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25日由副院長蔡其昌召開「立法院開放公民記者採訪座談會」,廣邀公民記者至立院暢談對於開放採訪的意見。對於各界分別提出登記制、媒體自律甚至「立院公園化」等建議,蔡其昌表示,都會帶回去讓院長蘇嘉全參考,無論最後採取什麼方式,「百分百會更開放,且幅度會大很多」,對日前報載,立院將以玻璃帷幕區隔旁聽民眾及公民記者,蔡其昌也澄清絕無此事,還笑說「不要再罵我了」。                                               

獨立記者朱淑娟說,據報載,立院將對公民記者設立旁聽席,並以玻璃帷幕區隔,「那不是公民記者的選項」,且報導中還指出,公民記者須提出半年到一年的採訪計畫,經審查才能進入採訪,「共產國家才會這樣」。她建議,立法院可以準備一本冊子,提供獨立記者登錄、換證,甚至可以讓換證阿姨上網搜尋報導露出,來確認公民記者的身份。

眉角雜誌創辦人黃驛淵則認為,在採訪權相同下,不應再分主流與非主流媒體,採訪證的發給,應該也只要向立法院公關處備查即可,若未來公民記者與抗議者身份混淆,也有辦法追蹤身份,至於空間不足問題,則可以在現場觀看直播。 

《返鄉特派員》發起人莊豐嘉則大膽建議「國會公園化」,不要再有任何管制與門禁,自然就會形成「有機的制衡」,在開放所有公民媒體進入後,利益團體、黑道也不可能直接進入國會對立委施壓,「徹底開放才是徹底自由」。不過,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認為,仍須有適度規範以及採訪自律,否則若開放立院釀成悲劇,「就會被反民主的人諷刺『果然出事了吧』」,這不是大家想看到的結果。 

社民黨發言人苗博雅則說,可參照英國由媒體專業協會,控制記者證核發,並要求新聞自律,立法院也可以做出負面表列,但主要由新聞媒體專業團體審查、發證,以維持國會記者的專業性。 

蔡其昌發言時澄清,關於限制公民記者採訪的報導「絕無此事」,立法院只有一個態度就是「開放」,如果未來ivod不會再有藍畫面、黑畫面,短時間內也希望設立國會頻道,至於立院空間過小,則需要社會同意擴建。他笑說,絕對不會有玻璃帷幕,「不要再罵我了」,未來立院百分百會更開放,且幅度會大很多,而對於記者證發給的辦法,由於各界對於管制意見分歧,都會帶回去讓蘇嘉全參考,結論就是要讓更多記者都能進入立院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