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關「雙谷衰退」(double-dip recession)的風險是美、歐和中國所關切的主題。全球經濟在最近一波衰退後終於稍有復甦之象,但有沒有可能這次的復甦只是曇花一現,然後即將進入第二次的衰退?美國聯準會主席伯克南(Ben S. Bernanke)於上週三表示,美國經濟不會陷入雙谷衰退。歐洲央行理事主席湯普-古格羅(Gertrude Tumpel-Gugerell) 也於上週五表示,歐元區沒有陷入雙谷衰退的風險;言猶在耳,諸多外電卻顯示於1999年加入歐元圈的芬蘭,已經是第一個陷入雙谷衰退的歐洲國家。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則於不久前訪日時警告,雙谷衰退的風險是存在的。

美國財經媒體《Market Watch》今日刊出一篇報導:〈面對雙谷衰退中國越發緊張:信貸政策,房地產的控制等問題使經濟成長前景堪憂〉,指出中國恐將遭受雙谷衰退的嚴重衝擊。

最晚從四月中旬起,投資者已經不再對中國的商品和股票市場有太高的預期。鐵以外的其他金屬和其他商品的價格,已經從今年稍早的高點滑落,而上海A股市場指數在4月15日至6月4日之間,下降了19.5%。中國政府為了防範經濟過熱,控制房地產泡沫,並緊縮地方政府的借債所採取的一些政策,已經影響當地的投資行為。此時,歐洲面臨主權債務危機,更使中國的外貿蒙上一層陰影。

從四月份起,好日子似乎已經結束了。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的首席經濟專家哈濟銘指出,在四月和五月間,中國許多重要的內政、外交政策和金融趨勢都產生了重大的變革。而對於全球經濟可能進入第二次衰退的憂慮越來越沈重,更進一步令人對中國未來的成長難以太過樂觀。

中國國務院四月十四日打壓房地產市場的一系列政策,的確對貸款、借放款和新建案有所影響,但同時也對市場和投資意願產生負面衝擊。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冷卻,中國的整體投資也開始遲緩。許多投資者開始採取走著瞧的策略,結果中國主要城市的房地產銷售額在五月份銳減44%,連帶使得整體投資遲緩下來。房地產業對整個中國的市場有很大的影響力,去年房地產投資就佔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2.8%,也佔城市固定資產投資的22.1%。

此際,中國的各級地方政府也開始減少對基礎公共設施的投資。中國的中央政府期待,藉此來控制全國經濟過熱的問題;專家卻警告說,繼續對投資加以設限,而國外的需求又疲軟,則中國的出口增長會遭遇更嚴厲的挑戰。

國際大環境不是中國政府能夠掌控的,卻對中國的外銷造成直接的衝擊。當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南歐各國一一出現債務危機後,歐洲國家對中國貨品的需求必然銳減。而歐元對美金和人民幣都貶值,又直接造成歐洲產品銷往美國的有利條件,以及中國貨品銷往歐洲的不利條件。

對此,中國商務部也於上週六發表談話,指出今年下半年,歐洲的債務將到期,這意味著歐洲消費能力的緊縮,也意味著中國的外銷成長將會遭遇極其嚴重的挑戰。《彭博商業週刊》於上週六也發表一篇報導,指出歐洲是中國最大的外銷市場,消耗中國外銷產品的34.4%。當歐洲沒有能力繼續吸收那麼多的中國貨時,供需馬上會失衡。

此刻,中國對雙谷衰退所將產生的衝擊極其憂心,中國商品的供需顯將失衡。令人關切的是:一旦有事,中國過多的商品將往何處傾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