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電影館即日起推出「看香港這10年—228的反省與對望」特映專題,藉6部作品的影像力量與香港議題,彰顯香港年輕世代對在地議題的反思與崛起,希望藉由與台灣同為東亞戰略島鏈一環的地域,一樣有著殖民的過去,以及近10年面對中國的特殊關聯,讓台灣引以為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與路徑。

6部香港獨立影片《那年春夏.之後》、《稻米是如何鍊成的》、《七一生日不快樂》、《綠洲》、《一路走來》及《三條窄路》涉及高度自由帶來的資本競爭、土地正義、居住正義、非典型就業、國際移工、要求普選等參政權議題,一探香港年輕一代創作者,對土地環境、人權維護與自我認同。

《那年春夏.之後》紀錄從2010年開始,包括一年一度七一大遊行中各項重要當代議題。除拍下遊行抗爭現場的激情衝突,導演盧鎮業不慍不火地將攝影機轉向社運分子個人,對比著主流媒體對於運動的聳動描寫,呈現「運動」不一樣的面向,在理性與感性中兩相輝映。

中國導演李苗則以一對中港戀人參與七一遊行時的故事,完成《七一生日不快樂》,實拍場景巧妙嵌入虛構劇情,藉中港青年戀人之間的種種爭執,巧妙暗喻中國與香港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情結。

青年導演林森的《綠洲》,劇情描寫少女毅然搬入違法出租的工廈,並與一班過著波希米亞式生活的青年藝術家生活的故事;在《一路走來》中,則描述對生活的焦慮與宣洩情緒出口的想像,個人與群體合作、對抗姿態。

劇情長片《三條窄路》,導演崔允信以警匪類故事講述香港大打金融資本自由市場牌下的市井人物,面對自由的號誌,反而感受到自由的桎梏;具中學教師身分的導演陳浩倫拍《稻米是如何鍊成的》,還親自體驗農耕生活1年,以影像代筆,書寫自身心境,一窺鮮見的香港農村光景。

電影館3月1日將舉辦《那年春夏.之後》座談,暢談香港獨立及社運現況,以及由228人權議題切入香港回歸後現象,對照看台灣社運發展。3月2日則邀請《白米炸彈客》導演卓立,針對台灣開放農業政策及資本競爭深入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