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因嚴重肺炎入院超過一個月,3月19日甚至傳出他已病逝的烏龍消息,很多中外媒體包括CNN等都跟進誤報。直到23日,新加坡總理辦公署才發布聲明,前總理李光耀已逝世,享壽91歲。

若說世界上有一種叫「過街老鼠」的政治人物,應該就非李光耀莫屬。

李光耀掌控半世紀的新加坡,經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是東南亞國協裡唯一的「先進國家」,印尼、馬來西亞和其他東南亞鄰國都討厭他。新加坡的法治沿襲英國,卻不沿襲他的民主制度,結果一方面效率、清廉,一方面專制、嚴酷,英美兩國討厭他。

李光耀在新加坡立國之初,曾在兩蔣幫助下建軍,因而當台灣還在戒嚴時代,與兩蔣父子交好,多次訪問台灣,這裡的民主人士也學著英美媒體,罵他專制獨裁。解嚴之後,他雖邀剛上任的李登輝訪星,但後來對李登輝的分離主義有意見,因此多了些視他如寇仇的建國論者。

李光耀長期穿梭兩岸之間,卸任總理後,兒子李顯龍卻在當總理前,先訪當時還是民進黨執政的台灣,讓中國從中央大員到網上憤青,人人都憤慨異常。

但鄉民們會不會感到奇怪,李光耀在哪裡都被人討厭,那麼新加坡究竟是憑什麼生存下去的?這一切問題,還是要回到歷史來看。

台灣有些人討厭新加坡,是因為不懂新加坡的歷史。一廂情願地希望新加坡也回報台灣當初的恩情,支持台灣獨立。

有些國家原本就獨立,有些國家經過投票爭取到獨立,有些國家經過內戰而獨立。唯獨新加坡的獨立卻完全不同,她是被母國馬來亞強迫獨立的。

對新加坡人來說,1965年8月9日根本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她們從沒爭取過獨立,這一天跟其他星期一早晨沒兩樣。上午10點,麗的呼聲播送的流行歌曲突然中斷,大家震驚的聽到廣播員莊嚴地宣讀90個字,這宣言改變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關係。

「自由與獨立永遠是人民的神聖權利……我,李光耀,以新加坡總理的名義,代表新加坡人民與政府,宣佈從1965年8月9日起,在自由、正義、公平的原則下,新加坡將永遠是一個自主、獨立與民主的國家。」

緊接著是另一份馬來西亞宣言:「馬來西亞首相東姑拉赫曼,獲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批准,謹此昭示,自1965年8月9日起,新加坡不再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它將永遠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邦國,從此脫離並不再依賴馬來西亞。」

這宣言是因為馬來西亞要成為一個以馬來人為主體的國家,而華人占多數的新加坡,不贊成這項國策,就這樣被回教徒占大多數的馬來西亞逐出,成為一個沒有天然資源和軍隊的城市國家。

在居住著l億多馬來印尼穆斯林、3萬個島嶼的群島裡,華人人口簡直微不足道。當時沒有人認為她能生存下去。就算資源豐富的西太平洋島國諾魯,獨立後也是困難重重。當時《印尼先驅晨報》寫道:「三年前,新加坡獨立是行不通的概念。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它依然是行不通的。」而英國的《星期日泰晤士報》更預測:「沒有英國的援助,新加坡最終將垮掉。」

但是,經過三、四十年的良好管理和奮鬥,新加坡已經成為一個繁榮的國家。新加坡公民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排名第四。主張台獨的鄉民可以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可以羨慕新加坡;但不應不顧現實,進而歪曲新加坡建國歷史來欺騙人民。

至於中國網上的憤青們,抱怨新加坡為何將部隊放在台灣訓練?就算自己國內不能訓練,為何不送到地理位置相同的海南島訓練?這還是要回到歷史來看。

新加坡原本只是英國在遠東的海軍基地,什麼天然資源都沒有。1950年代只有區區百萬(今天已經超過300萬人)的多元語言人口,其中75.4%是華人,13.6%是馬來人,8.6%是印度人。

新加坡獨立前,國庫不裕,沒有軍隊,而腹地不寬,連水源都在境外,要如何建國呢?幸好兩蔣父子協助,訓練了海空軍將近六萬人的新加坡三軍。憤青們一定不以為然,為什麼不找「祖國」幫忙,而要求助一個「流亡政府」?

新加坡以南,是擁有1億人口的印尼(現在幾乎增加一倍);新加坡以北,是628萬人口的馬來亞(馬來西亞前身)。新加坡獨立至今,假想敵就一直是這兩大鄰國,將軍隊放在這兩國訓練是不可能的。(當然,現在情況不同,這兩國也租借場地給新加坡軍隊訓練)

至於找「祖國」幫忙,那就更不可能了。1960年代文革初起,越戰正熾,馬來西亞與印尼就苦於境內的毛派游擊隊的橫行,而且這兩國華裔人口又不少,這時新加坡若將軍隊送來「祖國」訓練,兩國豈不跳腳。事實上新加坡是一直到1990年代,等印尼與中國建交後,才與中國正式建交。

新加坡將軍隊放在台灣代訓,是符合她兩個鄰國的安全要求。憤青們要抗議新加坡,那是他們的自由。但要找歷史來做墊背,就該先搞清這國際現實。

1983年服役時,我在雲林斗六的梅林下基地受砲訓,發現營區角落有一群制服與我們完全不同的軍人。當時還在戒嚴時期,資訊很封閉,根本分不清這些是什麼人,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就是傳說中的「星光部隊」。

他們和我交談時,華語不流暢(他們讀英語學校),閩南語腔調又重(似乎有點像潮州話),他們總愛用英語(但又不完全是英語)。所以雖然相處融洽,但我常聽不懂他們究竟說什麼。

有一天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他們排長發口令時,用的是我聽不懂的話。後來我問那排長,他告訴我這是馬來語,也就是他們新加坡憲法明定的「國語」(雖然憲法是用英文寫的)。我很奇怪的是,他們大多數是華人,學校教的又是英文,為何要用馬來語當「國語」。那排長告訴我:

「雖然馬來人是我們國家的少數民族,但若是與馬來西亞真的開戰,這些馬來裔軍人還是要為新加坡而戰。所以我們用馬來語當國語。對少數的尊重,就是對多數的保障。」

這句話真棒,「對少數的尊重,就是對多數的保障。」我聽懂了。只是主張台獨的鄉民對外省人,或主張統一的憤青對台灣人,也能聽懂這位新加坡軍官在說什麼嗎?

作者:管仁健(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