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四二四刺蔣案」55週年,55年後的今天,台灣所處的國內外情勢更是錯綜複雜。在國內,中國對台步步進逼,從軍事演習、資訊操弄到國會滲透,在野黨在立法院任意凍刪政府預算、毀憲亂政,引發全台大罷免行動。財團法人四二四教育基金會邀請專家學者們,分享當今捍衛台灣民主的重要「關鍵字」。
財團法人四二四教育基金會今(27)日於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從四二四事件反思當前台灣民主系列講座,第一場「當前國際情勢下 台灣民主的『關鍵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作為協辦單位,由執行長藍士博發表致詞。
藍士博表示,台灣社會對於轉型正義關注持續上升,但看到今天題目在想用什麼「關鍵字」來對台灣民主想法、觀察,他提出的是「混亂邪惡」可以做為現在台灣的狀態。因為,過去可能認為善惡、是非都有明確界限,但現在透過利用台灣民主、或對於歷史的一知半解,「混沌狀態」是現在台灣青年人面對的情形。
藍士博也指出,目前連二二八的歷史認識、論述、平反,近幾年也面對到認知戰的衝突,透過部分細微的歷史考證差異,去推翻對二二八歷史考證的成果、立場、正當性,所以「混亂邪惡」狀態是當前的困難。
他接著說,回頭想,要如何面對這些問題,或許利用簡單方式思考,對於台灣民主的立場是什麼,理念是什麼?反而是現在去釐清的現象,而誰在民主當中得到保護,也要去思考如何灌溉我們的民主共同體。
藍士博認為,民主韌性必須建立在民主的特殊性、例外性,當民主跟很多價值擺一起公平分配時,民主則不會被視為特殊性的東西,而是韌性必須被提高到多過於其他價值的,民主才會被威權威脅下被鞏固。
藍士博強調,現在的高中生要用90分鐘將二二八、白色恐怖歷史給講完,所以大家現在變得好像知道又不知道,才會使得威脅趁虛而入操作認知戰,因此,今天透過講座,希望能知道我們台灣民主在現況下,關鍵字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