今的台海局勢,能夠發現印巴衝突與兩岸局勢之間,存在著許多相似的背景與歷史發展脈絡:同樣因過去歷史背景導致兩地走向分治的局面,也同樣存在著對於特定領土與主權的爭端與分歧,同時,兩者各自也傾向不同的陣營等等,牽動著大國之間的戰略與外交政策的立場與態度。甚至近期台灣也已正式將中國視為境外敵對勢力,也如同衝突前印巴的戰備狀態。因此,印巴衝突的爆發對於兩岸來說,除了告誡著我們衝突機會無處不在外,更重要的是,在「防範中國武力犯台」的前提之下,雙方仍然必須存在著無阻的溝通管道,建立一定程度的互信,才能降低誤判、衝突緊張局面的可能。畢竟沒有任何人樂見在風雨飄搖的近年,全球再發生下一場戰爭與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