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將宣誓成為總理的印度政壇新領袖莫迪(Narendra Modi),在勝選後備受各國禮遇。

《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於台灣時間今日凌晨發出的1則報導指出,原本備受英美忽視的莫迪,在上週確定勝選後已與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通過3次電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推特(Twitter)上追蹤的對象只有3位,莫迪也名列其中。他承諾要加強對俄關係。

中國的《環球時報》(Global Times)則刊登了篇專欄文章,期許他成為「印度的尼克森」。尼克森原本是美國國會中強硬反共的鷹派人士,卻在當選美國總統後,派季辛吉成功拉攏中國,並親自前往北京拜會毛澤東。

《彭博商業週刊》這篇報導引述印度前海軍助理參謀長梅農(Raja Menon)的談話,指出莫迪是當前的風雲人物、「莫迪是個經濟動物,他會把爭取印度成長當成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莫迪將須在鞏固和巴基斯坦與中國這兩個核武鄰國接壤的邊境,以及振興國內生產總值之間取得平衡。

莫迪取得執政權的時機,恰逢日本與東南亞某些國家試圖對抗中國崛起,以及中俄強化彼此關係來抗衡歐美對烏克蘭局勢的反應。澳大利亞前駐印大使、現任雪梨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所長梅德卡爾夫(Rory Medcalf)指出,印度將會嚐試玩平衡遊戲,不選邊站,特別是在美中競爭的局勢中更是如此。

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往來在去年12月達到495億美元;美國則是印度第2大貿易夥伴,雙邊的貿易往來也高達459億美元。

莫迪為了改善與西亞和南亞各國間的關係,廣邀鄰國領袖參加他在下週一(26日)的就職典禮。斯里蘭卡總統拉賈派克薩(Mahinda Rajapaksa)和阿富汗總統卡札(Hamid Karzai)都已接受這項前所未有的邀約;宿敵巴基斯坦的總理謝里夫(Nawaz Sharif)則尚未決定是否出席。

新德里和平與衝突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Peace and Conflict Studies)創辦人班納吉(Dipankar Banerjee)指出,莫迪的外交政策顯然會優先處理區域問題。

與莫迪同屬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的前印度駐聯合國大使浦立(Hardeep Singh Puri)則指出,新總理的外交政策將會聚焦於商業,試圖吸引外資來改善印度的基礎建設。

莫迪還在當古吉拉特省(Gujarat)首席部長時,就曾為了爭取投資,走訪過日本、韓國和中國。根據他與日方在2013年5月發表的1份聲明,1百家日本企業(主要是汽車製造商)將會在2016年前往古吉拉特省投資。曾在印度內閣秘書處服務過的清奈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加恩(D.S. Rajan)指出,莫迪將會善用他舊日的關係來儘可能拓展印度的經濟關係。

《彭博商業週刊》這篇報導指出,莫迪還將面對傳統的地緣政治挑戰。印度與巴基斯坦和中國之間的領土爭議始終是個問題。美軍今年稍晚從阿富汗撤軍也將會導致該地區的不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此地都有很大的戰略利益。

新德里近郊的金達爾國際事務學院(the Jindal School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院長蕭利亞(Sreeram Chaulia)指出,莫迪的首要目標將會是讓印度自己成為1個權力中心,而不是卡在兩個主要強權之間。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