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無懼北京恫嚇訪問台灣,無力阻止的共軍隨即展開「圍台」實彈射擊演習已示抗議,就算破壞兩岸和平也在所不惜。而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引述專家分析,中國封鎖台灣」不但會重創自身經濟,也反而可能賦予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

該報導提到,中國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一旦對台發動戰爭,會主張是根據國內法進行對謀反勢力的鎮壓,是一種內戰,而非國際武裝紛爭,但依國際法規定,公海和專屬經濟區(EEZ)允許航行和飛行自由,不得對在此航行的外國船舶進行干涉。例外情況是適用戰時國際法的「國際武裝衝突」發生之際,在此情況下可合法在一定的海域部署軍艦、攔截進出船隻。

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這次在台灣北部、西南部、東南部海域及空域進行聯合海空演訓,強調目的之一就是「提升海空協同封控實戰能力」。大阪學院大學國際法教授真山全指出,中國若對台灣周邊的公海或專屬經濟區進行實質封鎖,台灣將獲得「國家」 或「交戰團體」的法律地位。

真山全續指,因為若於「內戰」的情況下,對公海或EEZ的外國船舶實施封鎖,屬於違法行為,要避免違法,就必須承認台灣為「交戰團體」,讓「內戰」變成「國際武裝紛爭」。一旦台灣被承認為「交戰團體」,就能適用日內瓦公約等武力衝突的法律權利和義務,與中國形成對等地位。

真山全表示,即使中國未公開承認台灣為「交戰團體」,一旦中方在公海或EEZ實施干涉外國船隻的「封鎖」行動,也將被視為「默許批准」。因此,中方若拒絕批准,其「封鎖」行為就可能被認定為違法。而且台灣已具有國家的實際狀態,屆時可能會有主張台灣不僅是一個「交戰團體」,並默認台灣為一個「國家」。

該報導強調,對中國而言,「封鎖」台灣存在著違反國際法的風險,因此,中國可能不會使用「封鎖」的字眼,而是以避免在戰鬥中遭到誤射的「危險水域」名義,藉此達到封鎖的效果。而未來中國將如何釐清問題面臨國際法的「法律戰」,受到各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