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Dr.俊光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Dr.俊光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承擔和逃避之差別

    2021.05.30 | 17:59

    本土疫情嚴峻,近日因Covid-19死亡的人數,更屢創新高。然而,面對造成本土破口的機組員入境「3+11」政策,執政團隊卻頻頻互踢皮球。而撕開部桃、諾富特兩次本土疫情防線的鄭文燦市長,至今對此議題仍三緘其口、不敢出聲,令人心寒。   其實,將太魯閣事件與此次本土疫情相比較,也讓民眾赫然發現到:林佳龍、鄭文燦兩位野百合世代政治明星,面對問題,有截然不同的解決方式。   在今年四月初,太魯閣號發生49人死亡的重大事故。林佳龍部長從事件發生始,便前往現場指揮協調,使搶救工作順利進行。而他任內諸多對改革的堅持、以及事件發生後「我先是一個人,才是一個交通部長。」的氣度,更讓許多職業工會發聲明挽留,堅持要他留任交通部長不可。林佳龍在部長任期最後數天,更提出許多台鐵改革的專業建言,以善盡其對社會的責任,蔚為美談。   但相較之下,撕開部桃、諾富特兩次Covid-19本土破口的鄭文燦市長,至今卻仍對其造成本土破口的作為,緘默不語。台北市議員羅智強指出:早在3月31日,桃園機師工會就先與桃園市長鄭文燦開會,鄭文燦在會中允諾會向中央爭取調整機組員管制方案,更有意將機組員的居家檢疫「完全取消」。由此可知,「3+11」機組員檢疫政策是因鄭文燦先接受機組員的陳情,並在工會與中央之間牽線、協調,也才有後面「范雲、陳宗彥、陳時中、鄭文燦」等四人共同撕開本土防線的劇碼。   換句話說,此波本土疫情的始作俑者,毫無疑問就是桃園市長鄭文燦。而不僅如此,桃園諾富特防疫旅館爆出機組員與一般民眾混居、在後期更和疫情指揮中心互踢「管理權」皮球等事件,也讓民眾對桃園市政府未盡督導之責、並有「管理失靈」等嫌疑,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面對種種的批評,鄭文燦至今仍未有正面回應。政治人物最重要的就是「credit(信用)」,未來鄭文燦要如何應對其「撕開本土防線」的指控、又該如何向選民說明「諾富特防疫破口」等事件,將會是選民對他評價的重要關鍵。如今,我們將林佳龍、鄭文燦兩位政治人物兩相對照,誰勇於任事、誰推諉卸責,早已不證自明。
  • 投書 病患「分類、分級、分流」 賴副總統專業的呼籲幫了醫護一個大忙

    2021.05.20 | 13:26

    COVID-19疫情蔓延,已經連5天破百本土病例。我是在第一線的急診醫師,近日,在第一線的我看到醫療資源嚴重被佔用、醫療量能分配不均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具有公衛專業的賴副總統,出來呼籲病患「分類、分級、分流」,前副總統陳建仁和前衛生署長李明亮也呼籲在艱難時刻要「拋開政治、合作無間」。如同給作戰前線的醫師打了強心針,更幫了最辛苦的醫護同仁一個大忙。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而言,當前台灣的感染案例,幾乎全數來自英國變種病毒株。這個病毒株可怕的地方,在於其潛伏期長、且具有大量「高比例無症狀」的特性。但也因為現在流傳的COVID-19病毒,輕症比例相當高,通常輕症者可以在二週內症狀自行緩解。所以,要如何將醫療資源「用在刀口上」,無疑就是台灣防止這波本土疫情傳播的關鍵。   賴副總統與陳建仁前副總統的呼籲,是公共衛生界經過多次實證有效的措施。醫學期刊研究指出,透過隔離檢疫,COVID-19 罹病人數就減少了44%至96%。面對此波疫情,疫情指揮中心也十分強調接觸者TOCC (旅遊史、職業史、群聚史和接觸史)的調查,就是因為國外許多案例顯示:「隔離」、「追蹤」、「施打疫苗」是防範COVID-19病毒最好的政策。在台灣疫苗「遠水救不了近火」的前提下,疑似確診者十分需要「分級」措施,輕症者貿然前往急診室,不僅排擠醫療資源,更會增加醫護群聚感染的風險。   桃園諾富特群聚事件,是台灣防疫的最大破口;現在,能否將醫療資源做最大效益的配置,是台灣補上防疫破口的最大關鍵。感謝賴副總統、陳前副總統多次的呼籲,充分展現具公衛專業副總統應有的高度。這段時間,請大家一起「同島一命、共同抗疫」,醫療系統崩潰,真正受害的將會是無辜民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