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疫情嚴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2日的最新統計指出,截至19日,確診病例達9936例,死亡人數則攀升至4877人,主要疫區仍是西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與幾內亞。到底什麼是伊波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製作簡短影片,透過動畫告訴民眾相關知識。

影片指出,伊波拉的病源是野生動物,如大猩猩、蝙蝠與猴子等,由於西非地區有食用生獸肉習慣,可能因此染病;一般人並不容易感染,人與人間的傳染是透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器官、精液、尿液等,但須有症狀才具感染性。

染病後,潛伏期約2至21天,症狀則有發燒、肌肉疼痛、頭痛、喉嚨痛等、皮膚出現紫色斑點;若病情惡化,則會出現內、外出血等情況。染病者對抗病毒的關鍵時間為6至16天,最壞的情況是死亡,死亡率有50至90%,除此,病毒可存活於男性精子中長達3個月;若復原,將擁有至少10年伊波拉病毒免疫力。

影片即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製作的簡短動畫影片,教導民眾伊波拉相關知識。

什麼是伊波拉病毒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網站設置的「伊波拉病毒感染專區」指出,伊波拉病毒感染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伊波拉病毒是線狀病毒科(Filoviridae)的一種,呈長條形,構造奇特,有時呈分叉狀,有時捲曲。

傳播方式

透過接觸受感染野生動物如蝙蝠,病毒可直接傳染給人類,透過中間宿主,如受感染的猴、猿等也會傳染給人類;人與人之傳染則是因直接接觸到染病者或其屍體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間接接觸到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至今,尚未有藉由空氣微粒(aerosols)傳染的案例。

潛伏期

2至21天,平均為4至10天。

症狀

初期症狀為類似感冒,包括發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喉嚨痛,隨後會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內外出血現象;重症患者則會出現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

預防方式

目前,醫界尚未研發出有效疫苗可供接種,因此個人防疫極為重要。民眾若有到疫區,須避免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食用肉類也應煮熟;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如需照顧病患則應配戴手套及個人防護裝備。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無特定或標準治療方法,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病患體液及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及氧氣狀況、補充失血和凝血因子、併發性感染的治療等。民眾若自疫區返國後21天內,應自主健康管理,如出現相關症狀應主動就醫,台灣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