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蔡呈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蔡呈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美中不同觀點 認知中國國家戰略

    2020.12.18 | 09:32

    台灣位處西太平洋中心樞紐位置,戰略位置之重要,使中共不斷以統一為由試圖拿下台灣,將其勢力擴展至西太平洋外海;台灣同樣位於美國所劃設的第一島鏈中心咽喉部位,形成圍堵中共勢力擴張的第一道防線,這些因素導致台灣一直是夾在美中兩強之間,身處台灣的我們更要步步為營。孫子兵法中說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了解台灣最近的威脅,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至關重要,本篇從最近一期中國所發佈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及美國所發布的《2020年中國軍事和安全發展報告》簡要的了解中國近年與未來發展對印太乃至於其他地區的影響為何。     近來中國迅速發展,國家力量持續提升,中國逐漸走向現代化,而中國國防部於2019年在《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中描述了其國家及軍事戰略。中國稱其軍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來達到維持國家穩定、維護「黨」的領導、促進國家統一、維護區域穩定,甚至涵蓋了太空、電磁、網路空間安全,而中國認為要達到這些軍事戰略方針必須服從服務黨和國家戰略全局及落實統體國家安全觀,其中中國軍事目標在2020年達到基本實現機械化及信息(訊息)化建設,並且目標於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包含軍事理論、軍隊組織形態、軍事人員及武器裝備的現代化。雖然中國稱其愛好和平、不對外擴張,但中國認為未來有能力建構一支軍隊來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及區域穩定。     美國於《2020年中國軍事和安全發展報告》中認為,中國不論是軍事、經濟、政治影響力皆積極對外擴張,計畫於2049年達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目標。軍事上,中國領導人強調2020年達到關鍵性的軍事轉型,並訂下2035與2049年年底兩階段部署一支「世界一流」的軍隊,但中共並沒有定義何謂世界一流的軍隊。美國認為中國很可能在本世紀中葉,軍事力量達到與美國相當甚至超越美國。經濟上,中國計畫以「2025中國製造」、「一帶一路(OBOR)」來擴展經濟,並將經濟發展用來投入軍事現代化建設以及不斷增加的國防預算中。對外政策上,中共試圖以「黨」的規範來修改國際秩序,最終打造有利於中華民族復興的有利環境。     中美雙方於此兩報告書中皆指出了,中國的軍事建設及軍事目標,惟不同的觀點在於,中國認為其軍事建設目標在於維護世界和平及國家安全穩定,如區域穩定、邊防穩定、國家統一等,但在美國眼裡中國試圖擴張其對世界的影響力,近一步取代美國原先所維持的國際秩序。美國認為中國的國家戰略目標美其名是維持國家穩定,但事實是確保中共永久統治的穩定性及合法性。另美國所建立的世界秩序在中國的眼裡認為美國奉行的是「單邊主義」,挑起大國軍事競爭,損害全球和平穩定,而美國卻認為中國試圖挑戰現有世界秩序,試圖將國際力量的平衡往多極化發展。     結語: 直到今日,中美雙方仍然在軍事、經濟及各領域中進行角力對抗,而中國奉行黨的領導及統治,由於高壓專制的統治之下,不容許有與共產黨不同意見的聲音,導致中國內部仍然有許多不穩定因素,如香港、新疆、圖博(西藏)問題等。台灣屬於與美國相同的民主陣營之中,與美國同樣分享自由主義價值觀,但中共對於台灣仍然虎視眈眈,因此在國家安全上,台灣仍然要不斷的戒慎恐懼,發展「不對稱作戰」,防止中共以統一為由的擴張行動。
  • 投書 新冠病毒是否能被作為生物武器?

    2020.11.27 | 10:44

    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橫掃全球,累積至今已超過上千萬人感染,超過上百萬人死亡,各國努力對抗疫情及研發疫苗,期能克服這波病毒大流行,然而在疫情爆發的同時,人們對病毒的起源、爆發的原因出現各式各樣的猜測與討論,其中有人認為此次的新型態病毒可能是被製造散播的生物武器,究竟是否屬實,我們應該先從什麼是生物武器(Biological weapons)開始談起,並進一步了解生物武器對我們可能造成的危害。   什麼是生物武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公布的生物武器定義為,故意製造和釋放的病毒、細菌、微生物或其他的有毒物質,從而導致人類、動物或植物染上疾病。舉凡炭疽桿菌、肉毒桿菌素或鼠疫等生物戰劑(Biological agent)都可能會在短時間造成大量死亡,而對公共衛生造成巨大挑戰。   生物武器是四種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WMD)之一,其他並列者有化學武器、核子武器以及放射性武器。然而生物武器與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生物武器的影響通常需要幾天到幾週才會逐漸產生,使其有難以預測性。再者生物武器只針對生物(人類、牲畜、作物),對基礎設施沒有影響。另外與核子武器最不同的是,生物戰計畫並不需要大量的金錢、技術等,加上資訊流通的現代,因此防止生物武器的擴散便是一大問題。   生物武器主要可分為3大部分,包含生物戰劑、穩定劑,以及一個傳播系統。首先,生物戰劑又可分為兩種,第一類是能引起疾病的病原體,它們通常能夠自我複製及增殖,因此少量釋放,卻能經過長時間持續的擴散蔓延。這些病原體包含細菌(鼠疫、炭疽病)、真菌(稻熱病、麥稈銹病、麥葉銹病)、立克次體(斑疹傷寒)、病毒(伊波拉、天花、SARS)等。第二類生物戰劑為生物毒素,舉凡由毒蛇、昆蟲、蜘蛛、植物(蓖麻毒素)、微生物(肉毒桿菌素)等產生的有毒物質。   單獨只有生物戰劑尚不足以成為生物武器,還需將生物戰劑加入特定穩定劑培養,並結合到傳播系統當中,例如利用昆蟲、囓齒動物傳播人畜共通疾病、或將生物戰劑放入食物、水中、空氣中以氣溶膠形式傳播等。   防止生物武器的擴散 目前國際上已於1975年起生效的《生物武器公約》以用來規範生物武器的使用及生產,至今包含台灣目前已有184個國家簽署,該公約主要禁止戰爭中使用生物武器,另外也禁止研發、製造、儲存、獲取或交付此類武器。但是至今並沒有任何程序來驗證或查核簽署國遵守公約。   新冠病毒與生物武器的關係   生物武器至今仍是國家安全的一大威脅,過去恐怖組織也常在世界各地特定地區擴散生物武器以製造恐慌。且生物武器如先前介紹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一,代表其有能力造成大規模的群眾恐慌,甚至傷亡,能夠嚴重破壞社會安全與穩定。不僅如此,生物武器也能夠做小範圍的暗殺行動,最著名的例子即是2001年美國發生的炭疽郵件事件,幾封內含炭疽桿菌粉末的信封寄給了美國的媒體及參議員,最終造成5人死亡、22人感染。   新冠病毒是否為被製造散播的生物武器?   首先,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其作為生物武器的傳播途徑侷限於人與人之間的傳染,難以透過其他更有效的傳播系統來散播。再者,由於是病毒,因此抗生素對其無效,且至今仍然無有效疫苗可以預防,因此此類病毒若作為生物武器,其不確定性與危險性非常高。第三,由於此病毒的高致病性與傳染性特性,病毒的操作上不僅要在第四等級實驗室(BSL-4)進行,而最高等級實驗室僅有少數國家地區有設置,並需要非常高的設備安全需求。   然而新冠病毒的發源地中國武漢市正好具有第四等級實驗室,因此曾被懷疑是否不小心由實驗室外流。根據相關研究指出,此病毒的基因相似度與過去發現蝙蝠的SARS-like coronavirus有88%相似度,和SARS-CoV相似度為79%,而和MERS- CoV相似度卻只有50%,而胺基酸相似度與BatCoV RaTG13有96.2%的相似度,與穿山甲中發現的SARS-CoV胺基酸相似度則有97.4%的相似度。看似相似度高,但對於病毒研究者眼中,這些差異仍然太大,僅能表示兩病毒親緣關係的遠近,仍無法有直接證據指出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   結語   儘管並無有效證據指出新冠病毒被用來作為生物武器,但是這場全球化的疾病危機所帶來的生物威脅不僅影響生命安全、經濟安全、國家安全等,這些威脅甚至不亞於生物武器造成的影響,各國政府在力拼國內防疫的同時,未來應進一步反思生物危害造成的非傳統安全問題,各國政府之間也應互相合作,不應以政治立場的不同排除對公共衛生有利的任何合作的可能,才能將疫情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