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潘祖芸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潘祖芸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請各政黨用實際行動支持18歲公民權!

    2022.08.18 | 02:47

    作者:潘祖芸(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學生) 11月26日的九合一選舉,不僅是4年一次的地方選舉,更是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的投票日。這是台灣歷史上首次進行公民複決的憲法修正案,必須要965萬張有效同意票才能夠通過。 965萬票代表甚麼?以2020年總統大選選舉人總額1931萬1105人來計算,有效同意票要超過965萬5553張,修憲複決才能通過。更白話的說,即便是蔡英文總統當年以817萬票寫下歷史紀錄,成為史上最高票的民選總統,這些票都還不足以讓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通過。因此,欲推動此次修憲案通過,並不是任何一個政黨單獨動員出支持者就足夠,而是需要各個政黨一同催票才可能達成修憲的目標。 18歲公民權已是朝野共識今年的3月25日,立法院以109票贊成票通過了18歲公民權修憲案,不僅有一直以來大力推動修憲的民進黨,甚至是國民黨、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都進場投下了同意票。這個在台灣歷史上被延宕許久的公民權修憲,是不同政黨的立委們一同送出立法院的,因此我們應該清楚認知到:這是一個不分黨派色彩、不帶政黨利益的議題。 出了立法院,然後呢?距離年底的地方選舉倒數即將破百,各個政黨緊鑼密鼓地開啟選戰模式,想盡各種方法來拉抬候選人聲勢。然而同樣倒數破百的18歲公民權修憲案,各個政黨做了甚麼? 近日,國民黨青年團與民間團體合辦體驗活動,宣示力挺18歲公民權,也預計於8月18日與青年舉行記者會;時代力量陳椒華與議員參選人至彰化火車站宣講,呼籲民眾投下贊成票;台灣民眾黨也有喊出口號,要啟動全台行動一同支持公民權修憲。長年推動18歲公民權的民進黨,8月17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與陳時中、林佳龍、鄭運鵬等市長候選人一同出席記者會,宣示力挺年輕朋友參與民主,呼下「民主前進挺18」的口號。蔡英文更下令全黨動員,參選人要用自己一票、再加一票的行動策略,來催出各個世代的同意票。 修憲複決需要政黨的實際行動支持聽起來在朝野目標一致、高度共識的基礎下,965萬票的高門檻能夠順利跨過,然而事情卻沒有這麼樂觀。由於憲法修正的公民複決只有20歲以上的人才有投票權,也就是決定公民權能不能下修至18歲的所有贊成票,會來自於早就擁有投票權的人們手上。因此除了青年世代的相挺,還需要不同年齡層的支持,才有機會通過修憲複決。我認為唯一的解方,就是將18歲公民權廣泛地宣傳,衝高年底選舉的投票率,投候選人一票,也投給公民權一票。呼籲各個政黨實際做出行動,大力宣傳年底的公民權複決,甚至動員候選人在街頭宣講或是出席活動時都將「支持18歲公民權」的理念一併傳達給大眾,明確地告訴大家這是一個跨越黨派都一致認同的進步價值,務必投下同意票!
  • 投書 裴洛西訪台證明了中國威嚇已不再是台美關係的阻礙

    2022.08.03 | 09:34

    作者:潘祖芸,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學生2022年8月2日晚上10點43分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抵達台灣,這是自1997年時任眾議院議長金瑞契訪台後,來訪台灣最高層級的美國政府成員。裴洛西女士身穿一襲粉紅色西裝踏下飛機的那一刻起,也正式宣告中國對拜登政府的施壓、對台灣的文攻武嚇都不足以阻擋裴洛西訪台的堅定意志,台美關係再度寫下新的歷史時刻。中國對裴洛西此次訪台之旅下達多次威嚇,在經濟面暫停進口台灣食品、水產品、在資訊面對總統府官網進行攻擊、在軍事面新華社公告中國解放軍將於8月4日開始於台灣周邊海域進行實彈射擊軍演。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更發布聲明表示裴洛西訪台已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在各個方面對台、對美施加壓力,企圖阻止此次台美關係的重大進展。然而中國其實落入了外交上的錯誤性感知,高估自己對於美國及台灣的威嚇力,情感的加成導致理智上對事實的判斷有所偏誤。以中國的角度來看,他們認為本身有能力阻止裴洛西拜訪台灣,因此對於行前的一點風吹草動特別警覺敏感,傾向將行前所有透漏的資訊都解讀為應該有所動作的消息,所以不斷地對拜登政府施壓、對台灣武力威脅。就彷彿放羊的孩子故事中的主角,向村民多次宣稱羊不見了,導致最後村民對主角所說的資訊信任程度大打折扣。在國際關係互動的邏輯中,國家對外釋出的訊號是否具有「可信度」是爭端中能否談判成功的關鍵。一般來說,由於民主國家政治人物對選民做出的承諾是否兌現,能受到選民的制裁,因此大抵可以判斷民主國家政治人物的行動與作為較具有可信度。相反地,由於非民主政體領導人的承諾受到人民制裁的可能性較低,因此非民主政體的領導人釋出的資訊較難使其他行為者信服。也就是說,中國在此次事件中,釋出資訊的可信度已經輸在起跑點,又因為過度反應而釋出太多次威嚇,反倒使得自己的文攻武嚇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中國也忽略了每次的威嚇,都會增加裴洛西若取消訪台的政治成本。身為美國政壇第三號人物,因為中國的威嚇而取消訪台行程,不但降低自身政治聲望,更會打擊美國在中台關係中的影響力。筆者認為裴洛西此行不只在台美關係史上烙下重要一筆印記,更是向世界表明中國的威嚇已被看穿手腳。在多次「放羊」後,放羊的孩子要如何再被相信?未來幾天可以持續關注中國還會釋出什麼樣的信號,以及中國人民針對政府威脅失敗會如何反應,藉此瞭解中國在威嚇力不足的情況下,對台政策會如何調整。最後,在面臨民主與威權動盪的時刻,筆者對裴洛西堅定挺台的意志感到由衷佩服,台美的深厚友誼建立於對自由與人權的共識上,在全球矚目下降落的堅毅光芒,不畏威權,只為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