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集結中華民族文化薈萃的地方,每當走在充滿古物的區域時,就好像能更了解古代的歷史,然而這些古物擺放在陳列櫃前,其實也需要專業的修復師替它們「美容」,這些修復師默默致力於維護故宮畫作、墨寶等文化珍寶,不但辛苦且具使命感。
古物修復師也可以稱作「歲月修復師」,是份除了專業外更需要耐心與熱情的職業。在中華文化總會所製作的《匠人魂-故宮篇》的影片中,邀請到國立故宮博物院第一代修復師林茂生、第二代修復師賴清忠,分享在擔任歲月修復師時的辛苦談;它們師徒倆在面對修復時,皆秉持「古物有靈」以對待「人」的方式對待文物。
擔任古物修復師,除了每天要與文物相處外,耐心和對工作熱情都是非常必須的,因為所有的古物都十分寶貴,若不小心有個閃失,就可能會被破壞它的原貌;像是被蟲蝕的古書,坑坑疤疤的破洞好幾個、有大有小,古物修復師不僅要運有巧思將破洞補好,更要留下不干擾閱讀的修復痕跡,以供後來的修復師有「跡」可循,所有展示給民眾看的古物,都是古物修復師一點一滴細心修復完成,十分寶貴!
第一代修復師林茂生認為:學習古物修復是需要時間的磨練的,雖然維護古物的工序說起來不是很多,可是一定要經過時間的歷練,並秉持善待文物的理念,將最好的紀錄下來,留傳給後人。
第二代修復師賴清忠表示:修復時,會有一種莫大的成就感,當外界只關注在產品的表面是否無暇,修復師卻是將文物視為自己生命,將其視為年邁的病人,細心呵護。每個古物修復師每天在想的,就是要善待文物,把破損與實務經驗、技術,完整的把它紀錄下來,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感。
延伸閱讀:
修復師在面對古物時,始終如一地將其視為自己生命、視為年邁病人般細心呵護,一生懸命的刻苦匠人精神。 圖:中華文化總會/提供
古物修復師也可以稱作「歲月修復師」,是份除了專業外更需要耐心與熱情的職業。 圖:中華文化總會/提供
林茂生、賴清忠師徒二人,藉由修復古物培養出革命情感。 圖:中華文化總會/提供
賴清忠於1974年時,因緣際會在師傅林茂生帶領之下進入故宮,學習檔案文獻與善本古籍修復,從此踏上古物修復之路。 圖:中華文化總會/提供
師徒倆在面對修復時,秉持「古物有靈」,以對待「人」的方式對待文物,將現下的修復步驟詳實記下。 圖:中華文化總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