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心校園午餐  主婦聯盟:菜單透明化不足

    新聞 關心校園午餐 主婦聯盟:菜單透明化不足

    2013.05.24 | 15:49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在今年5月7日舉辦「校園午餐 要營養、不要飼料」記者會,公開要求國小校園午餐供應學童「食品級非基改黃豆」製品,呼籲家長、學校與校園團膳業者,不要再以「飼料級黃豆」餵給孩子們吃了。主婦聯盟調查也發現,台北市153所學校中,僅有11所做到將營養午餐放在「首頁連結」、「公布菜單」、「列舉食材」及「刊登照片」等,「菜單」透明化仍有待加強。 新頭殼網路節目《幸福報報-瘋魅客》5月22日邀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江妙瑩、消費品質委員會主委莫凱君及台中分會主任秘書許心欣,暢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在台北、台中兩地觀察到校園午餐的現況與調查結果。 莫凱君提到,基金會自2005年便開始關心校園午餐議題,「菜單」的透明化資訊一直是該會持續關注的焦點,不僅能從其中檢查是否有太多加工食品及油炸物,也可以藉此觀察學童是否攝取足夠均衡營養及適當熱量。 莫凱君說,很可惜的是,基金會於今年3月5日至19日,針對台北市及新北市國民小學官方網站中校園午餐菜單公布情況進行調查,主要評判的依據為「首頁連結」、「公布菜單」、「列舉食材」及「刊登照片」4種項目;但同時能滿足這4個項目的學校,台北市153所學校中卻僅有11所。 家有2名小學生的許心欣表示,因搬家緣故,小孩曾在台北、台中2地的學校吃午餐,在台北時雖發現便當盒太油,且孩子反映午餐有異物,但當時不夠積極也無機會參與關心。去年加入台中學校的家長會後,有機會成為監廚家長代表, 才慢慢從中學習瞭解孩子學校午餐的運作情形。 許心欣說,在監廚過程中,重點放在食材安全方面,雖然團膳廠商會每日公佈蔬果農藥殘留檢驗報告, 但僅是粗略的快速檢驗法, 有其限制。肉品則由團膳廠商自行抽驗,每月僅抽檢2~10件,且礙於經費,往往是這個月檢查抗生素、下個月檢查磺胺素…等,甚至發現並未檢驗瘦肉精,經反映後才進行一次檢測。 事實上,身為家長的許心欣是最近這1年才開始關心校園午餐食材安全的事,因為之前曾發生校園毒午餐事件,且蔬果易有農藥殘留,肉品也有藥物,深感若能從校園午餐食材安全進行制度性的改革,才能造福保障學生在校的飲食安全。 莫凱君更舉例指出,在某些學校首頁完全無法找到校園午餐任何資訊;某些學校所公佈的菜單早已過期;有些則以請洽某某網頁或被指引連結至校外部落格或直接進入供應廠商網站,繞了一大圈才取得菜單等情況也屢見不鮮;或者出現「黃金紅末炒」、「香頌粟米」等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菜名,難以從文字中了解菜色究係為何。既不了解實際營養成分,也不知道熱量與烹煮方式…等。但行文至官方所得到的卻是,台北有86%的學校有將校園午餐資訊公告在網路上等含糊的答覆。 許心欣接著介紹台中分會也在調查校園午餐菜單資訊公開的情況,台中市教育局規定本學年起,各校要上傳每週菜單、營養分析、食材合格證明文件及每日菜色照片至學校網站之午餐專區,讓家長可以隨時查詢了解孩子在學校吃了甚麼。將根據網站調查結果得知各校午餐資訊揭露情形。 江妙瑩呼籲學童的身體還在發展階段,從校園午餐為學童健康把關,政府和家長責無旁貸。但學校的午餐委員多半會注重食材衛生與美味的問題,卻鮮少關注食材來源和安全性,請家長莫小覷校園午餐對學童健康的影響。
  • 過好年  主婦聯盟教你環保清潔法

    新聞 過好年 主婦聯盟教你環保清潔法

    2013.01.24 | 17:52

    農曆年節將近,又到了家家戶戶年終大掃除的時候,你家準備清潔溜溜過個乾淨好年了嗎?主婦聯盟特別以廢油肥皂、壓克力刷布、兩根綁在一起的舊牙刷和尖頭吸管,這些在生活周遭隨手可得之物,教導民眾如何環保清潔過好年。 新頭殼網路節目幸福報報-《瘋魅客》23日特別邀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成員謝璧如、莫凱君及林麗維來介紹小蘇打、檸檬酸及肥皂等環保清潔代用品,教民眾輕鬆打掃無負擔,過個環保健康的新年。 主持人謝璧如表示,多年來,主婦聯盟一直努力推廣使用對人體健康、安全,對環境友善的清潔用品。小蘇打粉、醋及肥皂等傳統的天然洗滌用品,均是生活周遭隨手可得之物,不僅清潔效果很好,而且使用方便,不會在環境中蓄積危害。 志工林麗維則當場示範把小蘇打撒在油膩的碟子上,拿起壓克力刷布沾水後,就很輕鬆的將碟子洗得煥然一新。另外,為避免家中水管使用過久阻塞,林麗維也當場示範利用小蘇打及檸檬酸的酸鹼中和起泡的效果來保養水管。 另一位來賓莫凱君則拿起擺在桌上的廢油肥皂、壓克力刷布、兩根綁在一起的舊牙刷和尖頭吸管,介紹這是主婦聯盟長年推薦的環保清潔組合。她說,廢油肥皂是利用回收的廢油製成,不僅降低廢油對環境的污染,也體現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精神;壓克力刷布則是另一種代替菜瓜布的選擇,可以很簡單清潔茶垢或保鮮盒的油脂;舊牙刷和尖頭吸管,則是可以利用牙刷長度及吸管尖端清潔平常不易察覺的小細縫。接著,她也提醒民眾若要有效的刷洗衣領和袖口污漬,再生皂或小蘇打都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 主持人謝璧如表示,針對這些清潔方式及環保小物DIY,主婦聯盟都有不定期推出課程,而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這些大掃除活動中常見環保清潔方式,可以參考該聯盟2007年出版的《我的清潔手冊》,或至主婦聯盟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頁查詢。 謝璧如說,希望這個新年,大家不要再使用化學合成洗劑污染環境及自身健康,只要熟記環保清潔的方式,大家就能過一個乾淨又安全的好年。
  • 2012代表字  主婦聯盟選出「安」

    新聞 2012代表字 主婦聯盟選出「安」

    2013.01.09 | 19:50

    剛過去的2012年年度代表字是什麼?主婦聯盟特別選出「安」字,為該聯盟2012年的代表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表示,「安」,代表著安心、安全,從字形看來,這個會意字為「女」在「宀」下面,可以闡釋為女人在家裡成為平安的基礎,衍伸到大範圍當中,婦女的角色可說是整個社會安定的核心力量。 新頭殼網路節目幸福報報《瘋魅客》今(9)日特別邀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和常務監事呂美鸞來到現場,跟網友分享2012年的年度代表字「安」,以及背後的代表意議。 陳曼麗表示,去年上半年由主婦聯盟號召反對含瘦肉精美國牛肉進口的台灣行動,正可以作為一個台灣「食不安心」的範例。人民的健康風險及政府對食品的把關,抵擋不了國際局勢中台美政治的角力,台灣政府在美國稍加施壓即潰不成軍,讓人絲毫無法安心,因此也是主婦聯盟2012年的行動主軸。 呂美鸞則強調,去年3月舉辦了慶祝主婦聯盟成立25周年的系列活動,從自己一路走來的參與經驗,看到基金會在食品安全、環境安全的議題上責無旁貸的角色;社會大眾對主婦聯盟在各項環保主題上的發聲與行動,也有深切的期許。 主婦聯盟表示,該聯盟從母親疼惜土地珍愛環境的角度出發,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女性共同學習和行動,發展成影響台灣社會的重要民間社團。今天,這個25歲的組織,需要各界更多的參與和支持,捐款1,200元以上即可成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年度會友,以行動來支持基金會的環保倡議及公益發聲。
  • 尊重生命  主婦聯盟推高齡「善終」

    新聞 尊重生命 主婦聯盟推高齡「善終」

    2012.12.13 | 14:53

    2007年開始,主婦聯盟與「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合作,推動簽署「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DNR),並出版「生命記事本」,宣導不做無謂的延命急救。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林貴瑛表示,對於長年臥病親人的照護,不只著眼於延長生命臨終期的過程,更應該考慮生命的尊嚴和品質,這就是該聯盟推動年長者「善終」的目的。 13日《瘋魅客》節目邀請到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監事呂美鸞、以及長期深入關切高齡者善終議題的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林貴瑛、主婦聯盟基金會綠繪本召集人黃美釵,為網友剖析現行醫療體制與病人家屬面對死亡的省思,善終的追求,體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林貴瑛表示,以傳統觀念來看台灣社會,照顧長者、陪伴病人多由女性擔任,隨著社會高齡化、少子化現象,不少女性朋友所承擔的陪病重擔加劇,在陪病的經驗中,眼睜睜看著親人年老體衰、長期臥病,無法改善健康卻還要急救,無止境的忍受洗腎、插管、氣切…等等,為的只是延續一口氣,多數子女為免於不孝的罪名都傾向於接受急救直到最後。 林貴瑛說,有感於此,2008年9月,婦女成長委員會成員之一的母親往生,在舉辦了一場富有社會關懷意義的告別式中,邀請馬偕醫院安寧照護基金會醫師演講,宣導緩和醫療意願書的簽署,呼籲社會大眾重視生命品質,對於長年臥病親人的照護,不只著眼於延長生命臨終期的過程,生命的尊嚴和品質也要列入考量。 她接著說,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在2008-2009年特別企劃「活得健康 走得自然」宣導活動,2012持續對各地社區民眾宣導安寧緩和醫療理念及高齡者的善終,促使民眾對生命有更正向的思考與想法,在面對家中親人臨終前的醫療選擇有新的思維。 黃美釵表示,2000年6月7日我國立法實施「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於2002年11月23日修訂),賦予國民可以在臨終時選擇或拒絕心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e,DNR)的權利。條例中規定,自己簽署DNR意願書或家人簽署DNR同意書的病人,如罹患末期疾病,臨終時可以不再受到CPR的折磨。 黃美釵指出,在急救過程中,如果已被接上呼吸器,始終無法恢復呼吸時,已簽署意願書者得以撤除呼吸器;而未簽署者,則依法不能撤除,只好讓病人及家人繼續承受痛苦,直到心跳自然停止。 黃美釵說,她必須一再強調的是,簽署DNR意願書,絕不代表簽署者有了傷病時不被救治。「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明文規定「由2位醫師診斷確為末期病人,病程進展至死亡已屬不可避免」,才可遵照病人意願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更何況意願書中清楚載明,簽署者「願意接受緩解性、支持性的醫療照護」,表示醫護人員會給予病人妥適的照護,以減輕其痛苦,絕不縮短生命,更不用安樂死,也就是說,DNR的精神在於不做無謂的「延命」急救。 主婦聯盟表示,因為年輕的生命是有無限可能與奇蹟,所以今年與婦委會多位成員經多次商討後,決議將善終議題偏向高齡者。希望每一位長者都能活的健康,走的自然。透過宣揚愛的故事與孝順的意義,「善終」是醫療人員與家屬送給末期病人最大的禮物與承諾。
  • 蔬菜未訂硝酸鹽標準  主婦聯盟憂

    新聞 蔬菜未訂硝酸鹽標準 主婦聯盟憂

    2012.11.15 | 19:36

    先進國家近年已陸續規範蔬菜硝酸鹽含量,以保護國民健康,但台灣迄今卻仍未重視。主婦聯盟要求政府應盡快訂出蔬菜硝酸鹽安全含量標準,要求農民合理化施肥,以維護土地環境、水源及蔬菜減少硝酸鹽污染,保障國人健康。 新頭殼14日「瘋魅客」節目邀請到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林貴瑛、以及長期深入關心蔬果安全的林憶芳、張玉鈴,為網友剖析蔬菜硝酸鹽對人體的危害、台灣蔬菜生產的現狀,以及背後潛在的環境與健康風險。 硝酸鹽對人體有怎樣的危害?主婦聯盟首先表示,硝酸鹽進入人體時,會與唾液中的細菌及消化酶作用形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進入胃部,可能轉化為致癌性很強的亞硝胺,因此高硝酸鹽殘留的蔬菜是危險蔬菜。 主婦聯盟補充說,眾所皆知煙燻肉製品最好少吃,因為含有食品添加物-硝酸鹽,卻不知葉菜中的硝酸鹽含量更高。衛生署對加工肉品硝酸鹽含量,早訂有國家標準法定不得高過70ppm(mg/kg),但卻未對蔬菜訂定硝酸鹽限量標準,尤其台灣人食用蔬菜的量又是外國人的數倍,風險更高。 張玉鈴表示,蔬菜硝酸鹽含量過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農民施用太多肥料,其中影響硝酸鹽殘留的最主要肥料就是氮肥。國人飲食習慣偏重食用葉菜類蔬菜,而葉菜最喜歡氮肥,因此國人常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的硝酸鹽造成身體的不適,甚至於提高致癌發生率。 張玉鈴說,施用太多肥料的農地所生產出來的蔬菜,除了生長期較短、植株外觀看來較大外,其實營養並不高,並且會失去蔬菜特有的風味及口感,跟民眾追求健康的原則背道而馳。 林憶芳表示,硝酸鹽對嬰兒的危害遠高於一般成人,1960年代初期,在德國南部靠近奧國和義大利邊界的1個小村莊裏,有1年, 200個初生嬰兒中有1/3得了藍嬰症,皮膚變成藍紫色、呼吸困難,其中一半不治死亡。 林憶芳進一步指出,後來經過醫學專家們研究的結果,原因指向攝取過高硝酸離子所致。當地是在歐洲內陸畜牧發達地區,灌溉水與飲用水所含的硝酸離子都很高,當嬰兒哺乳或餵食蔬菜泥的時候,就會攝取過量的硝酸離子而罹患藍嬰症。其症狀是皮膚發紺,逐漸呈藍紫色,呼吸困難,最後如果救治不及時就會死亡。 主婦聯盟認為,減少硝酸離子的攝取,會讓國民更健康,也期望減硝酸離子的蔬菜,會成為全民都很容易取得的食物。事實上,合理控管含氮肥料的努力,更能提升台灣農產品的品質與降低農作物生產所需的肥料、農藥及人力支出,從而有利於降低農業經營的成本。 主婦聯盟強調,政府應儘速制定蔬菜硝酸鹽含量規範,而有機蔬菜應增加低硝酸鹽驗證,以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應定期抽驗市售蔬菜硝酸鹽含量,並公布檢驗結果。最後,主婦聯盟也認為,政府應進行蔬菜硝酸鹽相關環境監測、檢驗及健康風險研究。 主婦聯盟特別教網友如何自救--硝酸鹽試紙檢測 材料: 1.葉菜1~2把 2.清水 1~2公升 3.硝酸鹽試紙1~2片 器材 1.果汁機(容量1公升以上) 2.量杯(容量1公升,最小刻度為10毫升) 3.料理用電子秤(靈敏度到1公克) 4.菜刀&砧板 方法: 1.葉菜不必清洗,切除不食用部位,均勻取樣切碎 葉菜選2-3株 包心菜縱剖面對切再對切後(像切蘋果),取一切片後再切碎 蘿蔔去皮後縱切,取一薄切片後切碎 2.秤取20g蔬菜食用部位,加水980cc,用果汁機打1分鐘使其呈均質狀(此比例為稀釋50倍,其餘稀釋倍數所需菜重與水量,請參考表一) 表一、菜量與水比例之稀釋倍數 蔬菜重量(g) 加水量(cc) 稀釋倍數 50 950 20 25 975 40 20 980 50 3.試紙沾入菜汁約2秒取出,甩出多餘汁液 4.等待60秒後,與色差表比色,觀察估計最相近的數值 5.數值乘以50即為該蔬菜硝酸鹽含量(ppm)
  • 輻射食物安全問題  民團籲政府把關

    新聞 輻射食物安全問題 民團籲政府把關

    2012.09.14 | 11:22

    311福島核災屆滿一年,日本將國內食品的輻射容許值調降至每公斤100貝克,台灣衛生署卻於8月29日大幅放寬輻射食品的標準(每公斤600貝克)。對此主婦聯盟質疑背後考量的因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並要求政府能嚴格守護民眾「免於吃到輻射污染食物」的權利,莫讓台灣成為輻「銫」廚餘桶。長期關心核電與輻射汙染的瘋綠電行動聯盟發起人小宮有紀子也呼籲說,「我以一個媽媽的心情來說,很希望台灣也能詳細公佈各種食品的輻射數值」。 9月12日新頭殼「幸福報報─瘋魅客」節目邀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非核家園小組召集人陳淑宇、以及長期深入關心核電及輻射污染的小宮有紀子、羅美音,為我們分享輻射食品潛在的環境與健康風險。 小宮有紀子表示,在福島核電廠爆炸後,輻射塵便隨著空氣、水進入食物當中,研究顯示攝入輻射食品與罹患白血病有高度相關,若是低限量的攝取,可能會產生頭暈拉肚子或造成基因影響等。 她指出福島核災至今,日本政府針對福島縣0-18歲,共計4萬多名的兒童進行甲狀腺檢驗,發現36%的兒童發生甲狀腺囊腫。此外,牛肉及豬肉也檢驗出含有銫,主要是來自於飼料的污染。 小宮有紀子說,日本政府公告每日食品的輻射檢測值,但在台灣卻僅能從官網上看到食品輻射檢測為未檢出,卻不知道是0或369貝克,檢驗結果的公信力令人懷疑。她呼籲說,「我以一個媽媽的心情來說,很希望台灣也能詳細公佈各種食品的輻射數值」。 羅美音則分享2011年日本輸出台灣的主要農林水產物、食品種類,當中有香菸、蘋果、調味料、酒精飲料、干貝、仙貝、山藥…等。台灣只限制日本5縣市的食品不得進口,但卻未要求標示產地。羅美音更點出台灣飲料及飼料並未管制輻射量,衛生署目前也無檢驗的能力。原能會現階的作法是先做快篩,如果有到達每公斤10貝克,才會進行搗碎性篩檢。 陳淑宇指出,半衰期長達30年之久的輻射物質銫一旦被人體攝取,其影響會更長遠。她說,在8月份民間與立委接力抗爭下,政府決定暫緩公告修正標準,但仍期盼政府能公開修法過程,對外說明納入哪些健康風險評估? 陳淑宇說,政府應該說明,健康風險評估應加入針對敏感族群、國人飲食習慣及輻射環境背景值等考量,莫讓國人健康葬送在黑箱作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