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將進入快速成長期,對石油市場帶來新的變數,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務委員王文潮在接受《財訊》雙週刊獨家專訪時指出,電動車發展仍有許多問題待克服,但未來的確將造成汽油的需求成長趨緩,惟整體石油仍將因為全球人口不斷成長,需求將持續增加,但油品的結構將會出現市場挪移,台塑集團已經做好準備。

難得受訪的王文潮憂心地說,隨著投資成本愈來愈高,包括油價和石化商品的走勢都會緩步走揚,中東的政經局勢更將成為未來油價的最大變數;而面對全球能源局勢的角力與拉鋸,台灣政府應該全盤性地主導能源與環保政策,而非放任地方政府各自以不同標準處理,阻礙了台灣的競爭力。以下為專訪內容:

《財訊》雙週刊問到關於全球主要國家都在發展電動車,如何看待這個發展趨勢?王文潮回答如下:首先,電動車的電池成本居高不下,電池規格還未標準化,續航力也還有待改善。再者,電動車的充電配套,還未獲得有效解決。更重要的是,光是台灣,一年因為汽、柴油車而徵收的稅金,包括燃料稅、貨物稅、空汙費、石油基金等,一年的稅收達一二二八億元,這是政府很大的稅收來源,在全世界各國都一樣,如果再加進去汽車約15%到40%的貨物稅等相關稅收,全部加總可能占每年中央政府稅收的10%;但發展電動車卻仍需靠政府補助,這一來一往之間,這不只是台灣的問題,各國政府都要好好想想,如何補足這個稅收缺口?

《財訊》雙週刊提到但中國政府已經開始研究禁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該如何解讀?

王文潮提到十多年前,開始做台塑石化時,中國還是石油出口國,但現在,幾乎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和美國的進口量不分上下。但美國主要從關係友好的加拿大進口石油,但中國卻是從全球各地到處買,進口量占中國總需求量達六五%,主要能源過度依賴進口,對中國來說已經是國安問題。

《財訊》雙週刊專訪時問到關於發展電動車對於石油市場的衝擊,市場看法很分歧,台塑集團如何評估?王文潮提到發展電動車的確會影響汽油的需求量,但更重要的是,全球人口數仍不斷成長,石油的用途也不是只有在汽油而已,整體的石油需求仍會持續成長。

有關於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推估,二○二○到三○年,汽油在整體石油的占比會達到高峰後,面對市場結構改變,台塑集團會如何因應?王文潮表示台塑石化是以石化業務為主,煉油廠生產輕油主要是供應石化廠原料需求,汽、柴油等能源是關聯產品;為因應市場變化,我們會調整產品產出比率,降低汽油的比率,提高柴油比率,此外,也一定會拉高石化應用的比率。油價走勢很難判斷,但因為成本問題,可能會慢慢往上,但要超過每桶七十至七十五美元,也有點困難;不過,若主要產油國如沙烏地阿拉伯發生動亂,那油價恐怕就不是六、七十美元可以解決了。

至於面對能源市場的變化,台塑集團是否有新計畫?王文潮提到台塑集團也一定要改變,主要從儲能、創能和節能三個方向著手。日前日本豐田主動來找我們合資發展風力發電,在麥寮廠區內比離岸更方便,而且就近就有電網,目前正在評估中,要先造一個測試基地,花一年時間蒐集資料,再決定是否有投資價值,暫訂的投資額大約近三十億元。

王文潮更提出對政府的建言,環保政策政體配套不能用喊的。不論是環保或能源也好,這些變化與影響性都是全球性的,連國家的中央政府都難控制,但我們卻是放任由各地方政府在主導。政府應該要推動節約能源,要做到節能之前,一定要先漲價,或者是調高燃料的稅金,這樣才會有誘因,但這兩件事政府都不願意帶頭做。像我們做LED燈,價格已經很便宜,但因為電費太低,更換後的成本竟只降0.01%;我們只好換一個說法,強調許多的工業照明都是在高空,若需經常更換、高空作業風險非常高,LED燈比較耐用,也可以降低工安危險,才會讓他們決定更換,要推動綠能就很困難,政府應該要再三思。

【本文獲得財訊雙周刊授權轉載,完整報導詳見財訊5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