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曾嬿卿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曾嬿卿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財訊專訪…蔡英文:政治這條路沒有天才,花了很多時間做執政準備(曾嬿卿)

    新聞 財訊專訪…蔡英文:政治這條路沒有天才,花了很多時間做執政準備(曾嬿卿)

    2015.11.04 | 17:14

    在台灣經濟衰退、薪資低盪、人心低迷的社會氛圍下,明年選出來的新總統,幾乎不會有太長的蜜月期,大家把希望寄託在這個新領袖身上,期待他快速端出解決方案,把這個不斷往下墬的台灣拉上來。這是一個跟時間賽跑的總統!很少有哪一次大選像這次一樣,票都還沒投,已經一面倒的預測當選人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民調上,以極大的差距贏過對手朱立倫,如果沒有意外,她很可能是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對於這個百廢待舉的國家,蔡英文有什麼治國解方?她的政策牛肉到底好不好?她會是怎樣的領導人?台灣民眾有期待,但也有疑惑,畢竟我們都經歷了兩位開高走低的民選總統!她說她和團隊很認真地為執政作足了準備,且聽「小英開講」,看她的錦囊妙計是什麼! 台灣人民期待改革,期待「英明領袖」來帶領他們走出困局,但為何聲望曾經那麼高的馬總統卻失敗了?蔡英文從中得到什麼警惕、不讓自己重蹈覆轍?她又如何看待自己領導人的角色?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台灣年輕人低薪問題嚴重,你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根源來解決:企業為何沒加薪能力?以我們現在這種經濟發展形態,以出口、代工、算毛利的心情來經營企業,每一分錢都錙銖必較,這種生產形態與產品,世界上還有很多人跟你競爭,老實說這種工業產品世界上已經是供過於求了,企業活在一個成本、成本、成本壓力的年代,要他加薪,他會說可以啊,員工拿出你的價值出來!我們的教育制度,人才培養的過程,是不是符合這些企業界的需求?現在每個人都上大學,他就不願意到第一線的生產線,看得出人才市場是扭曲的市場,產業結構也都還是代工形態,這兩個問題加起來就是我們低薪的問題,必須解那個套才行,產業結構一定要走向創新的時代。但人的觀念沒改變,從不想明天要做什麼?我們要著眼下個世代的產業,台灣產業在ICT〈資通訊技術〉之後,下個世代是什麼? 我們提出「五大策略性產業」就是希望企業往前走,到IOT〈物聯網〉、工業4.0,在現有基礎上去找下個世代應用,我們的ICT產業最有價值的是那幾位白手起家的人,欠缺的是承擔風險的能力與心理準備。 問:為何是這五大?台灣有什麼競爭優勢? 答:一是從台灣內需面看,過去大家只看出口這一塊,其實2300萬人口也不算小,有產業支撐可能性;第二,這個世代的產業已經走到盡頭了,你下個世代在哪裡呢?這就要看世界趨勢往哪裡走,就跟著走;三是看我們的優勢何在,我們有條件發展的,把國家資源放進去會長大的。 台灣有人才、資源、優勢,卻多是這裡一些、那裡一些分散開來,怎麼整合起來,讓他自己有動能,可以發揮互補性、綜效,這樣台灣外流的人才才想回來,人才需要舞台,所以把這個計畫稱為舞台計畫。 這五個舞台計畫讓產業有凝聚效果,政策要讓他有效果,要把柴堆好,一點火就熊熊燒起來了,你只要在燒的過程中添加柴火,政策能量就出來了。過去馬政府常這時提一個政策,那時提一個政策,一根柴火燒完就沒有了,浪費掉很多公共資源。最明顯的例子就是2009年發了八、九百億元的消費券,燒掉沒有了,這八、九百億元如果去當作堆柴堆起來,過程中持續添加柴火,經濟動能會更大。 問:這些柴火包括什麼? 答:你的資金與人才從哪裡來?就是點火嘛!如果每件事情都用政府預算,一是政府沒那麼多錢;二是政府沒那麼多聰明專業的人,能把錢花得很值得,這些大型計畫必須是公私部門一起來做才有可能。但私部門沒有整體規畫與國家資源可以整併的能力,由政府成為主導力量來做整合,因為我們沒有像韓國三星這種大企業,主導了韓國20%的GDP〈國內生產毛額〉,但國家某種程度要承擔那樣的責任,企業沒辦法達到的規模,政府要挑起來,要運用到很多政府的資源。我們要用一個機制,讓資金不只是來自公部門,還有來自民間甚至是國外的資金,可以被整合到這個機制裡去,這個國家級的基金,不一定是我們過去講的主權基金或國發基金,用意是補民間不足,但他也必須要有一個龐大的專業團隊,補公部門的不足。其實現在私部門專業能量也可能不足,台灣的工業銀行、投資銀行的能量幾乎都沒有了,以前還有交通銀行、中華開發等,現在幾乎都沒有了。 建立國家型的基金,一來用國家力量補民間的不足;二來要補國家與民間專業能力的不足,這麼大規模的團隊要有全世界的人才,同時也建立起自己投資與產業人才。 問:像新加坡的淡馬錫基金嗎? 答:有點像,但我們不必然像它一樣。一來用國家力量補民間的不足;二來要補國家與民間專業能力的不足,這麼大規模的團隊要有全世界的人才,只有國家型的基金才養得起這麼大的團隊,將來人才可進進出出,讓他可以在民間也養起團隊,政府帶頭的隊伍裡,民間團隊一直加入,同時也建立起自己投資與產業人才。 這些要做什麼呢?我們下世代的產業還是有很多軟硬體的基礎建設要做,我們習慣政府做或BOT,但未來這個基金也可以帶頭做,可以在市場上發行債券,也可以到資本市場集資。這種機制建立後,國家建設選項比較多,也更有效率,更有專業性。 但我必須講,政治環境一直是我們國家大型建設最頭痛的事,好像每個BOT到現在都有很大的爭議,所以要建立這種國家型基金,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法規基礎,讓它在每一個產業去點火,去做基礎工程的投入,招攬最好的人才,取得最先進技術,培育最好的機構或人才。 問:你還會用其他政策工具去拉拔這五大策略產業嗎?例如減稅? 答:聽到減稅,林全(政策召集人)就要跳起來了!減稅不是不能做,但要把減稅的條件、時間、規模說好,我們每次一減稅,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落日,每次要費好大工夫才能落日,要減稅,必須標的確定、時間有限制、條件要明確。 不過減稅不是唯一的工具,設計不當被濫用的機會很多,而且它不夠透明,「獎投條例」讓政府每年損失的稅收多少都不知道,最高應該接近千億元,這很恐怖;所以研究政策工具的人比較喜歡用補貼,比較透明,有支出就知道錢花到哪裡。 問:企業界另一個關心重點是兩岸經貿往來,金融服務業就很想知道「服貿協議」這個問題怎麼解? 答:兩岸經貿談判,如果你自己的本錢不夠厚,談起來是很辛苦的,你必須要有產業競爭的能量才有談的本錢。我們下個世代的金融產業要做什麼,自己要想一想,即使到了中國市場,市場雖然很大,但競爭者更多,或許一時可以進去,但能保你永遠嗎?你不再創新、有競爭能量,進去以後呢? 我好幾次講兩岸政策,「服貿協議」要先立法「兩岸監督條例」後才審查,再來檢視服務業哪些東西要重新處理?要有什麼樣的調整,再來進行談判,談判會繼續下去。我們這個談判比較奇怪的是,歷來都是先談貨品貿易再談金融服務,這次卻先談了金融服務,這其實是個繁複龐雜的內容,我們在很短的時間裡談完,一定有思慮不周的地方,也必須重新檢視當初有什麼不足、再來調整。 重點在於後面整體對外談判怎麼建構?這不僅是對兩岸談判,將來像TPP都牽涉到相同問題,資訊流通問題、透明化的問題,你的社會溝通、社會利益平衡問題……,這些都是龐大的工程。 我這次去日本訪問,日本告訴我們,他們TPP談判,光是對策本部就有一百多位專業幕僚,另有兩百多位分散在各部會的工作人員接受本部指揮,還不包括部會裡數百位的相關人員,這是很龐大的組織。 很多人都以為TPP談的就是關稅問題、多少時間內開放多少市場,其實除了技術性的談判外,也有很政治性的問題要處理,市場開放一定有失有得,怎麼去做平衡處理?在國際政治場合有無嫺熟到可以和對方部門溝通?例如以前我們跟美國談判雞肉牛肉時,可否直接去找美國雞肉牛肉供應商談問題?必須有一組人很機動,和各方談,跟對方政府、業者談,並與國內溝通。一個成功的談判,三分之二靠與各方溝通,耗盡很大的時間和人力成本,產業的專業、談判的專業只占三分之一而已。所以主導談判的,不會只是一個官僚而已,他必須有政治經驗,也有處理公眾事務能力的人。 問:台灣面臨一個必須迫切解決的問題,就是年金即將破產,你如何處理? 答:我覺得這是一個執政準備的問題,有沒有做政治上充分的準備。大家都知道現在不處理,過幾年就破產,現在流動性的收支下還能維持一定的平衡,五年之後他就開始吃你的老本,軍保二○一七年就破產,你要等到破產才來處理嗎?所以現在就要開始做財務重整計畫,你把它當作財務重整而不是社會鬥爭過程,這才是一個正確的心態。 這過程有些人現有的必須要放棄,來維持社會基本的公平性,讓我們的年金可以永續。現在問題是,怎麼讓一些人放棄他現在有的?或怎麼讓一些人增加他的負擔?這個社會必須要有一個相互說服的過程,而且去產生對未來世代的共同責任感。大家也知道如果現在不處理,將來可能什麼都沒有,現在處理,年金可能領得少一點,但是可以永續的。如果大家調整心態,把它當財務重整,把它當作是對下個世代的責任;然後,調整的手段必須和緩。你讓現在領退休金的人,一下子少領很多,他生活沒辦法過下去,所以必須是遞減的過程,讓他慢慢調整他的生活,所以調整的手段與時間表必須要緩和,同時也必須要考慮到經濟成長與就業情況,在制度設計上必須要有一定浮動的情況,好的時候多領,差的時候少領,大家共同承擔經濟起伏的風險。然後大家就坐下來談,我們可以共同承擔到什麼程度?大家分配的責任是怎樣?這恐怕是台灣社會面臨到的最大危機,如果台灣社會能夠成功的化危機為轉機,那台灣的民主化就完全成功了。 這牽涉到社會整體的協商,也牽涉到專業。有一群專業的人,把財務設算、把經濟因素納進到各式各樣的方案裡去,所以我們會組一個委員會,把資料做整理、公開,再來做社會協商。 每個政黨都有他的版本,但現在不是版本好與壞的問題,而是社會最能支持什麼版本,他必須經過社會協商過程,把它變成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版本。 問:軍公教跟勞工的利益天差地遠,大家怎麼會有交集、有共識呢? 答:這要建構在大家對未來的責任感。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調整,一個社會一段時間會面臨社會調整期,不調整,這個社會就崩解了。民主時代有他自己調控的機制,讓社會不會崩解;但威權時代沒有調節機制,常面臨崩解的挑戰。 問:你任內一定會處理這個問題? 答:等到下一任恐怕來不及了,五年之內就支大於收了,趁現在基金還在收大於支的情況下趕快來處理。 問:馬總統曾經聲望這麼高,現在卻一事無成,你如何不重蹈覆轍? 答:執政準備要做好。我們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在做執政準備,不是只有政策問題,對台灣民間的了解、人的想法,他們一天的生活跟遭遇,去做了解很重要。我也做過精英式的官僚,關起門來看報告、看數字做決策,總缺乏人的感覺,當你去看了這麼多,跟這麼多人接觸的時候,你做政策時,腦中總會浮現出這些人的影子,會想說這件事情做下去對這些人有什麼影響,那就是真實的感覺,你的政策會有溫度的。當你的政策有溫度時,你的人民就比較會接受你的政策,很冷的天氣給他一杯冰開水,他當然喝不下去,給他溫開水,他就喝得下去。所以政策溫度很重要,油電雙漲的時機就是最壞的時機就可以了解了。 問:你怎麼看朱立倫這個對手? 答:我要強調一件事,政治這條路上絕對沒有天才,很多都是靠歷練靠觀察,看你跟社會的觀察是不是一樣的?有沒有差距?差距在哪裡?對於朱立倫的觀察,社會已經很多了,不是嗎?唉,朱立倫罵我模糊,他不知道當我模糊的時候,只是我表現我的教養與禮貌的時候。對對對,我應該講『期待他是一個可敬的對手』,對不對?這是標準答案。 問:你的小英式領導是什麼?你展現出與過去幾任總統不一樣在哪裡? 答:一個領導人不需要是最聰明、最有學問的那一個,老覺得自己是,那就糟了。領導人要有自己的意志,要有對人的感覺,要讓每一人做他最擅長的事情,知人善任很重要,信任也很重要。他們常常就自己做起來了,你要信任他們,我也都埋單,你和你工作的團隊要有信任基礎,要放手讓他們去做,領導人不可能三頭六臂什麼都做。 我常逼他們做一件事,坐下來相互攻擊一下,因為每個人的思考都有盲點,通常我攻擊你的時候就是我準備要接受你意見的時候,其實我在幫你檢查,他們有時以為我很凶很惱火,沒有,我要用很凶的態度去測試他對他自己的信心強度,問完以後我那猙獰的面孔當然就收回來了。對待被你領導的人,你要要求很嚴,因為他們做的事情都會影響到這個國家,不能出任何差錯,所以有人出差錯被我念的時候,我當然很生氣,但是我同時要他在腦袋裡記住,下一次不能再犯錯了。但是,犯錯我們集體負責。 (專訪全文暨相關報導見財訊雙週刊489期/11月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