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驚傳一起超大型黃金騙貸案,犯罪集團利用純度不足的金條質押貸款,竟從陜西、河南兩省的19家銀行騙走多達人民幣190億元(約新台幣885億元)。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2日通報這起驚人的黃金騙貸案,對陜西、河南這19家受害銀行罰款共5250萬元,處罰104名相關責任人,並稱中國警方已逮捕35名外部涉案人員。

綜合北京青年報、央視新聞報導,2016年5月,陝西潼關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因一筆約2000萬元的黃金質押貸款逾期而聯繫張姓借款人,但他一直未接電話。

隨後,工作人員曾將張男堵在辦公室,他借打電話機會逃脫,從此杳無音信。因催款無果,潼關信合決定處置質押黃金,結果發現黃金摻假。

銀監部門經過排查發現,多名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陝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共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多達190億元貸款。

報導指出,這些被抵押給金融機構的假黃金,鎢的含量占62%左右,黃金約占38%。金磚外表是標準金,裡面則包著鎢塊。

不法分子選擇鎢來造假,主要是因為鎢的密度(19.25克/立方釐米)與黃金的密度(19.3克/立方釐米)接近,僅相差0.05克/立方釐米,普通儀器很難測出如此細微的差別,須用熔煉和打鑽的檢測方法才能查出破綻。

此外,由於鎢與黃金之間熔點差距很大。黃金的熔點是1064度,而鎢的熔點高達3410度,不法分子從銀行收回假金磚後,只要溫度達到黃金熔點,很容易將兩者分離。

報導指出,這個犯罪集團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從材料選購、加工、運輸,以及辦理質押貸款業務,都有專人負責。

在黃金價格上漲的最初幾年,他們憑藉炒金模式和利用假黃金質押貸款投資的方式賺取上億元。再次入場後,因金價持續走低難以抽身,只能用假黃金持續從多家銀行質押騙貸,用來還清利息,最後難以為繼,徹底崩盤。

中國銀監會通報指出,此案暴露這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一是貸款三查(貸前調查、貸款審查、貸後管理)形同虛設;二是押品管理嚴重失效;三是業務開展盲目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