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調查記者同盟(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ICIJ)的說明與其23日公布的「境外離岸金融解密資料庫」,台灣境外離岸公司負責人及主要客戶有16,745筆資料,公司實體為181家,表列地址有1,377筆資料。

去(2013)年夏天,一群分別來自中國北京、台灣台北、美國紐約‧華盛頓‧伯克里、西班牙馬德里、德國慕尼黑的記者齊聚香港,開始長達6個月的大中華區境外離岸資產調查報導,這是史上第一次大中華區記者與歐美媒體界共同合作,進行話題高度敏感的調查報導。

在ICIJ掌握的250萬份境外離岸(Offshore)金融秘密檔案中,大中華區所占比例最大。50多家媒體機構從2012年開始分析這些檔案,揭露了10個境外離岸金融管轄地10萬多個境外離岸公司的交易情況以及公司的實際持有者。

ICIJ之前發表的「境外離岸解密」系列調查報導產生了全球性影響,推動多個政府立案調查、引起高層下台,也促進了政府修訂相關政策。

ICIJ於23日公佈「境外離岸金融解密資料庫」中,有共計3萬7千多名來自中國、香港和台灣的境外離岸資產持有人名單。在ICIJ網站資料庫搜索人名,就可以看到與此人相關的境外離岸網路。這樣大規模公開華人在避稅天堂的秘密資料,史無前例。

境外離岸金融解密資料庫於去年6月首次公佈,不過大中華區的投資者資訊直到這次調查專案結束才公佈。保守估計,該地區的境外離岸資產持有者有3萬7千人。因為資料庫裡還有很多名字由於沒有特定位址,無法確認身份。

ICIJ遇到的艱困問題在於密檔裡華人姓名多為羅馬拼音,這使得查證上難以精準對應到特定個人。因為隨著各地方言發音不同,羅馬拼音也有不同的寫法:「王」可以寫成Wang 或者Wong;「張」可以寫作Zhang或Cheung,「葉」可以寫作Ye或Yeh。ICIJ通過投資者的登記地址和身份證號確認身份,但是還有很多人的身份無法證實,因為不能完全確認身份。

隨著調查的深入,一幅全景圖漸漸浮現:大中華區精英們大規模使用境外離岸金融中心持有資產、尋求海外上市、買賣地產、規避冗雜的政策和資本管制等。

ICIJ希望公眾從資料庫中挖掘資訊,幫記者找出更多新線索和聯繫,ICIJ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繼續報導中國精英們和避稅天堂的故事。

◎延伸閱讀:

ICIJ境外離岸解密資料庫:

http://offshoreleaks.icij.org/search

台灣境外離岸公司負責人、主要客戶、實體及表列名單,新頭殼將ICIJ資料複製發表於臉書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Newtalk.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