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倡導的一帶一路政策衍生一連串醜聞,大撒幣卻招來「巨大的名譽毀損」,讓中國國內掀起「不願再當傻逼」的聲浪,中國對外貸款數額也大幅下跌,並陸續停止在海外建設道路、港口、橋梁和发電廠等的項目。不過,英國一位中國問題學者指出,習近平近來不斷重提「一帶一路」政策,而中國也開始將「一帶一路」轉型捲土重來,主要是因為習近平想藉此把自己寫進歷史,與開闢絲綢之路的漢武帝媲美,要人們記住自己是「漢武帝第二」。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著有《一帶一路:當中國力量遭遇世界》一書的作者、牛津大學中國問題學者傅立門主張,即便美中貿易戰和疫情的影響,習近平都不會放棄「一帶一路」政策。他表示:「『一帶一路』和習近平的政治遺產及個人性格密不可分,這不僅是一個基建項目,而且是他想寫進歷史書裡的口號。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一帶一路不是可以選擇的。就算你覺得這個項目的動機是錯的,你也別無選擇,必須執行,因為這是一個忠誠度測試。」

習近平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概念,與他在2012年11月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一脈相承。傅立門在《一帶一路:當中國力量遭遇世界》一書中提到,中國在宣傳這個項目時,往往將其比喻為「新絲綢之路」,暗指習近平可與漢武帝比肩。

傅立門推測:「習近平想要人們記住自己是漢武帝第二。他改寫了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然後教給中國學生一套新的『歷史事實』,這樣他就可以說『一帶一路』和古代的絲綢之路很接近。這是習近平把自己寫進歷史的方式,不容許任何批評。如果習近平想要放棄一帶一路,那麼新冠疫情會是最好的契機,但是現在整個中共都主打『一帶一路』,這意味著只要習近平大權在握,『一帶一路』就不會消失。」

而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指稱,因為美中貿易戰和武漢肺炎疫情的嚴重打擊,中國大幅度減少了「一帶一路」針對國際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傅立門則補充說:「2021年,我們會看到一帶一路的轉型,從2010年代的以經濟貸款和金錢支出為重點,轉變為以高科技為主,而且這個轉型依然可以讓中國實現其大部分目標。」

傅立門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將轉型,從先前的經濟貸款和大撒幣,轉為以輸出高科技為主。他說:「中國開始意識到,可以不花那麼多錢而達到同樣的效果。比如出口高科技產品來賺錢,而不是冒風險提供貸款。綜合疫苗、綠色科技以及數位技術,還有獨裁工具,我覺得中國正在建立一個可怕的全球擴張策略,它的外殼就是『一帶一路』。就算這個策略只吸引幾個國家,它也會損害到美國的國際地位,並且可能讓一些對美國不利的國家變得更強大。」

傅立門分析,美國要遏制中國的「一帶一路」,就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發展中國家會贊同美國對該項目的定義,或者自覺退出該項目。這些國家並不認為相關項目是西方世界長期以來批評的「債務陷阱」,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反而認為,從中國獲取的大量貸款和其他援助可以鞏固他們的政權,帶來有效的政治影響,而代價不過是幫助宣傳中國的形象。

傅立門強調:「這些國家知道自己的利益在哪裡,他們不想讓美國來教育他們。所以解決的方案不是希望這個世界變得不一樣,希望各個國家都像我們一樣看到中國的威脅,而是去設身處地為這些國家考慮,了解他們為什麼想和中國合作,然後改變我們的對外投資、外交、對外援助以及公共衛生政策,然後我們才能提供給他們和中國不一樣的項目,而且是更好的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