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事件持續蔓延,讓全世界看到香港人的決心。透過媒體,年輕人無助的說,「香港自從回歸後,改變真的很大,大陸人來搶病床、搶奶粉,還來炒房,搞的我們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與其說這次佔中爭的是普選,不如說,爭的是一股改變的力量,為希望吶喊。

舉凡去過香港的人,大多會對一般市民狹小的居住空間,留下深刻印象。記得二十多年前大學時代,第一次出國當背包客,去的是尼泊爾,中途在香港轉機停留,為了省錢,借宿當地公寓,一晚才幾百元台幣,但不僅隔音效果差,衛浴簡陋,還發出濃濃的霉味,當下就體驗到在香港生活真的大不易。

即使現在,幾位好友為求高薪,從台灣轉到香港金融界上班,表現上薪水至少多兩倍,但實質上面對一坪平均高達兩百萬的房子,完全無力負擔,再加上嚇人的高物價、學費、保母費等等,朋友黯然的說,「來香港,除了眼界大開,站在全球舞台外,過得並沒有比較快樂;我來香港,是來對了嗎?」

當然,人生有許多選擇,不同的選擇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不見得有對錯之分。只能說,地球是平的,全世界年輕人面臨的共同挑戰都一樣,就是房價不停高漲,物價也攀升,如果在職場上缺乏特殊競爭力,又沒有富爸爸富媽媽可以靠,只怕經濟壓力堆積如山,很快就被打到「窮忙一族」。

新加坡的年輕人壓力也一樣大。新加坡目前的國民所得高達6.1萬美元,整整是台灣的三倍,早已超越美國和瑞士,成為全球第三大富有國家。新鮮人起薪約有7.4萬元,也約是台灣的2.8倍。但同樣的,平均房價一坪250萬元,很多上班族大喊吃不消,轉往鄰近的馬來西亞置產,造就了大馬房市強強滾。

八月底,去參觀新加坡幾個建案,最驚奇的是,有個面海的組屋(也就是國民住宅),居然要價一坪一百萬,算是最高檔的組屋,顯然也不是年輕人可以輕鬆入手。但整體而言,新加坡住宅政策完整,高達85%的民眾住組屋,對照台灣,照顧年輕人多了些用心和執行力。

大馬年輕人也一樣,幾個大城市物價水準居然和台北接近,但所得僅有台灣一半,消費佔了很大的月薪支出比例,幸好有個最大優勢,平均房價僅30萬出頭,讓年輕人還抱有一些希望。

比較慘的是台灣,什麼都漲,偏偏所得退回16年前水準,只能趕流行去澳洲和新加坡當台勞。大環境確實艱難,年輕人除了大嘆「生不逢時」之外,也要好好想想,該如何逆風飛翔,永保對生命和工作的熱情,開開心心過日子!

作者:盧燕俐(財經媒體人、理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