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去年323行政院流血事件發生後,立法院議場學生選擇「切割」態度一事,學運領袖陳為廷今(18)天在立法院外表示,他們事先也沒料到會有那麼多人衝進去,但現在他們也理解到,事前的「切割」默契,其實是「錯誤也是太天真的決定」;對於議場內部決策不夠民主,導致最後決策讓很多人覺得時間點很緊湊、很錯愕,陳為廷說「這是我們最重要、要檢討的點。」

另一位學運明星林飛帆也曾經在日前受訪檢討學運當時,「的確應該給更多人發聲的機會。」

318運動今天滿一週年,學運領袖陳為廷上午也跟著島國前進、人民做主等團體成員上百人「3/18繞行立院,大家一起來」,繞行立法院7圈,訴求「補正公投法、下修罷免法」,隊伍繞行結束後並回到立法院群賢樓集結。

對於318週年重返立法院的感想,陳為廷會後受訪時表示,過去這一年其實有持續檢討很多318運動,像是議場不夠民主的現象,但事實上,他們之前從未遇過這麼龐大規模的運動,也不知道如何去進行更民主的決策;而對於323行政院事件,事前,社科院和議會學生達成「宣稱是獨立行動」的默契,後來卻被外界批評為「切割」一事,陳為廷說,他們事先沒料到會有那麼多人衝進行政院,但現在他們也理解到,這個默契其實「是錯誤、也太天真的決定」。

而林飛帆提到退場時機存在溝通不良的問題,陳為廷表示,退場決策的形成,在最好的狀況下,應該是所有參與者共同討論退場時間,但他們也從未經歷這麼大規模的集體決策,導致最後做出來的決策,讓很多人覺得時間點很緊湊、很錯愕,「這是我們最重要、要檢討的點。」

不過,陳為廷也說,回過頭來看退場決策的形成,當時其實也到了一個壓力的點,包括330遊行有50萬人集結後,民眾支持度像是壓力鍋一樣,每天都有不同事情在發生,但「退場決策如果可以更周延會更好。」

如何看到「神的光環」?陳為廷說,一場運動最健康的是應讓大家集體能參與,「當然不應該有神的光環或明星,去壟斷決策」,但他也說,當時決策其實不是他們幾個人就可以決定的,只是不免還是會話語權壟斷在少數人身上。

陳為廷認為,運動的過程中,「就算我們不想造神,但媒體或群眾也會去抓特定人物,讓他有更多的話語權或是更多光環」。他建議,社運團體應該要進一步去思考,當我們下次碰到一樣狀況時,怎麼去面對,怎麼對社運的英雄也好神也好,去做進一步的規範。如果這種英雄化的狀況不能避免,要如何監督跟制衡,要求這些神跟英雄跟社運明星有哪些相對應的義務,應該是未來反對運動參與者要思考的重點。

另外,陳為廷的社運老戰友魏揚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他覺得陳為廷這一年來因為明星光環而「很焦慮」,朋友也變少了。對此,陳為廷只笑笑地說,「謝謝魏揚同學的關心,我聽到了!」「其實我朋友還是很多啦!」

陳為廷之前原本打算參加苗栗立委補選,最後卻因為性騷擾風波而退選,記者問有沒有打算繼續從政?陳為廷笑說,現在只想回學校當學生,「我現在每天都很想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