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台灣因為防疫有成,加上有護國神山台積電(TSMC)領軍,半導體產業馬力全開,換來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致函我方,希望能夠優先拿到台產晶片挽救德國汽車工業,因此爆出「疫苗換晶片」說。不過英國BBC訪問資深中國專家李愛玲(Helena Legarda),她指出在秋季大選前,德國的中國政策與對台關係,不會有任何改變。

德國經濟部放出消息,稱已致函要求台灣供應晶片,該國外交部立刻澄清對台北立場不變,反而在台灣掀起反彈。

BBC訪問歐洲最大專門針對中國研究的「墨卡託中國研究所」(MERICS)資深分析師李愛玲指出,梅克爾(Angela Merkel)政府避免激怒中國的態度,不會改變,看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國際撻伐聲浪不斷,但德國無動於衷就知道。

梅克爾已經放話法備交棒,她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在今年1月,選出北威州(Nordrhein- Westfalen)州長拉謝特(Armin Laschet)擔任新黨魁,接班梅克爾態勢明顯。李愛玲預測,拉謝特將延續梅克爾的對中國友好政策,因為他也保護德國產業擺第一,被認為對中國情有獨鍾,曾被批評軟弱。

事實上,拉謝特近來的發言中,很少提到中國問題,對俄羅斯戒心較大。BBC報導引述拉謝特曾在2020年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訪問,當時他認為歐洲與中國經貿關係深厚,而且中國是世界強國,與中國打交道符合歐洲商業利益。

不過香港《經濟日報》指出,拉謝特雖然對中國溫和,但不保證他接班一帆風順,目前已經有多人表態要角逐德國總理寶座,而德國近來民調也顯示,基民盟選後可能必須拉攏綠黨才能組閣,德國綠黨近期已數度指控梅克爾太過親中。

李愛玲分析,德國向來「專注經貿」,破天荒致函台灣經濟部,應該純粹是因為經濟因素,估計在梅克爾卸任前,德國的對台、對中政策不會改變。

只是,在這次中國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下,泛歐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近來調查發現,近3成(29%)歐洲人相信,21世紀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時代,歐洲不見得會投向中國,但在一定程度上,歐洲終究要自立自強,總有一日也要擺脫依賴中國市場。

德國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今年1月改選,由北威州拉謝特擔任新黨魁。   圖:翻攝自德國基民盟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