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艦日前才從南部海域北上通過台灣海峽,無獨有偶,美國國防部亞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也公開指出,美國有權通過台海這等國際海域,並強調美方有意將對台軍售常態化。由於正值中美貿易戰戰火步步升高之際,加上近來共軍三不五時地繞台舉動,美國軍方透過軍艦巡弋台灣海峽的消息散布,頗有與中國對抗較勁的企圖。

叫陣與對抗

這兩年來,中共頻繁派遣機艦巡行台灣空、海域,企圖藉由具國家主權意義的軍事力量繞行,一方面震懾台灣的人心,另一方面則意欲落實”一個中國”政策,塑造台灣海域”國內化”的象徵。這樣的作法除了展現中國想要突破美國運用第一島鏈圍堵的策略,卻也明顯的威脅東亞的經濟線,與美日的國家利益相互衝突。在美日的戰略目標下,如何維護台灣”獨立”於中國陸權之外,並保障台海”國際化”是最符合美日等海權國家利益的。

Ilha Formosa

台海問題內海化VS國際化、台灣是國際強權的籌碼這些議題並非始於今日。歷史上,台海關係本來就一直有國外強權介入的因素。如果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自16世紀中葉,葡萄牙水手一聲「Ilha Formosa!」把台灣帶進了世界史的框架後,台灣就受到青睞成為列強在東亞發展的立基點,也注定了台灣處於海權與陸權相爭利的交集點。這當然是根源於台灣所在的地理位置。

台灣正處於東北亞與東南亞的交匯點,也是陸權國家要進入太平洋,海權國家要進入亞洲大陸的極佳據點,因此航海時代興起後台灣就一直成為列強覬覦的寶地。 

列強入侵

19世紀後,伴隨著科學發展日新月異而來的海外殖民時代,台灣的重要性更屢屢成為列強設置據點甚至強以占領的對象。這當中以法國與日本最為積極,從而導致1895年中日戰爭後,台灣成為日本的戰利品。

20世紀以來,台灣的島鏈位置成為了日本、美國與中國三強之間相互利益競逐的焦點。二次大戰前,台灣是日本南進政策與對中國東南沿海發動戰爭的前進基地,這除了源於台灣正位於東北亞與東南亞,亞洲大陸與太平洋交界的十字路口,也在台灣的亞熱帶氣候成為日本人前進東南亞前適應環境的絕佳場所,這也是二戰後期,日本人大量移入與開墾台灣的原因。 

圍堵的前哨站

韓戰後,為了圍堵前蘇聯與中國勢力的興起,以免損害美國在太平洋的獨霸地位,美國一方面武裝台灣阻止共產勢力進入台灣,也基於軍事安全把台灣視為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艦,並把台灣建設為其圍堵陸權勢力進入太平洋的鎖鑰,這種論調雖因美中建交而逐漸隱沒,但是美國對於兩岸關係始終曖昧,對於中國與台灣的交往一直保持戒心,這種軍事圍堵的戰略觀點更隨著近來中國崛起重新抬頭。

這也許就是地緣政治帶來的宿命,台灣無法迴避成為棋子或籌碼的宿命,台海”內海化”VS”國際化”就成為陸權與海權勢力相互撞擊的焦點。正由於台灣的地理位置成為強權覬覦的甜蜜點,在未來的美中權力對抗中,不免會持續在兩大洋流捲起的漩渦中感受強烈撞擊。所謂兩大之間難為小,這是國際關係舞台上弱肉強食的現實,夾縫中的台灣必須找出能「遠交近攻」的應對之策,別被美中的衝突漩渦捲入無底之處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