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姚人多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姚人多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姚人多觀點》同歸於盡的換柱計畫

    新聞 姚人多觀點》同歸於盡的換柱計畫

    2015.10.06 | 21:15

    洪秀柱與朱立倫鬧翻了,這是再怎麼不想面對現實的人都不得不承認的事實。這大概是台灣選舉史上最大的鬧劇,也大概是國民黨內鬥爭史上最慘烈的橋段。最不該鬧翻的兩個人卻鬧翻了,一個是黨主席,一個是總統參選人。照理來說,他們兩個現在應該攜手合作,拼了命贏得勝選。從來沒有一個政黨的總統參選人,要靠開記者會打臉黨主席來博取同情,也從來沒有一個黨主席,處心積慮,運籌帷幄了幾個月,只為了把總統參選人換掉。 種種跡象顯示,朱立倫佈局了很久,同時,他也小心翼翼地處理洪秀柱的情緒。他三番兩次地跟洪秀柱針對參選一事進行溝通,其目的不外是希望這件事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在政治上,這件事完美的結局只有一個,就是洪秀柱自己退選。任何其他的可能性,如果不是會違反《選罷法》,就是會殺到刀刀見骨。朱立倫當然清楚,所以也曾經很努力希望用勸退的方式來結束國民黨的窘境。 其實,朱立倫原本是希望在10月底之前完成他的換柱計畫。台灣國民黨聯盟以及江碩平中常會的提案,當然是他計畫的一部份。不過,處事小心的他知道自己出場的正當性有問題,所以,他希望分兩階段來處理這件事。第一階段先把洪秀柱換掉,第二階段,再營造他受萬眾期待的聲勢。他希望換柱這件事被詮釋成,他被民眾拱出來救黨,而不是他主動把洪秀柱踢掉。基於這一點原因,他需要多一點時間來說服洪秀柱,同時也為他自己爭取多一點時間來營造他為了黨「承擔」的印象。 不過,天不從人願,由於他身邊的人嘴巴太大,到處亂講的結果就是,消息提早在媒體上曝光。這導致了朱立倫現在騎虎難下的難堪處境。根據瞭解,江碩平的案子已經排進明天的國民黨中常會。洪秀柱選擇在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全力反擊,甚至傳出跟朱立倫密會的過程中有錄音檔這件事情,用意就在於牽制與警告朱立倫。洪秀柱的記者會雖然是老調重彈,不過整體上算是成功。朱立倫一定會跟他的幕僚開會討論,明天如何處理這個案子。按照慣例,他身邊會出現主戰派跟主和派。不過,依目前的局勢看來,主戰派應該會佔上風。這中間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要取代洪秀柱擔任總統候選人的消息已經曝光,現在收手,豈不是鬧劇一場? 明天國民黨中常會如何處理洪秀柱,也跟挺朱部隊集結的情況有關。根據媒體報導,朱立倫已經做過黨代表意願的調查,今天晚上,他應該會知道,到底有多少人願意站在他這邊。掌握黨機器的人畢竟有一些優勢,加上洪秀柱的民調低落是事實,這兩項有利的因素,他應該懂得把它們發揮到最大。換句話說,如果朱立倫要硬幹,他的確有本錢這樣做。 不過,我必須強調,明天朱立倫會怎麼做不只懸於他的一念之間,它還牽涉到洪秀柱的心智狀態。就一個正常理性人的前提下,洪秀柱就會是一個可以溝通協商的同志。不過,一旦國民黨諸公發現,洪秀柱是抱著玉石俱焚的心態來面對這件事情時,那答案又會不一樣。還是老話一句,如果洪秀柱本人不願意退,這整件事情就會不了了之。馬英九與朱立倫都以不沾鍋聞名台灣政壇,根據過去累積下來的規則,遇到洪秀柱這種死纏爛打的人,他們很有可能會選擇躲得遠遠的。國民黨一切的政治運作都是立基於,權利受損者會乖乖認命的前提下。因為這個黨過去擁有龐大的資源,這次你損失一點,下次再補給你。然而,一旦有人不認命,那就脫離了國民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了。現在的洪秀柱,看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換句話說,儘管換柱已成定局,明天的中常會還是有可能雷聲大雨點小。果真如此,接下來朱立倫就要面對,他是否還能繼續領導這個黨的問題了。沒有人會天真地認為,洪秀柱過了明天這一關,就能駕馭整個黨機器。反過來講,也沒有人會天真地相信,朱立倫換柱不成能全身而退。朱立倫最糟的情況就是被國民黨的大老們丟包。明明是一個所有人都同意的計畫,不過,負責執行計畫的人最終必須承擔所有一切後果。馬英九一看情勢不對,很有可能會出面制止這一切。同樣的道理,對這件事情始終躲得遠遠的王金平,也很有可能會在適當時刻,與換柱不成的朱立倫撇清關係。千算萬算的朱立倫,在這光輝的10月,讓自己處於這種境地,實在是始料未及。 換一個角度來看,就算洪秀柱過得了明天這一關,她的民調也不會從此扶搖直上。當然,洪秀柱會得到一些同情,但是,選總統畢竟不是慈善事業,它最終還是會回歸到政策、人格、魅力等因素上頭。打敗了朱立倫不等於打敗了蔡英文。這是現階段國民黨這個政黨最扭曲的一面。 總而言之,朱立倫的計畫雖然縝密,不過他過於托大,過於相信他能隻手遮天。他放任他的幕僚到處放話,最終計畫提前曝光,讓洪秀柱還有反擊的機會。就政治上的資源來看,他的確有籌碼致洪秀柱於死地。不過,這樣做可能會讓更多國民黨狗屁倒灶的事情公諸於世。他要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才能取得總統參選人的位置。洪秀柱要救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臉上寫著「同歸於盡」四個字,這樣做也許可以讓那些原本就孬的國民黨大老們收手。不過,她繼續選下去,國民黨還是死路一條。選舉只剩3個多月了,一個孬主席卻想要把一個不認命的候選人換掉,我彷彿已經聽到地方上那些國民黨立委參選人在哀嚎。 作者:姚人多(清大社會所所長)
  • 姚人多觀點》召喚統派支持者--三個觀察朱習會的重點

    新聞 姚人多觀點》召喚統派支持者--三個觀察朱習會的重點

    2015.05.05 | 17:34

    眾所矚目的「朱習會」於日前結束,被外界形容成國民黨救世主的朱立倫主席,這一次「御駕親征」。他原本期待開創屬於他的新時代,不過,最終成果各方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光是聽到他在中國境內提到「中華民國」四個字就感動到無法自己,有人則是認為他比馬英九還馬英九,在國家主權立場上,往後退了一大步。 應該如何看待國共領導人的這一場會面?我建議,應該從三個角度來切入。這三個角度各自以一個問題為開端,它們所帶出來的答案,綜合起來,便可以拼湊出這一場會面的所有政治意涵。 第一、為什麼他們還在談「九二共識」?乍看之下,這是一個奇怪的問題。人們第一個直覺的反應是,如果不談「九二共識」,這兩個以統一為最終目標的政黨還能談什麼?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之處。2012年的台灣總統大選,中國方面透過各種管道強打這個「被發明的傳統」,儘管民進黨試圖反擊,不過,持平而論,這個招式獲得了重大的成果。光靠這四個字,中國共產黨成功地替馬英九保衛了他在台灣的政權。 不過,以選戰的邏輯來說,一個招式如果重複使用,它的邊際效用會不斷遞減。這個來自經濟學的規則,在整體社會趨勢與選民結果不變的情況下,尚且成立,更不用說台灣社會在過去三年之內歷經了巨大而深刻的改變。這就是問題所在了。為什麼國共兩黨在明知邊際效用遞減的情況下,仍然決定使用老招,像念咒語一樣,開口閉口都是那四個字?他們的執著所反應的不是他們立場上的堅定,而是他們根本無計可施。國共兩黨在面對變動局勢時的創意已經完全枯竭,佛教徒不管遇到任何事都說「阿彌陀佛」,基督徒則是說「感謝主」,而國共兩黨則一直「九二共識」。 七年前當馬英九執政時,中共原以為從此以後「促統」是對台政策的方針,不過,經過馬這些年來天怒人怨的表現,中共的對台政策又重新擺回「反獨」的大戰略。在這個意義上,朱習會等於正式宣告,中國方面已經不對國民黨2016年的選情有任何期待,蔡英文是他們鎖定的對象,「反獨」戰略已經重新開始。 第二、為什麼朱立倫會在「九二共識」上加碼演出?他不只要「九二共識」,他還要「深化九二共識」,而且不只深化,他更要把這四個字放到國際空間與組織上頭。這個舉動頗為難解,因為,對國民黨以及對台灣而言,這根本無異於政治自殺。精明者如朱立倫,為什麼他會這樣做呢? 如果我們設身處地為朱立倫想一想,我們會發現,他已經別無選擇。當一個政權日薄西山搖搖欲墜時,一個領導人可以做什麼?他可以什麼也不做,等著被人民淘汰;他也可以選擇大刀闊斧的改革,試圖力挽狂瀾;然後,他也可以鞏固基本盤,向他們取暖,拉攏這些人,尋求最後的溫暖。 2008年時,阿扁選擇了第三條路。現在,朱立倫與馬英九所做的事,基本上跟阿扁當年一模一樣。唯一的不同是民進黨召喚獨派的選民,朱立倫則召喚統派的支持者。當一個社會中的選民結構,在統獨立場上的分布是雙峰型時,這種作法有它的「療效」。光譜一邊的支持者如果被強力動員,連帶地會拉抬周邊選民的熱情。然而,如果台灣的選民結構是呈現常態分配的形狀時,統跟獨都只佔了接近個位數字的百方比時,這種作法等同於自殺。 2008年,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成功地佔據了光譜的中間。不過,歷史的弔詭在於,這一回換成蔡英文說要「維持現狀」,面臨這樣的變局,截至目前為止,我看不出國民黨有拿出任何有效的方法來反制。 除了往更統的方向大步邁去之外,朱立倫還能怎麼做呢?而且,如果他不來「深化」一下九二共識,習近平又怎麼願意會見他這樣一個即將交出政權的國民黨主席呢? 第三、為什麼中國對朱立倫此行的媒體管控比過去的連戰與吳伯雄還要嚴格?這一點朱立倫一定不會承認,不過,從隨行記者所受的待遇來看,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這反映了兩點。首先,中國方面對於眼前這一位國民黨的新主席仍然存有疑慮。儘管朱立倫的岳父高育仁已經在兩岸之間穿梭了數年,也累積了不少人脈與信任。不過,當他親自粉墨登場時,由於無過去的「效忠記錄」可考,中國方面決定以最謹慎的態度與規格來處理。 其次,國民黨在2016年的選情實在不樂觀,中國方面不會蠢到,在這個時候給予朱太多甜頭。一旦習近平強力為朱背書,萬一國民黨2016年真的輸了,他們勢必與國民黨的沉淪一起沉淪,這個代價與風險已經遠遠超過他們願意負擔的程度。 於是,把朱立倫看好,一方面是保護他,另一方面是在保護自己。把風險與未來的危機管控在可以管控的程度之內,這就是為什麼,中共當局選擇以相對低調與嚴格的方式來處理朱立倫。習慣與擅長台灣表演政治的朱立倫,這一趟可以說悶壞了。媒體沒有新聞可報,只能報導他自己拖著行李箱。與其說這反映了朱立倫的親民,不如說那一個行李箱是朱立倫這一次唯一可以表演的地方。 基於以上三點,朱立倫這一趟中國行有加分嗎?兩個一籌莫展的政黨,想不出新花樣,只能往更極端的政治路線走去。說是要開創新局的新主席,卻只能照本宣科,甚至被迫加碼演出。如果我是朱立倫,如果我想改革,我寧願不要去。 畢竟,要自己拖行李箱,去澎湖也可以,不需要跑到中國。 作者:姚人多(清大社會所所長)
  • 姚人多觀點》大家都來選立委的迷思

    新聞 姚人多觀點》大家都來選立委的迷思

    2015.03.10 | 10:56

    最近這一陣子,台灣社會的某一些圈子,人跟人互動的時候,除了會問對方吃飽了沒之外,還會觸及一個很火熱的話題:「你(妳)要不要出來選立委」?一時之間,在這個苦悶的島嶼,選立委彷彿變成一項全民運動。今天這個陣營的人要出來選,明天另外一個陣營的人要出來選。 然而,立委真的人人可以當嗎?這項工作真的不需要任何專業嗎?或者,講得學術一點,一個「好」的立委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這麼多人要選立委並不奇怪,真正奇怪的是,這個社會在這一片熱潮蔓延之時,始終未曾廣泛而深入地探討以上這些問題。 於是,有些人把選立委當成是選好人好事代表。這種心態其實過於天真。政治一個很複雜的領域,它跟道德有關,但道德卻不是它的全部。政治人物也許不必然要跟魔鬼打交道,但是,這個圈子裡的人都知道,最能對付魔鬼的往往不是聖人。換句話說,好人不一定會是好立委,好人進到國會也不保證他永遠會是好人。這是一個痛苦卻必須要有的體認。在這個意義之下,如果還有人認為,把好人選進去,國會就會變好,這絕對是過於一廂情願的想法。政治領域從來不缺好人,一直以來,它所缺的是一套讓好人可以發揮,以及讓他們不會與壞人妥協與同流合汙的機制。 另外有一些人把立委選舉當成是社運界的選秀大會。在全民參與的神聖理由之下,有名氣的公眾人物在此時此刻的台灣都被列為可能的參選人。「找出有名的好人」,這個簡單的原則變成他們追求的目標。然而,這種作法是建立在一套詭異的邏輯上頭。它詭異的地方在於,它把社會運動與政治這兩個領域混雜在一起,在他們看來,會在體制外搞社會運動的,未來在體制內就一定會是好立委。很遺憾,在我看來,這種想法完全沒有事實基礎。體制外的改革強調衝撞,不過,一旦進入體制內之後,在我們這個相對保守的社會之中,協調與溝通卻是所有人必備的心理狀態與實際技術。 在這一波選立委的風潮之中,還有另外一個值得商榷的現象,那就是「選民」似乎不見了。立委是民意代表,換句話說,他(她)是代表人民來發聲並行使權力。不分區立委當然可以暢談整體理念,不過,區域立委則必須照顧並且回應地方上的選民的需求。這些需求有些是全台灣共通的,有些則是當地所特有的。截至目前為止,那些宣稱要出來選區域立委的人,都沒有處理他(她)所在選區的特殊性。也就是說,我看不出來他們曾經好好思考過,他即將要代表的那一群人,其特質與需要究竟是什麼。在這種運作方式之下,決定要去哪一個選區參選,不是因為這些參選人對這個選區的選民有特別的情感,而是基於選戰策略的考量。某種程度來說,這種作法與基層是脫鉤的,它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空降部隊。未來,這些參選人很有可能陷入曲高和寡的艱困局面,尤其是當他們所遭遇的對手是地方組織非常綿密的傳統候選人。 根據初步的計算,現在的立法委員之中,有25位具博士學歷,57位具碩士學歷,二者加起來佔了全體立委的73%。換句話說,照坊間的標準,我們的立法委員大多數都是高級知識份子。不過,立法院還是為人所詬病,不是嗎?可見知識與學位並無法直接等同於立委問政的品質。所以,如果有人還堅持一定要找學者進立法院,看來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以上這幾點,絕非唱衰那些這一次想要參選立委的素人。我只是想強調,如果目的在改革我們的國會,上述這四種操作方法不見得會實現他們心中的理想。一個好的立法委員需要多種能力的結合,比如說,耐心並細心去看種種魔鬼藏在細節裡的預算,有足夠的人脈可以串連來推動法案,有犀利的口才及眼光來質詢政府的施政,有專業的知識去判斷種種適法性的問題,有不間斷的熱忱去照顧並服務選區裡面的各種大小事,以及,最重要的,在各種衝突的利益之間尋求解套之道的運作能力。 在這個意義之下,把立委變成一項好像人人都可以當的職業,把立委變成一項人人皆可參選的運動,對國會改革而言不見得是好事。它會產生一種非預期性結果,國會的神聖性與專業性將會被削減。當然,話又說回來,正是那些現任的立委表現太差,導致人人皆可當立委的假象蔓延在社會。所以,未來我們很有可能只能在那些問題的製造者與被假象所欺騙的素人中間二選一。 當那天來到時,那將是台灣國會最可悲的景象。 作者:姚人多(清大社會所所長)
  • 姚人多觀點》別讓人民不開心

    新聞 姚人多觀點》別讓人民不開心

    2014.11.30 | 00:25

    這次的九合一選舉,在台灣選舉史上,可能是前無古例,後無來者。扁政府執政末期,即使面對貪污的疑雲罩頂,也沒有像今天的馬英九這麼慘。對國民黨來說,這已經不是敗選,而是崩盤,它像是土石流,馬英九及他的權貴朋友們被這一波洪流直接衝到谷底,人人滅頂。 所有人都對這個選舉結果感到震驚,包括民進黨在內。因為贏得太多,民進黨內部在勝選的晚上反而出現一種反常的凝重。沒有人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是那些一輩子在政壇打滾,宣稱已經看過萬事萬物的老鳥,看到這種選舉結果,也不得不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台灣已經不一樣了,它正式進入一個政治勢力大亂鬥的時代。這個大時代,可以借用台北市長競選期間最著名的梗來說明。不管連方瑀有沒有說過「別讓勝文不開心」這幾個字,今天,台灣的政治確定已經進入「別讓人民不開心」的年代。 「別讓人民不開心」的時代有一個重要的特色:基本盤的重要性已經降到最低。請注意,它還不是政治板塊的位移或重組,而是,越來越多的人在投票的時候,已經擺脫過去那個被政黨認同拘束的習慣。意思就是說,過去「含淚投票」、「含恨投票」,很有可能會以很快的速度成為過去。現在,只要人民不開心,只要政黨做得不好,人民在投票時,才不管你過去的情份。 他們願意教訓自己所認同的政黨,更重要的,他們也不認為自己的政黨被教訓一次,國家就會滅亡。這就是為什麼連勝文在台北市只得到42趴左右的選票的原因。這是一個可喜可賀的現象,這代表人民厭倦被政黨綁架,他們開始要求及追求一個對自己誠實與正直的投票行為。如果候選人不夠好,沒有理由要投他,反之,如果他黨的候選人夠好,又有什麼理由不投他呢? 如何正確解讀「別讓人民不開心」的政治時代將是台灣所有政治人物的首要課題。更困難的是,它沒有前例可循,因為,這是一個剛剛出現的現象。在這樣的時代裡,訴諸族群沒有用,訴諸恐嚇沒有用,訴諸大財團的背書也沒有用。在這個意義下,郭台銘是這次國民黨競選策略的最大敗筆。他以為他是在幫國民黨,其實,國民黨被他害的很慘。他的出現成功地鼓勵人們往經濟的方向去思考政治,可是,問題就出在,不是每個人都是郭台銘。當一般老百姓用他所提倡的角度來看待自身的生活時,一種「不開心」的感覺便油然而生,久久無法退去。 蔡英文夠聰明,她讀懂了這個社會,所以在勝選的記者會上,她說,「今天的選舉結果,是一場歷史性改變的序幕」。她並勉勵民進黨要「誠惶誠恐、如履薄冰」。沒錯,在這個「別讓人民不開心」的時代裡,任何政治人物都有可能成為人民教訓的對象。民進黨真的只要高興一天就好。 作者:姚人多(清大社會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