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科技之賜,生日當天,竟收到近一百封的祝福語。除衷心感謝平安、健康之外,最大的感觸是,幸好爸媽早生了我20年,否則,任憑我再怎麼努力,恐怕還在月入30到40K之間打轉,永遠都在「要拼命存錢買房」或「租房逍遙過一生」中掙扎。

記得20年前剛從研究所畢業,進入大報服務,起薪就有42K,加上稿費和其他外快,每月至少都有50K。起薪高、房租低,存錢自然就容易,再把「開源節流」徹底執行,我只花了2年半,就存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

那時,台股成交活絡,9000點以上動輒2千多億元的成交量,即使跌到6000點,也還有5、6百億元,工作機會多,只要表現相對突出,保證一路升官加薪。而我的月薪也就在工作第8年,正式邁進100K。

這100K當然得來不易,是用無數的加班,和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才換來。所以,我常跟朋友說:「我是天生的勞碌命!」別誤會,這句話並非抱怨,而是帶有竊喜。意思是,當年「有勞就有祿」,再辛苦都有同等的回報,不像現在年輕人,再辛苦卻無法得到合理的報酬。

我當年待過的報社,如今已經不太聘用新人,即使有個幾年資歷再進去,月薪也只有30幾K;更慘的是電視台,一堆漂亮妹妹夢想當主播,當了主播之後夢想嫁入豪門,但殘酷的事實是,新人的薪水,大約也就是25K起跳。

薪水倒退嚕也就算了,儘管房價這2年下修,雙北平均跌幅約一成,但台北市平均一坪還是要64萬元、新北市一坪也要31萬,以主計處公布的上班族薪資中位數40853元來算,在台北市買一間30坪的房子,起碼要39年不吃不喝,在新北稍好一點,卻也要近19年不吃不喝才行。

現代年輕人所處的艱困環境,前所未有。這讓我聯想到一個月前開同學會的場景。其中一位同學的孩子動作慢,功課常常寫不完,隔天都會被老師關切,同學卻認為沒啥大不了,「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比較重要,反正以後就算拼死拼活讀了台大,也不見得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現在真的不比當年了!」

也因此,很多年輕人勇闖海外。我的同事們,有的去了東協,有的在中國大陸,多數的心得是,「比想像中還要辛苦,尤其高所得國家地區,如新加坡和香港,物價和房價也高,能不能存到錢,又是另外一回事。」

去基期低、但成長快速的越南、菲律賓和緬甸等國,又要調適文化差異,及面對基礎建設相對不夠健全。有人抱怨蒼蠅多,也有人討厭嚴重的塞車問題,但問他們會不會想回台灣?得到的答案又大多是,「還想在當地多拼幾年!」甚至不排除落地生根、結婚生子。

這會是台灣的宿命嗎?年輕優秀人才不斷外流,只剩我們這些中老年人留在島上。真不希望這是唯一的選擇!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作者:盧燕俐(財經媒體人、理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