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立陶宛在今年 5 月率先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 17+1 )」,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也在上周四宣布停止參加,波羅的海三國全部全體退出,合作機制僅剩 14 個國家。捷克參議員也喊話政府退出機制,不該期待中國會給好處。
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外交部上周四聯合發表聲明,宣布將停止參加「中國-中東歐 17+1」活動。愛沙尼亞表示,將繼續致力於與中方維持有建設性、務實的關係,包括在依循「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人權等價值原則的前提下,推進「歐盟-中國」關係。
愛沙尼亞外交部也表示,從去年 2 月以來的視訊峰會以來,愛國就沒有再參加過該機制的任何會議。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成立於 2012 年,波羅的海三國都在當時加入,2019 年希臘加入後,一度擴展到 17+1,但在去年 5 月立陶宛,今年 8 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退出後,機制已縮小到 14+1。
2021 年舉行的視訊峰會,按照中國的規劃應該是 2012 年創建以來等級最高的會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親自參加,但當時有 6 個國家沒有派遣元首與會,僅派出部長級官員參加,引發中國不滿。
中國原本想透過該場峰會推動「中國-歐盟投資協定」盡快生效,但不僅是歐方與會代表位階不夠高,峰會落幕後不久,歐盟與北京就在人權等政治議題上出現爭端,協定也被歐洲議會無限期凍結。
波羅的海三國退出後,捷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費雪(Pavel Fischer)也在臉書向政府喊話,現在是跟上他們的行列,退出該機制的好時機,捷克還是歐盟輪值主席國,費雪也表示,捷克本來就不該期待從該機制獲取任何好處。但捷克政府仍保持沉默。
捷克歐洲事務部長貝克(Mikuláš Bek)也表示,歐洲與中方來往時要小心,不要犯過去跟俄羅斯來往一樣的錯誤,認為中國是可靠的夥伴。貝克也提到,捷克總統的立場是親中俄、反美,鼓吹捷克依靠中國,但實際上台灣才是捷克重要很多的經濟夥伴。
美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巴特爾(Vedant Patel)表示,對於歐洲國家退出機制的決定表示尊重,並表示許多國家對中俄結盟、北京支持俄國侵略烏克蘭開戰,深感關切。
最先退出機制的立陶宛,也不斷呼籲相關國家以「歐盟」為單位與中方互動,避免被北京各個擊破,立陶宛與台灣建立友好關係,官員交流、互設代表處等,也讓中國持續施壓,外交、經貿都受到影響。
但這也讓立陶宛的出口結構發生重大轉變,今年 1 至 6 月,出口至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等 10 個印太地區國家的總額,比去年同期出口到中國超出 4 倍。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到新加坡漲幅高達 160%、澳洲 110%,台灣也成長 30%。
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Landsbergis)表示,主動出擊的經貿外交政策及拓展駐外單位部署,都有助立陶宛的貿易活動多元化,增強立陶宛的經濟韌性。
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同時宣布退出中國東歐俱樂部「17+1」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圖左為愛沙尼亞外交部長、右為拉脫維亞外交部長。 圖:翻攝自拉脫維亞外交部臉書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發文挺台,呼籲不可讓台灣成為第二個烏克蘭。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