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嘉生、鐵目生

 

為要人民支持ECFA,馬英九政府有關ECFA的官方網站「請支持兩岸經濟協定」(http://www.ecfa.org.tw/intro.aspx)卯盡全力強調ECFA的好處,但那些好處看來,僅「整體經濟成長率將增加1.65%-1.72%、總就業人數將增加25.7-26.3萬人,對總體經濟有明顯正面效益」或可成立,其他都是不切實際的論述。例如「領先競爭對手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優勢」、「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及「產業運籌中心」等等,我們只要看與中國簽署類似ECFA,甚至比之更優厚條件的CEPA,香港有沒有辦法達成這樣的目標就知道了。屬於中國的香港,尚且沒有辦法,憑甚麼說台灣有辦法呢?也就是說這些好處僅是馬英九政府的過度樂觀預期,或者是拿來純宣傳的而已。

 

 

即令是「整體經濟成長率將增加1.65%-1.72%、總就業人數將增加25.7-26.3萬人」這樣的好處,也僅是半官方研究單位的中華經濟研究院敢替馬政府背書的極限,假如不是在馬英九強勢硬推ECFA壓力下,會不會有這樣「高」的數字還未可知。然而就算是這樣好了,以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3790億美元的「1.65%-1.72%」來推算,他僅能增加62億到65億美金之譜,而且這個數字到底是每年有這樣的成績?或者ECFA僅有這樣的效應呢?研究報告並沒有講清楚。想想我們國家每年都花費千億以上的經費在國防、外交上,不就是為了台灣的主權獨立嗎?現在卻輕易拿來交換65億美金,你不覺得太虧了嗎?而且想不到馬英九奮鬥兩年最想要達成的經濟成就僅在追求65億美金的經濟產值!

 

 

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強調台灣與美國可以恰簽FTA,根本不需要先有ECFA,也不需先得中國同意。而且,美國也準備在年底恢復「台美自由貿易協定」(Taiwan-US FTA)的談判。我們在想如果台灣將努力與中國簽署ECFA的精力改在對美談判,到底如何?

 

 

按過往數十年的經驗,台灣經濟發展都是以拉近美、日為主,吸收他們的技術、資本,然後生產之後又將成品、半成品輸往美、日市場。這種方式不管稱之為產品循環論或者雁行理論,都是靠近先進國家的發展模式,不是接近比自己落後的國家,台灣、中國也不例外,台灣每一次的產業升級不都是這樣嗎?現在台灣若與美、日簽署FTA,不僅將關係拉的更近,也讓美日的企業家、金融投資者更瞭解台灣,如此對台灣匯集國際資本、技術升級更容易,當然對台灣的產業升級助益更大,接近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既可以得到較多的利益,又不損失國家主權,何樂而不為呢?

 

 

從台灣加入WTO的經驗來看,當得到國際肯定之後,中國也就接受。台灣要參加採共識決(只要有一個先加入的國家反對,就不能加入)的WTO時,也遭到中國百般橫阻,然也因台灣的實力與努力,最後終於成功的加入。FTA屬於WTO體制下的協定,但他僅需要簽約雙方同意即可,其難易度與WTO不可同日而語。為何我們可以進入比較困難的WTO,竟然無法突破相對容易、也僅涉及台灣與其他個別國家間的貿易協定呢?這應該是馬英九「不為」之故,而非「不可為」而勉強接受中國ECFA的安排吧?

 

這是我們批判ECFA官方網站,寫完「ECFA官方網站資料批判ECFA」的心得。

 

(「從ECFA官方網站資料批判ECFA」是我們對政府有關ECFA的說法逐條詳細批駁,共37頁。張貼在http://newtalk.tw/blog_read.php?oid=852網站)(作者,南嘉生:國內大學副教授;鐵目生:美國大學、經濟系教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