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持續侵犯烏克蘭之際,美國駐俄大使館本月7日發布公告,建議當地美國公民避開演唱會等場所,也將莫斯科可能遭遇恐怖攻擊的情資告知俄羅斯當局。然而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將美方警告稱為「挑釁」而不當一回事。半個月後莫斯科市郊音樂廳遭槍手闖入掃射,逾130人喪命。華爾街日報分析,此事可能危及普丁長年以來的強人形象。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遇襲的番紅花城市大廳(Crocus City Hall)是俄國最知名的娛樂場所之一,如此重大的血腥攻擊發生在這裡,可能令人民懷疑普丁無法兌現保障人民安全的承諾。從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多起恐攻事件讓俄國民眾渴望國家採取行動恢復穩定。即使外界認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也策劃了其中幾起爆炸事件,藉此鞏固普丁鐵腕統治。

報導提到,普丁執政25年來強力打擊恐怖主義,宣稱可維持安定。他1999年上任之際,車臣穆斯林在俄羅斯發動一連串攻擊,包括2002年造成近130人喪生的莫斯科歌劇院挾持事件。普丁當時矢言會「把恐怖份子淹死在馬桶裡」,並繞過法律程序極力追捕武裝份子。

音樂廳攻擊事件在當地時間22日晚間近8點發生,數小時後伊斯蘭教組織「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坦承犯案,還發布殘忍的作案影片佐證;美國政府也研判是IS所為。普丁直到23日下午才發表談話,距離恐攻發生已19個小時。他試圖將烏克蘭與攻擊事件扯上關係,他聲稱恐怖份子在接近烏克蘭邊境被捕,還說他們在烏克蘭有人接應。

俄羅斯當局近年來不斷宣傳,為了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抗,俄羅斯已與穆斯林世界結盟。然而,恐攻事件依然重演,且死傷慘重。曾是普丁的演說撰稿人、現為俄羅斯反對派的加利亞莫夫(Abbas Gallyamov)表示,音樂廳爆炸案讓人民認為普丁並未兌現承諾,而且攻擊若出自IS,就代表普丁的外交政策一文不值,所以他們極力把責任推給烏克蘭。

儘管俄羅斯高官極力駁斥音樂廳恐攻是IS所為,但一些俄羅斯名嘴也公開質疑官方宣稱烏克蘭涉案的說法。他們不解,俄國安全部門可以極迅速地驅離拘捕反對烏克蘭戰爭的抗議民眾,為何對音樂會恐攻事件的反應如此遲緩,事發一個多小時後才有反應?

俄國政治分析家維諾格拉多夫(Mikhail Vinogradov)上週六就在電視節目反問:「烏克蘭從這次恐攻能得到什麼好處?並不明確。」他並直言,執法部門「向來優先針對批評政府的公眾人物……探討恐怖主義就被認為是批評俄國當局與俄國的政策」。在俄羅斯社群媒體和民眾的私下談話中,也有人批評俄羅斯情報與安全部門因侵烏戰爭而分散了對反恐的關注。

俄羅斯兩年前揮軍侵略烏克蘭,以為能迅速獲勝,但FSB作為俄羅斯主要情報機構顯然低估了烏克蘭軍民抵抗俄軍的意願與能力,讓俄軍付出慘痛代價,至今仍不敢公布俄軍實際陣亡人數。此後,FSB就一直加強監控公眾對戰爭的批評言論,一些知名反戰人士遭到暗殺。除了緝捕反對派,FSB還聚焦於查緝親烏克蘭的間諜。

另一方面,烏克蘭戰爭也讓俄羅斯對中亞穆斯林移工更加依賴,特別是來自塔吉克與烏茲別克的移工。有數十萬名穆斯林移工在俄羅斯國防工業找到工作,還有人被徵兵送上戰場。俄羅斯當局指稱,音樂會恐攻後被捕的4名嫌犯都是塔吉克人,其中有人幾乎不會說俄語。

報導指出,中亞工人可以免簽證入境俄羅斯,近年已有數百萬人定居俄羅斯各大城市。據估計,穆斯林目前已佔俄羅斯全國人口的20%。但他們大多隔絕於俄羅斯社會,容易被犯罪集團和伊斯蘭激進組織招募。對移民的不滿曾是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的主要關注點,如今已在更廣泛的俄羅斯社會中蔓延開來。

莫斯科智庫「戰略與科技分析中心」(Center for Analysis of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es)負責人普科霍夫(Ruslan Pukhov)示警:「22日的恐攻表明,俄羅斯當局在過去20年中實施的鼓勵移民政策的風險、巨大的穆斯林飛地和僑民已然形成,激進伊斯蘭主義者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普丁在恐怖攻擊後召開會議。   圖:翻攝kremlin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