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公仔、孔雀、龍蝦等栩栩如真的米雕一字排開,全數都是米雕藝師謝源張的作品,不僅鑽研米雕,謝源張更把對基隆中元祭的瞭解帶入課程教學,因此被基隆社大推舉為社大的POWER公民。

中元傳統祭典裡,看桌米雕是不可或缺的「供品」,除了一般食用的葷素供菜,還有讓好兄弟觀看的供品稱為「看桌」,基隆人把這類物品稱為「米雕」,而米雕又有捏麵人的別稱。

謝源張說米雕舊往的確是以麵粉加上糯米粉製成,但這類製品容易碎裂又容易被蟲咬,現在改良作法是以細碎麵包粉混和白膠,加上各種顏料就形成米雕的基本麵團。靠近一聞,還能嗅到白膠的味道。

米雕技藝教出心得後,在友人鼓勵下謝源張成立了「雞籠米雕藝術學會」,不僅要傳承傳統技藝,也要學生在學會米雕製作同時,瞭解基隆中元祭的由來,並致力將米雕結合中元慶典。謝源張一步步將米雕推廣到各社區,指導的區域從基隆擴及到新竹。

基隆社大校長杜中環補充,過去基隆社大每年都以論壇、公民會議等方式,促使民眾結合,針對當地產業、觀光與民俗技藝去討論永續發展,現在基隆海科館正在籌備中,期望未來基隆的發展團隊能邀請海科館研究員加入,逐步將如中元祭民俗研究等寶貴的資產形成「基隆學」。

「雞籠米雕藝術學會」在謝源張的指導下,每兩年辦一次米雕師生聯展,自7月6日至8月1日止,基隆市文化局共展出一個月。謝源張說民眾千萬不要以為米雕很難,展出期間他會在現場免費教做,即使自認擁有一雙不靈活的雙手,也能在搓揉之中,變出可愛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