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等法院8月31日再更三審宣判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3人涉嫌殺害吳銘漢夫婦一案無罪定讞,當天下午蘇建和3人就前往台中看守所探視死刑定讞的死囚鄭性澤,希望鼓勵他重燃洗刷清白的信心。《殺戮的艱難》一書作者、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委員張娟芬表示,鄭性澤案充滿疑點,她呼籲社會大眾一起關注此案;她強調,廢死聯盟並非主張鄭性澤無罪,而是希望能夠重審此案釐清疑點,相信勿枉勿縱是大家都希望追求的價值。

今(3)日中午的「開放編輯室」節目請到張娟芬來談蘇案對社會的教訓,以及接下來民間團體將持續救援的死囚個案,其中最為急迫的就是已經死刑定讞的鄭性澤。蘇案的無罪結果對鄭案有何意義?

張娟芬首先表示,蘇案最後的結果並非沒有呈現真相,因為從再更一審到再更二審,最後到再更三審,其實每次都有新的進展,最後法官終於承認蘇案3人自白的不可信,也接受李昌鈺博士「1人行兇可能性大、4人行兇可能性小」的鑑定結論,因此最後的判決可說是已經還給蘇建和3人清白。

蘇案受惠於《刑事妥速審判法》而三審定讞,但張娟芬卻指出,《速審法》不全然有助冤案真相的釐清,像是邱和順案就因為《速審法》而火速判決死刑定讞,因此雖然《速審法》讓刑事案件不再一直纏訟,但由於沒有根本解決問題,只是逼使高等法院一定要給答案,所以也可能讓冤案真相石沉大海。

面對蘇案的終結,張娟芬將目光轉向另一個社會仍不太熟悉的死囚鄭性澤身上,她說廢死盟2009年檢視數10件死刑定讞案件,發現鄭性澤案充滿疑點,很有可能是如同蘇案翻版的冤案事件,因此開始投入資源進行鄭案的研究。

張娟芬說,鄭性澤2002年與友人前往台中一處KTV歡唱,友人羅武雄在酒酣耳熱之際卻掏槍在KTV開槍,警方隨後到場與羅發生槍戰,最後鄭性澤小腿中彈,一名員警與羅武雄都因槍傷當場死亡,然而檢警卻指控鄭性澤開槍,說他移動到羅武雄的位置開槍後再回到原本位置,但兇槍上卻查無任何指紋,地面也沒沒有血跡可以證明鄭性澤移動到羅武雄位置。

張娟芬拿出一張鄭性澤在警局做筆錄的翻拍照片說,鄭性澤送醫的驗傷報告只有槍傷造成的開放性骨折,但到了警局後左眼卻明顯腫脹,因此是遭到了警方刑求逼供,但法官卻僅採信鄭性澤承認開槍的自白,忽視槍上沒有指紋,地上沒有移動血跡的事實,判決鄭性澤殺人有罪、死刑定讞。

張娟芬指出,不只證據的缺乏,警方提供的卷證甚至有缺,也沒有羅武雄身亡現場的照片,現場更沒有做專業的彈道分析,因此法官沒有理由做出死刑決定。她說,民間團體已經申請非常上訴遭駁回,申請再審也被駁回,目前第二次申請再審的抗告正在審理中。她坦言,民間團體當初為了蘇案可說是用盡所有資源與方法,最後才爭取到再審的機會,但目前鄭案缺乏社會關注,因此恐怕不樂觀。

張娟芬強調,呼籲大家關注可疑冤案並非訴諸人民公審,而是希望透過大家的關心,讓冤案有機會獲得公平的審判,例如蘇案就是因為外界的持續關心與監督,才讓蘇建和等到平反的一天,因此大眾的關心絕對不能缺席,讓鄭性澤有同樣的機會獲得再審,讓全案能夠以科學的鑑定、完整的證據來釐清真相。

張娟芬也說,比死刑存廢更重要的事,應該是如何給予每個刑案公平審判的機會,再來是如何給予受害者家屬需要的協助。她認為,處死犯人對家屬來說並沒有實質的幫助,家屬仍然要面對不論是經濟上或是心理上的嚴重打擊,這些卻沒有辦法從目前的制度中看到解決方案,因此她呼籲政府更應該重視受害者和家屬,想辦法給予真正的實質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