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苑舉民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苑舉民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從大學文化資產保存困境淺談軍人教官制度對高等教育傷害

    2019.01.03 | 15:12

      於民國106年11月13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針對國立臺灣大學俞大維故居(溫州街22巷4號,簡稱:俞故居)文化資產價值,以投票方式表決,在驚濤駭浪之中,於最終“贊成”一票,使贊成與反對比例達11:5 (超越⅔比例)通過該址為市定古蹟,成為法定文化資產。俞故居不僅作為國防部長俞大維將軍宅邸長達28年,亦是臺北帝大文政部長世良壽男、俞大綵(俞部長胞妹,傅斯年校長遺孀)、前農林廳長許文富等教授舊居,歷史意義重大,自不贅言。或許,俞故居之於臺大更重要意義,乃是該房舍為傅斯年校長骨灰存放地(後安奉於臺大校園內傅園)。傅校長人品、學識、眼光、膽識、…堪稱人類罕見奇才,是臺大學子永遠典範,永垂不朽。然而,於多次文資會議審議中,臺大校方卻一再宣稱:…該房舍已無任何文資價值…必須立即拆除,興建宿舍以延攬海外學人…。中研院黃智慧教授曾撰文直指:(於拆除俞大維故居事件)…誰也無法相信,堂堂臺大,多少文史名師教授,對偌大校產文化價值,竟然缺乏一套合理專業評估機制!換言之,於俞故居拆除過程中,臺大教職員生不置一詞,任憑其總務處作業,造成校園文化資產浩劫,令人感嘆。此外,於107年1月23日,北市府文化局文資會議肯定國立政治大學化南新村(簡稱:化南)之歷史、教育、社區、建築、生態、…等珍貴意義,無異議通過化南為法定聚落建築群,政大有保護化南義務。然而政大總務處與法學院卻原預定拆除該處房舍,並完全否定化南價值、罔顧居民安寧、無視學生遷校、…,以興建法學院大樓。政大諸多學者看法與文資委員認知大相逕庭(僅少數政大同學捍衛化南文化價值),且校內竟無教授質疑政大總務處與法學院作為。政大高層對於高等教育理念之認知程度,亦著實讓人費解!   於眾多大學功能當中,以善盡社會責任為首要使命。然而,發掘社會議題、引領社會大眾、解決社會問題、…,若無言論自由為基礎,則無異緣木求魚。倘若大學無法發揮社會功能,則高等教育品質難以提升,形同虛設,其結果則是學子目光短淺,人民受害,國家停滯不前。無論是臺大教職員生面對傅斯年校長資產之薄弱論述能力,抑或政大高層人士對於化南文資價值體認不足,當中原因值得吾人深思。箇中因素固然甚多,然而歸根究底,乃是我國高教言論自由遭受嚴重限縮之故。我國高中至大學校內至今依然存在軍人教官,國人竟完全不以為意,殊不知此正是我國校園思想保守、教育品質低落主因。對於人民而言,軍人可成為執政黨打手,掌權者終極殘酷暴力,人民無力與之抗衡。有軍人存在之校園,教職員生必然習於自我言論審查,甚至彼此思想監控。優質學府中立於一切權勢之外,成為真正獨立學術機構(Independent academia)。換言之,大學功能與軍人角色,二者在本質上即是相互矛盾。有軍人存在之校園,其教職員生必然噤若寒蟬,遑論針砭時事、批判當權、捍衛文化、…,終將難以促進社會進步。或曰:軍人教官可望保障校園安全…,此一說法更為荒謬。世界各國中學與大學均無軍人長期進駐案例,但校園生氣蓬勃,校內(含軍校)安全皆有校警負責,校方編列其預算。無數高等教育史顯示,歐美大學引領社會進步,促進人類思想發展。反觀我國,於105年,政大學生校園內張貼228受難者資料,卻遭教官當眾撕毀,(不敢表明身份)軍人於學術殿堂妨礙他人行使權利,打擊學生尊嚴,侵犯青年人權,極不可取,讓自詡民主典範我國蒙羞。此外,臺東女中甚至有公民老師於媒體談課綱爭議,竟遭教官通報教育部列管,彷彿戒嚴時期“人二”再現,造成校園恐怖氣氛。   甚多歐美著名大學校史顯示,大學功能即是思想薈萃所在,傳續學術精神,引領社會進步,提升人民尊嚴,優質高等學府乃是國家最珍貴文化資產之一。其中尤以美國為最,其享眾望大學,多是私立學府,完全獨立於政府干預(Red tape)之外,故而校內人才濟濟,大師輩出,發揮獨立精神,開啟人民智慧,批判一切議題,為美國國祚立下千秋萬世基業。反觀我國大學,教官為求自身生計,往往執行要求不合理制度,影響教學活動進行,甚至蓄意營造校園恐怖氣氛:反詐騙、反吸毒、反霸凌、反幫派、交通安全、…等標語充斥校園各角落,讓教職員生,甚至家長,惶恐接受軍人存在校園之必要性,校園言論自由之保障則無人聞問。殊不知如此徒增學生反感,平白摧毀學子人生精華歲月,彷彿讀大學目的即是學習如何避免車禍、毒品、詐騙、幫派、…,淪為國際笑柄,荒謬至極。有軍人存在於大學校園,則品質二字即刻化為烏有,遑論促進社會進步。   校園軍人教官之存在,證明我國人民對言論自由普遍缺乏深刻認知。言論自由乃是最重要人權,喪失此項人權導致之人類浩劫,史不絕書。大陸三年自然災害,數千萬人民餓斃,事後檢討原因並非全國糧食不足,而是地方農作短缺,當地官員卻向上傳話:…情勢一片大好…。人民缺乏言論自由,無管道發聲,終至憾事發生。   西方文明建立基礎之一,乃是希臘哲人蘇格拉底重要概念:…威權者無法給予健全知識(Sound knowledge)…。香港李嘉誠先生亦強調教育對完整知識建立重要性,因而有言:…知識,不僅僅是技能…必須包涵視野、批判性思考能力與邏輯性推論,否則社會無法達成實質進步…。反觀我國理當捍衛文化之國家高等學府,摧毀自身珍貴文化資產戲碼卻不斷上演,證明臺灣高教言論自由遭受嚴重侵犯,令人浩嘆!   胡適曾云:…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然而,失去言論自由,吾人絕對不可容忍,否則喪失一切,史冊可考。   苑舉民 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教師  
  • 投書 臺大全區保存俞大維故居之時代意義

    2018.01.11 | 20:55

    臺大全區保存俞大維故居之時代意義 苑舉民 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 中華民國一零七年一月十一日   於民國一零六年11月13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文資委員(第99次)會議通過,正式將前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以下簡稱:俞部長)故居列為市定古蹟,並即刻作上呈文化部申請國定古蹟決議。俞部長經文緯武,學貫中西;其家世則滿朝文武,三代翰林。俞部長是近代中國極其罕見之傳奇人物,其故居位於臺北市溫州街22巷4號,自是國立臺灣大學(以下簡稱:臺大)最珍貴有形資產。俞部長故居所有權人為臺大,因此俞部長故居價值之彰顯,亦當臺大教職員生之職責所在。俞部長故居,其全區保存,對臺大精進教育、嘉惠學子、永續發展、…種種目標而言,意義重大,茲分述如下:   善盡社會責任: 教育真諦是實踐(Praxis)。大學係高等教育最重要一環,因其具有執行社會發展與團結之功能。大學,其資源來自社會,自當發揮自身實力與結合眾多優秀專業人才,回饋社會。當前我國社會問題叢生,其中,文化古蹟哀鴻遍野,甚至烽火連天,實在是號稱禮儀之邦我國奇恥大辱。身為文化尖兵之臺大,理當肩負捍衛之重責大任。任何有形文化資產,至少含有歷史、建築、生態,三方面重大意義,俞部長故居更是如此。其全區保存之重要性,簡言之,二層樓建築是俞大維故居書房,曾蘊育之臺大學生不知凡幾,儼然臺大私塾一處。庭院後方小型水泥建築是管家龍嫂房間,龍嫂陪伴、照顧俞家人四十餘年,難得忠僕一位,親若家人。此外,庭院花木扶疏,多是臺大農學院許文富教授(前省農林廳長)居住時所親手栽植。當中含眾多奇特品種果樹,隨季節而有所不同。溫洲街22巷4號可謂溫羅汀獨特生態區,臺大自當細心呵護,維護其完整猶恐不及,遑論拆毀。   優質博雅教育: 大學教育即是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而博雅教育之終極目標為連結(Only connect)。博雅教育培養全方位人才,而其中跨領域(Interdisciplinarity)概念,更是知識與知識之重要連結。俞部長學養豐厚,中國經史子集自幼浸潤,西洋哲學數理無所不通,乃跨領域最具代表性人物,其知識體系形成歷程,異常珍貴,值得各大學研究。俞部長半生戎馬,自德國學成返國之後,再度赴德研習軍事,對我國軍工建立功勞甚偉,是書生從軍報國最佳典範。俞部長家族涵蓋近代中國重要人物甚眾,如其外曾祖父曾文正公國藩、妻兄陳寅恪(亦是其哈佛、柏林大學同窗)、妹婿傅斯年、…,俞部長家族中人物連結亦是十分令人神往。臺大若能藉由全區保存俞部長故居,則不啻串連近百年來臺大、哈佛、柏林、…等世界知名學府與重要人物思想脈絡。此外,臺大校長傅斯年(孟真)先生,其骨灰安厝於臺大傅園之前,即安放於俞部長故居所在地。溫州街22巷4號可謂孟真先生人生另一段路程起點,其連結終點傅園,是臺大人永遠無可取代之珍貴有形回憶。   端正學術風氣: 俞部長於民國14年即於愛因斯坦主編之數學期刊以德文撰寫、發表其研究成果。若非身逢亂世,俞部長當是一位著作等身之大學問家。目前我國,尤其臺大,依循美國“出版,否則消失”(Publish or perish, POP)規則,視其為提升學術水準不二方針。然而,邇來美國有識之士多已嚴重質疑POP規則對美國所造成之重創,例如,教育品質低落、人文思想式微、…皆同樣衝擊我國。依循美國錯誤規則而行,豈非錯上加錯?臺大傅斯年校長曾表示:第一流的大學…必須有他的重要學術貢獻。因此,具有品質之學術研究顯得格外重要,而非堆積如山之品質低劣論文。從俞部長年輕時代之學術成就,吾人可歸納若干寶貴經驗,例如,語文能力(其精通中、英、德文)、紮實教育(其上海聖約翰大學邏輯學訓練,跟隨校長,Dr. Pott,學習哲學史,進而由電機專業轉向人文)、求真精神(曾親自購買化學儀器進行實驗)、…,這些培養學術人才之要件,對於亟需建立學術水準之臺大而言,相當值得參考。然而,如今臺大欲拆除俞部長故居之理由,乃是興建學人宿舍,以為如此將招募世界級大師來臺提升學術水準。真正優秀人才之延攬,絕非單靠有形事物或豐厚薪資,更重要者,乃是其他條件,例如,穩定政治氛圍、優秀人力資源、活絡經濟體制、學術自由保障、…,而這類客觀條件似乎也正是我國當前所嚴重欠缺者。   結論: 日本內藤廣教授有言:從建築可看盡世上所有技術、藝術、哲學、政治、制度、歷史、環境、…建築這扇觀景窗雖小,卻有寬廣視野,是一廣角窗…---建築學的教科書。一如前言,任何有形文化資產對人類皆有其歷史、建築、生態三方面重大意義。當今世界面臨氣候變遷,情況險峻,而老屋新用,古蹟保存,正是此一永續概念之發揚。倘若臺大先進集思廣益,俞部長故居活化,當有甚多方案可行。然縱觀俞部長傳奇一生,甚至故居歷任屋主(世良壽男校長、俞大維將軍、許文富廳長)之行誼、專業與人生歷練,讓溫州街22巷4號本身即十分富於傳奇性。未來俞部長故居可望成為臺大“跨領域研究中心”,此乃世界首創,探討一切與此概念相關議題,例如,雙主修、博學(Polymath)研究、校際合作、…,想必極有助於臺大學子拓展知識領域。因此,臺大以高等學府高度全區保存俞部長故居,不僅有助通識教育(General knowledge)、增進學術品質、提升國際聲望…,更是對我國當今紛擾社會有暮鼓晨鐘之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