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7日電)猴痘疫情延燒歐美,引發民眾擔憂。專家指出,猴痘因病毒特性,不容易逃脫人體免疫系統攻擊,也不像COVID-19一樣容易導致疫苗失效,且科學家對此病毒有一定認識,無須過度恐慌。

猴痘疫情延燒歐美國家,台灣6月24日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病例,引發各界矚目。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天下午邀集相關專家召開記者會,解析猴痘病毒與國際疫情。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雯表示,猴痘病毒的大小約350奈米,屬於基因體較大且蛋白質構造複雜的病毒,正因如此,人體的抗體可以結合的目標很多,認為猴痘病毒要逃脫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應有難度。

除此之外,張雯說,猴痘感染者病徵明顯,相對容易偵測及阻斷傳播,加上現有的天花疫苗也可以抵抗猴痘,也不像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毒一樣,只要棘蛋白一突變就會導致疫苗失效。

張雯指出,「自然醫學」期刊曾發表一篇葡萄牙研究顯示,猴痘病毒的基因序列雖有變異,但因觀察時間短,至今還無法分析基因序列變異是否會影響感染後的嚴重程度或影響疫苗效果等。

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徐維莉說,自1970年首度發現猴痘感染人之後,感染人數持續呈現倍數增加,且確診者年齡有上升的趨勢,1970年代感染者年齡以4歲為主,2010年代增加至21歲,2022年則增加至40歲至50歲。

徐維莉認為,這顯示猴痘疫情可能和1980年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有關,正因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沒有接種疫苗,隨著年齡、社交圈增長,也增加猴痘傳播的機會。

天花疫苗是可以用來預防猴痘的疫苗,徐維莉表示,目前第3代的天花疫苗經過多次實驗,讓病毒弱化到無法在細胞中自行複製,比第1代、第2代疫苗更穩定;據研究,曾接種天花疫苗者發病率較低,約落在4%至21%之間,至於抗體能維持多久仍有待研究。

徐維莉認為,猴痘病毒雖然傳播途徑廣,而且可以在環境中存活35週,但科學家對於猴痘已有既有認識,也有預防的方法,民眾無須過度恐慌。(編輯:陳政偉)11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