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黃旭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黃旭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黃旭觀點》統一超商揭露的蘭嶼文化危機

    新聞 黃旭觀點》統一超商揭露的蘭嶼文化危機

    2014.07.21 | 19:16

    繼合歡山巔之後,統一超商攻向了海角。作為曾經在蘭嶼長期田野工作的我,不禁憶起1980年代蘭嶼的生活。讓一位學生如此魂縈夢牽,腦中揮之不去的並不是那些著名的觀光「亮點」:地下屋、雙獅岩、拼板舟、飛魚季…這些景象皆特殊、精彩,但經過長期居住你會明瞭,還有一個更令你感動的時刻,它讓這些景象都鮮明了起來。 那是一個族人聚會的生活空間,發生在住家前的涼亭或客廳裡;幾個達悟朋友在街上呼朋引伴,一群人回家後端坐地板,一個民生問題啟動了這個時刻:手邊有些酒,但沒有食物怎麼辦?這時,總有人自告奮勇,回家拿了自製魚槍,戴上蛙鏡,前往海裡潛水打魚,過了約莫一兩個鐘頭,朋友們的飯桌上(正確來說應該是地板上)就出現了八爪魚、剝皮魚等海鮮,眾人分頭殺魚、到廚房料理,一地板的食物就神奇的出現在你眼前。 大自然曾經如此垂手可得,哺育著我的達悟朋友們。餐桌出現過的食物,除了海裡的魚,還有田裡的芋頭、地瓜、山上的龍眼、溪裡的螃蟹、甚至放養的山羊和豬肉。只要透過身體的勞動,這些食物近在咫尺;雙獅岩旁的山羊、村落旁的水芋頭,村前大海是達悟族的冰箱。他們共勞共食,一起在住家裡經營一個酒酣耳熱的社會空間。 1980年代的蘭嶼已經不是日治時代人類學者眼中的研究樂園,貨幣早已流通使用,族人靠著貨幣取得建築材料、香菸和酒類等用品,但相對來說,當時的貨幣在達悟族生活裡,還是居於一種「補充性」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族人對貨幣的依賴相對比較低。一個擅長傳統勞動的達悟男人,只要他願意,就可以讓他自己脫離貨幣的控制;會作船讓他有飛魚吃、會伐木讓他可以自己蓋房子,這也就是說,蘭嶼島像個母親一般「免貨幣」的提供族人生活所需的自然資源。渡過海洋到台灣工作的達悟孩子,在異鄉縱使失業沒賺到貨幣,他們都知道有一個地方,只要他會捕魚種田,母親般的海島永遠等待著他。 但對貨幣的依賴並沒有終點,隨著現代化生活在島上不斷展開,貨幣逐漸不可或缺。餐桌上的菜色,逐漸變得更加多樣,米飯、空心菜、土雞肉、竹筍和豬肉香腸等,它們從台灣透過海空運躍上了蘭嶼的餐桌。你已經可以從椰油村的超市裡買到它們,甚至也可以填寫訂貨單,傳真到台東後,下午的開元港就會駛進一艘載著台灣食物的貨輪。食物確實變得多樣好吃了,但對貨幣的依賴當然也就加深了。 食物的選擇也反映了年輕一輩的口味。很多的家庭是因為小孩子在學校吃慣了台灣食物,家裡長輩為了小孩只好配合。年輕的一輩,相對於80年代外出台灣打工但仍精於傳統勞作的長輩,他們大都接受現代教育的訓練,從地方小學和中學,到台灣的大學甚至研究所,一路讀上來,拜台灣教育制度之賜,愈來愈多人讀到大學,但也愈來愈多人脫離了傳統勞動技藝,甚至失去母語的能力。 貨幣依賴的深化,再加上傳統勞動的退化,形成了目前迫在眉睫的文化危機。這裡指的文化危機,不只是語言和傳統生活方式面臨的困難,甚至也關係到了土地流失和族群的生存。試想,當愈來愈多的族人,不懂得如何捕魚和耕種,土地和海洋的意義會是甚麼? 蘭嶼的土地大都是原住民保留地,但根據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透過權利設定登記和申請,可以允許不同程度的開發。開發一塊土地需要資本,資本投入愈多商業的競爭力愈高,但明顯的,大部分達悟人的資本無法和漢人競爭,因此形成了「人頭」文化,由族人設定登記後取得所有權,或申請開發許可,再由漢人實際投資經營,這在台灣原住民部落已屢見不鮮。環繞著觀光客入口的蘭嶼機場附近,可以看的到愈來愈多、規模也愈來愈大的民宿,其中很多就是由漢人投資興建;而超級市場,不過是這種現象中的一部分。 我們回過頭從年輕一輩的達悟人來看土地,土地已經不一定是生存的勞動現場,他們所受的教育是企管、醫護、觀光、文創產業等等,面對土地的勞動很多人一籌莫展。在這種情形下,土地將會逐漸閒置,鋪陳了外來資本或大資本進入的管道。隨著老人凋零,土地流失因此加劇,民宿和小七超商,都是大爆發前的徵兆。 蘭嶼的達悟族人曾經無懼的對抗核廢惡靈、曾經在東清七號地上勇敢的與官僚搏鬥;面對外來的力量,族人總能團結攜手,力抗不公不義,保衛家鄉。但隨著現代化生活的深化,現在面對的不只是外部力量,卻主要是內部所形成的文化斷裂。外部力量的入侵可以抵禦,但內部的斷裂卻好似發出一個邀請,邀請著外部力量的進入。 統一小七在蘭嶼的設置計畫,因此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蘭嶼發展軌道中一個危機加劇的徵兆,它不是第一個超商,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面對加劇的危機,驅逐徵兆其實是徒然,主要是必須積極處理達悟文化如何傳承的問題。當愈來愈多的族人依賴貨幣生活,傳統的勞動技術和文化逐漸產生斷裂,族人們必須認真的省思,面對愈來愈嚴苛的挑戰,族人的將來何去何從? 歷史無法回頭,現代化生活無法逆轉,貨幣經濟已經在蘭嶼生根,企圖取消貨幣交換商品,只會是蛋頭學者對研究樂園的一種慾望、或異化的都市人對原始生活的想像。如何在現有基礎上,解決兩個重要問題將值得族人進一步思考:第一是如何讓傳統文化活生生的繼承下去,而不是靜態死亡保存;第二是如何讓年輕一輩在大學裡習得的智識或工地裡的技術,皆能在蘭嶼未來發展藍圖中找到位置。必須將這兩個問題扣合在一起,共構共生,才能擬定有效策略,斡旋達悟族面臨的文化危機和生存問題。 傳統的勞動文化,和現代教育培育的技能,兩種工作皆必須在蘭嶼的未來擔任重要角色;兩個問題一體兩面,無法單獨解決其中之一。傳統文化必須透過現代技能取得貨幣支撐;現代技能也必須靠傳統文化獲得貨幣。但如何協調這兩者的合作?如何在人力組織、事業經營、經濟分配等問題上突破舊有社會藩籬?這些問題考驗著當今達悟族社會菁英們的智慧。達悟族部分的中壯年階層,他們有著豐富的「台灣經驗」:曾經在嚴苛的資本遊戲中打過滾、對抗過國家機器的棉裡針,他們具有相當能力和經驗處理這些問題,下一代族人的生存,其實掌握在這批族人手裡,唯一只要能夠拆除舊有社會關係遺留下的邊界。 蘭嶼曾被當作國家的文化櫥窗,列名世界遺產潛力點,在學校教科書中,它是台灣文化教育的經典教材。關心蘭嶼的朋友,無論你是作家或社會名流或僅是一位遊客,讓我們的視界穿過小七,一起守護這塊曾感動你我的土地的未來。 作者:黃旭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副研究員) (圖:翻攝劉克襄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