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正面臨連任選情最大的挑戰,表面上它攸關能否儘速緩和源自中國武漢的病毒在美國造成的嚴重疫情,實質上這場疫情更加確認美中關係的競逐與對抗,已經是未來必走的一條路。

5月3日,川普特別選在華府林肯紀念堂的場景,接受「福斯電視台」專訪。從選戰策略的角度加以檢視,川普正在為半年後的美國總統大選進行「議程設訂」(Agenda-setting)。他先是批判中國隱匿疫情,才造成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而職司全球健康與衛生工作世界衛生組織又過於偏袒北京,才讓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這場疫情給美國帶來慘重的結果,迄今有超過120萬例確診,死亡人數逼近8萬。然而,對川普最大的夢靨還是疫情對美國經濟造成大衰退,失業率也飆高,偏偏經濟成長與低失業率原本是川普最自豪的政績。因此,將中國所引發的疫情與美國的經濟、失業連結,將中國當作是美國疫情的待罪羔羊,已是川普在大選明確的選戰基調。

再加上篤定獲得民主黨提名的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近來發動文宣攻擊川普為了追求美中貿易協議,才忽略疫情的防範。川普刻意在這場專訪中提到今年1月中旬美中簽署的第一階段貿議協議。川普警告北京,必須遵守承諾,增加採購兩千億美元的美國商品與服務,否則將終止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在武漢疫情爆發前,川普政府已經呼籲美國企業將原本在中國的供應鏈遷回美國,部分美國企業仍採取觀望和抗拒態度。如今這項帶有「去中國化」的政策受到疫情衝擊,更加速華府的動作和美商的思考。美中經貿關係的「脫鉤」已處於現在進行式中。

更早之前,中國外交官還公然散佈「美軍才是武漢病毒原始傳播者」的謠言,讓華府義憤填膺。中國種種惹惱川普的行徑,終於讓川普政府開始策動其他國家共同向中國進行聯合索賠,威脅中止對世衛組織的捐款,甚至不排除另其爐灶。

此外,華府也指控北京利用武漢肺炎席捲全球,各國忙於防疫之際,在西太平洋與南海採取更大膽的軍事行動,引起東南亞國家反感。美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表示,美軍正密切地注視中國一舉一動。艾斯培特別舉例美軍近期在西太平洋地區動作頻頻,除了海軍上週在南海二度航行,空軍的B-1B轟炸機也飛越中國東海進行長途遠航訓練,而這兩次航行自由行動是為了給北京當局發出明確訊號,美國致力於確保各國都有在南海航行及進行商務活動的自由。他也特別提到中國以訓練為由,派遣航空母艦「遼寧號」為首的艦隊穿過「第一島鏈」,多次在台灣附近海域和南海進行演練。但美國印太司令部對此均有水上和水下的全面監控。

可以確認的是,美中關係的不信任感倍增,華府與北京在政治、外交、軍事、經貿甚至國際組織角力等各個層面的競爭、衝突已經全面性的爆發,武漢疫情只是壓垮川普政府內部少數「鴿派」對中國迷思的最後一根稻草。

事實上,如果回顧川普上任以來對中國戰略演變的軌跡,早在2017年12月白宮公佈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就明確定義中國和俄羅斯是「敵對的對手」,並非過去美國政府認定的「競爭夥伴」。川普個人雖然有他連任選舉的政治考量,在今年以前偏重先與中國達成某種象徵性的貿易協議,作為選舉政績。但其團隊在落實國安戰略報告的種種政策措施,卻是清楚地以圍堵中國的政經與軍事擴張為首要任務。

在美中關係進行的某些階段,川普的確曾以個人的政治議程為優先考慮,低估北京的談判策略,但白宮內部對中較為「鷹派」的聲音始終存在。這派以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與白宮經濟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為主的幕僚,早在1月就向川普提出備忘錄與對中政策建議,其中還警告武漢疫情可能在美國造成重大災情。但當時川普顯然不夠重視這派的建言,才讓美國成為疫情的重災區。

不過從上述川普政府種種針對中國採取的最新動作,不難看出川普採納內部「對中」鷹派的建議。他也意識到對手拜登也試圖藉由打「中國牌」來弱化川普的領導,形塑川普對中國太軟弱的印象。這迫使川普別無選擇,必須用更大的力道來「批中」和「抗中」,某種程度上,也重新回到2017年國家戰略報告的政策路線,無論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如何,美中關係在兩大政黨、國會輿論以及美國民意對中國的敵意蔓延之下,很難重回過去的和緩,對抗絕對多於妥協。

最後,川普也終於瞭解他的對手習近平的處境。習近平面對初期因應武漢疫情的不當,以及疫情對於中國經濟的嚴重打擊,也承受內部極大的民意反彈。因此他必須操作「大內宣」來確保疫情已獲管控,將美軍貼上「病毒來源」以轉移內部不滿焦點。接著透過「大外宣」和世衛組織的配合,凸顯中國控制疫情有效,歐美防疫不力,北京行有餘力可以輸出防疫協助與物資給受災國家等印象,匡正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的指責。

當川普說出「中國運用疫情企圖不讓他連任」的話時,就代表他意識到習近平對美國也沒有退路的現實。反而,北京可能趁川普選情告急之際,向華府是出若干要求,包括在貿議協議上的不配合等。川、習兩人各自面對內部壓力,都退無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