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黃傑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黃傑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學生參與社運  可扮演部落與社會中介者

    新聞 學生參與社運 可扮演部落與社會中介者

    2013.04.25 | 14:36

    今年309「廢核大遊行」與420「不要告別東海岸徒步行動台北遊行」中,明顯發現不少原住民族大學生積極參與街頭行動。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原民學生Valagas Gadeljeman認為,原民大學生參與類似的社會運動,可以扮演一種「中介者」的角色,亦即把部落以外的議題、資訊分享回部落,在外面參與活動時,也可為自己部落面臨到的問題發聲。    新頭殼網路節目幸福報報--《聲源部落》,22日邀請到目前就讀政治大學民族系的Piho Yuhaw(泰雅族)與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的Valagas Gadeljeman(排灣族)來到現場,與網友分享身為一個原住民學生為何參加社會運動、街頭遊行,甚至主動加入志工行列?以及他們參與活動的心得。    所謂的「參與」,Valagas談到以前大學時參加返鄉服務活動,從中學習到作為一個原住民族大學生如何能將所學帶回部落;進研究所後,因緣際會跟隨台大原聲帶社一起加入溪州部落的議題,之後陸續參加許多社會議題乃至於街頭運動。Piho則說,他一直持續參加工作坊進行田野、部落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漸漸了解到部落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這次420「不要告別東海岸徒步行動台北遊行」中,原住民族的聲音是否有成功的表達出來?Piho認為,原住民族的訴求與聲音似乎未能具體的表達出來,許多原住民族的論述元素與文化內涵,似乎僅成為主辦單位活動的一環,甚為可惜。 Valagas則發現到這場遊行活動其實是一種延續,延續了從台東一路徒步到台北一行人的能量。不過,遊行後的音樂會未能充分延續、分享這種能量,若徒步的一行人能夠在會場分享他們「沿著海岸徒步而行」的心得,對於參與活動的民眾應該更有渲染力與凝聚力,也可以讓參與者了解到開發案不僅汙染環境,更是破壞了原住民的共生、永續發展的精神與傳統文化的聯繫。    身為學生,在這類活動中可以扮演何種角色?Valagas表示,參與這次活動前與部落老人家有稍微談到,在溝通的過程中他發現,學生可以扮演一種「中介者」的角色,亦即把部落以外的議題、資訊分享回部落,在外面參與活動時,也可為自己部落面臨到的問題發聲。在這個過程中,原住民族學生可以一方面反思自己部落的問題,一方面也反思社會的議題。 Piho則認為,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部落自我形成訴求的力道不夠,這可能牽涉許多結構面上的問題,也會反向對於運動者產生無力感,未來的原住民族大學生更應思考如何支持部落、凝聚部落形成力量。
  • 花東所需開發為何?專家:尊重從在地觀點

    新聞 花東所需開發為何?專家:尊重從在地觀點

    2013.04.08 | 17:50

    從美麗灣渡假村事件出發審視花東地區為數眾多的開發案,除了環評制度不受行政機關尊重導致環境遭受無法恢復之損害外,盲目的觀光發展到底帶給花東在地居民什麼樣的機會與未來?今(8)日新頭殼網路節目幸福報報《聲源部落》邀請到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到現場,分享花東在地需要的開發究竟為何? 蔡中岳表示,蘇花高或蘇花改除了興建公路對環境的影響外,若日後完工所引入之財團資金、大批車潮、人潮,對於花東當地原有生活型態、產業結構,將會造成難以想像的連環衝擊效應。他舉例,花蓮遠雄海洋公園的開發與營運,對於當地花蓮壽豐鄉鹽寮村完全沒有幫助,海邊生態也因此而改變,族人無法再像以前一樣與大海共生,而鹽寮國小也廢校了。觀光肥了開發者,但破壞了在地居民的生活型態與文化連結。 開發對於環境的衝擊在美麗灣渡假村事件中更是展露無遺,甚至已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結論無效定讞,行政機關仍罔顧法院確定判決,執意補行環評程序,蔡中岳直指,竟然有開發案是有幾乎完工的建築物,嗣後才繼續補行環評程序,完全架空環境影響評估制度「預防」與「減輕」環境衝擊的機能。 花東開發與觀光發展不應僅著眼於環境衝擊問題,蔡中岳進一步提到,我們更應該關注花東的整體發展到底需要什麼?整體開發產業規劃、綠色人本、在地經濟等,從在地的觀點出發,思考花東的觀光政策。現在行政機關所認知的「開發」往往停留在「移植/複製」外國經驗,新加坡有賽車場,花蓮也要蓋,峇厘島有海岸飯店,台東也要有。再者,這種「盲目」複製經驗時常伴隨創造工作機會的假象利益,以美麗灣渡假村為例,中岳說美麗灣渡假村提供近200個工作機會,但是,以台東現有飯店就已經有相對應的缺額。 針對花東地區亂無章法、不斷增生的各類開發案,蔡中岳認為,我們應該要推行對於「整體觀光政策」的環境影響評估,從總量管制的觀點切入,維護花東整體的環境與生活樣貌,進而監督行政機關是否對於整個花東地區的整體開發有具體方向性,亦得藉此勾勒出屬於花東自身的在地產業面貌。然而,從在地觀點出發並不僅以傳統型態發展而難以使年輕人回流;相對的,在地的觀點可以有創新,也需要包裝與行銷,如此一來,年輕人更能有動力與未來願景促使其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