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7日起,長達5周、全國分成9階段進行投票的印度人民院大選,當地時間今(16)日上午起開始計票,預計下午將會公布正式計票結果。根據投票站出口民調統計,反對黨「印度人民黨」可望囊括多數席次,人民黨推出的總理候選人莫迪(Narendra Modi)可望成為印度下一任總理。

歷時36天,共有超過8億合法選民可參與投票的印度大選,被譽為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民主選舉。投票作業於周一已結束,並在當地時間今天上午8時開始計票作業,根據電子投票系統統計,選舉投票率達到66.38%,共有5.51億張選票,打破了1984年的投票紀錄,另外參選者也多達8,251人。

根據出口民調的初步結果,在野的印度人民黨所領導的國家民主聯盟(NDA),可望囊括人民院多數席次,擊敗目前執政的國大黨所領導的聯合進步聯盟(UPA)。代表人民黨參選總理的莫迪,有機會成為下一任印度總理。

但有報導認為,印度的選舉結果很難預測,選舉前的民調和選舉後的民調,從過往紀錄來看均不太可靠。在2004年和2009年的大選中,多次出口民調均認為印度人民黨可獲得多數席次,但結果仍是執政的印度國大黨成為人民院多數黨,與其他同盟政黨組成聯合政府。

根據新華社旗下《國際先驅導報》報導,印度專家認為,近年來印度經濟陷入嚴重衰敗,國大黨推動的多項福利計劃,被認為是造成財政赤字的一大因素,加上政府機構貪腐、無能等現象,讓印度人對執政的國大黨信心開始動搖。

印度專家指出,印度人希望2014年的大選中,能誕生一個提振經濟的政府,而目前的選舉形勢,對於主打振興經濟、立場偏右的人民黨相當有利。

報導更指出,目前熱門的總理人選莫迪,2002年擔任古茶拉底省長時,當地爆發反穆斯林暴動,造成千名穆斯林教徒喪生。由於莫迪對於暴動的消極立場,包括歐美各國均對莫迪採取孤立態度,美國甚至不允許他入境。但如今莫迪在印度政壇崛起後,也迫使歐美各國政府必須重新考量,且積極與莫迪修補關係。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