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11日舉辦最後1場修憲公聽會,對於2階段修憲及公眾參與修憲進行探討,不過,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楊日青批評,說要「擴大公眾參與」,但其實只是政治人物要爭權、擴權。他舉例,目前最主要呼聲是將選舉、被選舉權年齡降低,這樣的提案「過分討好年輕人選票」,是一種出於民粹的做法。

楊日青說,選舉目標是為了能夠選出賢能之士來為民服務,才能管理眾人之事,這不只需要身體年齡成熟,「更要心靈成熟」,例如有相當社會歷練等,才能承擔重責大任。因此,對於降低選舉權年齡,這樣的提案「好像有點過分討好年輕人選票」,是一種「出於民粹的做法」,要讓小孩子來挑起重擔,「不僅害了孩子,也危害整個社會」,「我是期期以為不可」。

楊日青進一步指出,民主在先進國家都是實施代議民主,而非直接民主,因為一般公民都忙於生活、工作賺錢,無暇管理公共事務,更不知道公共問題如何解決,為了避免政策法律由這些不了解公共事務的公民「盲目決定」,所以都是透過選舉,讓長期關注公共事務,有能力、有知識、有修養,「水準在一般公民之上」的賢能之士來帶領整個社會。

對於公民參與修憲,楊日青也批評,政治人物不應過度操作公民參與,來建構政治參與的美好理想,他強調,一般公民對公共事務欠缺了解,而且「不理性」,容易受政客蠱惑、盲從,而做出錯誤決定。他認為,擴大公民參與只是政客爭權、擴權的手段。

不過,下修投票年齡已逐漸成為國際潮流,在前幾場公聽會上,許多學者也都表示,在進入網路時代後,青年參與公共議題討論也慢慢成為常態,因此,大多與楊日青持相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